翡翠原石如何鉴别好坏
翡翠的鉴定方法如下:
1.看皮子的晶体大小:用水浸泡翡翠砾石,然后取出,看有没有水分从皮子里挥发出来。挥发快,说明其晶体粗糙,结构疏松,或者原石裂纹多,裂纹多,质地差。
2.强光:在强光或日光下,用不透明的金属卡片或灯照射,观察皮壳周围和内部的色调,绿色的走向,光泽的变化,反射的强弱。真正的翡翠原石,色泽艳丽自然,绿色趋势明显,光泽强,反亮,与周围部分有渐变关系。假原石呈灰色,颜色不自然,呈不规则绿色走向,光泽较弱,反光较暗。
3.听声音:鉴别真假翡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声音来辨别真假。用硬物轻敲声音。建议可以用玛瑙棒轻轻敲击几下,可以听到清脆悠扬的声音。但是大部分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原石都会破坏内部结构,导致声音比较低。
4.称量重量:翡翠是由辉石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以硬玉矿物为主。翡翠的重量比其他翡翠略重,越重密度越高。
什么是翡翠原石的雾层
雾是指皮和肉之间的过度层。雾是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雾有厚有薄,如大马坎的黄雾红雾。也有的水石没雾,如会卡水石。但现代也出现过做假的雾。
翡翠怎么打灯看雾 翡翠原石打灯如何看雾
1、翡翠原石打灯看雾要看雾色的鲜艳度,如果雾色很鲜,通过雾色打白光灯,然后,打灯之后,灯光黄中透青,这个就很可能说明这个翡翠原石雾色很薄,里面的肉质是油青底子,而打灯黄中透白,也是说明雾色可能不厚,里面是白肉。
2、所用的灯光必须白灯,要是用黄灯的话,本来雾色就是黄色的,会干扰视觉对颜色的判断。然后,在看雾色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是翡翠原石的红、黄雾色应该分开判断。
怎样看翡翠原石的雾层,请详解
学会看翡翠原石的“雾”层是很重要的,雾层也叫“半风化层”,之所以称之为“雾”,是因为与外壳比,没有那么粗糙,但也没有内部的肉质那般细腻,是为皮壳与肉质的过渡层,朦朦胧胧地隔在中间,于是乎便取了个通俗的称呼为“雾”。
雾也分很多种,有白雾,黄雾,红雾,黑雾,蜂蜜雾。
雾长啥样呢,下面一一详解。
白雾
白雾又称包皮水,也叫水浸。白雾的形成主要是其本身含铁量较低或受外铁染影响小,这种白雾对翡翠底子中绿色的侵染作用也小,所以有白雾的原石内部多有正绿色。黄岩砂和黑乌砂皮壳的翡翠下,常有厚薄不定的白雾,这层白雾多数较薄,像一片蒜皮盖在玉地上,柔而薄的一层。
雾层均匀环绕翡翠原石一圈。
如若白雾之下有颜色,把白雾擦掉厚,通常其颜色会变得浓艳十足。白雾进肉质内部后,肉质反而会变得更加通透,水头更足。尤其是不透明的干白底,有雾进入后其透明度很明显地得到改善,多形成半透明状的灰水底,其灰色调也会增加。
2.黄雾
环绕一圈黄雾
这是由于翡翠砾石中致色的氧化铁增多而成黄色,同时由于氧化铁含量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黄色调,常见有淡黄、中黄、深黄、金黄、老黄等颜色。黄雾多出现在黄砂皮的翡翠砾石中,部分水石也为黄雾包裹。经验告知黄雾包裹的翡翠原石其绿色多偏蓝。还有所谓棕色雾和褐色雾,前者是犹豫红黑两种雾色混杂而成,后者则是黑黄两种雾的混杂体,它们均易泡皮和污染底子。
3.蜂蜜雾
蜂蜜雾和黄雾类似
所谓的蜂蜜雾就是其雾的颜色如同蜂蜜身上色彩的一样,它属于氧化环境下翡翠砾石皮壳下形成的一种雾。如翡翠砾石皮壳下出现蜂蜜雾,往往表明其内部玉质很细腻且透明,所以蜂蜜雾是赌石的好雾。还有一种白雾和蜂蜜雾混合雾,通常这种雾的翡翠肉质细腻,会出现好种水的翡翠料子。
4.红雾
开窗一层红雾。
红雾也是因为致色氧化铁浸入内皮形成的,由于其含量较高而形成红色。这种红雾颜色常见淡红和艳红,也称牛血雾和干血雾。牛血雾其雾色凝结和牛血一般,出现牛血雾的翡翠砾石其内部肉质一定发灰。此外,这种雾的翡翠砾石还会裂多、癣多、色偏。红雾包裹的肉质其绿色多偏暗,且红雾易跑皮和穿底。经验认为红雾跑皮的翡翠内部肉质十个有九个灰。
5.黑雾
黑雾环绕一圈。
黑雾翡翠砾石多形成在较深部的还原环境下。黑雾多出现在黑色翡翠砾石皮壳下,研究认为黑雾形成是还原作用的结果。当翡翠砾石处在砾石处在砾石沉积层深部时,其皮壳上的三价铁、四价锰还原为二价的铁和锰,便形成硬锰矿、黑色铁矿物,构成黑色的雾。雾下绿色多带油性,但是容易出现跑皮和污染底子现象。经验认为,黑雾太黑,内部肉质可能变成蓝色、灰蓝底或黑蓝底,肉质中还会出现黑点或癣。黑雾薄厚不一,厚雾底子发灰,但也会出高绿。
你知道翡翠原石中雾有哪些吗?它特征你知道吗?
玩过赌石的朋友都知道,皮壳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雾,但并不是所有的原石都会出现雾的,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吧!
“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
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
其次就是雾的特征与分类
由于雾分布在皮壳与玉肉之间,因此在一件完整的蒙头翡翠元时尚是看不到雾的,只有在切口上或擦口上才能观察到雾。
雾的分类主要根据其颜色不同而划分为白雾、红雾、黄雾、黑雾四种类型。也可以将红雾和黄色合并统称为红黄雾或红雾,因为它们的矿物成分都一样,只是在色调上有浓淡、深浅的差异。红黄雾的颜色可以从黄色至红色一直到暗棕色等一系列的暖色调。
在实践中更多采用形象化比喻来给雾命名,也就是用某种与雾颜色相似的对应物来命名。譬如将某种像牛血一样的红雾命名为牛血雾,如此这般,便产生了许多雾的名称,诸如蜂蜜雾、水酒黄雾、土红雾、血红雾、朱砂雾等。本文列举出来的图片,其雾名已经非常直观,可以顾名思义去理解,因而无须再作解释。
另有一种叫做“糊”的雾,非常值得关注。它是紧靠皮壳的一种非常稀薄的云雾状的东西,似有如有的,看起来非常模糊,故而称之为“糊”。由于“糊”多为白色,因此,通常也将它称为“白糊”。
当然,如果“糊”呈现出浅灰黑色,那也可称为“黑糊”“白糊”多出现在白皮壳(如石灰皮壳)的玉石中。
对糊进行仔细观察很重要,因为翡翠有“糊”出现,则意味着翡翠的底账可能是玻璃种一类的顶级老种。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块翡翠原石都能产生这层雾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坑的翡翠原石产生“雾”的概率比较多。
赌石基础知识,如何利用灯光判断翡翠原石雾色的
翡翠赌石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常用的词,就是翡翠的“雾”。有关翡翠原石赌石的雾,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分享过,关注公众号的朋友就应该了解过,那在这里家沫就不再重复,今天要跟朋友们分享的是翡翠原石的雾的厚薄,如何利用玉石手电来分辨翡翠原石内里雾的厚薄。
我们知道,翡翠原石很多场口出产的原石在皮壳下都有一层雾,这种雾看起来比较朦胧,透光度不强,犹如隔着一层薄薄的白纸包裹着晶莹剔透的玉肉。翡翠原石的雾有各种颜色,有白雾、黑雾、绿雾、黄雾、红雾。五颜六色的雾色给我们对玉石雕刻起了画龙点睛的巧色艺术品的视觉价值。
其实翡翠原石的雾就是一种“颜色”,而我们往往把这种“颜色”当作是翡翠原石的本色,这就是“雾”。雾,是处于翡翠原石皮壳和肉质之间的一层半氧化风化的硬玉,它也可以算是翡翠,但却不是真正的翡翠,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
一般在翡翠原石中虽然很多场口的翡翠原石都会有雾,唯有达马坎场口料子的雾色会比较厚,能出东西,其他场口的雾色相对来说都比较薄,一般都只能用来俏雕搭配颜色, 而达马坎场口料子的雾就比其他场口的原石的雾要厚很多,如果能辨别达马坎场口的雾的厚薄,往往把雾取下做挂件,将是一种不非的价值。
首先我们在看一块料子之前,我们可以先看料子的雾色的颜色的鲜艳度,如果雾色很鲜,通过雾色打白光灯,打灯之后,灯光黄中透青,这个就很可能说明这个料子雾色很薄,里面的肉质是油青底子,而打灯黄中透白,也是说明雾色可能不厚,里面是白肉。
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技巧,一个料子通过打白光灯后,我们可以根据灯光反射的情况来分析料子的雾色的厚度,如果打白灯不出其他的杂色,而且有种光被吸入的感觉,则说明这个料子雾色厚的可能很大。在这里要具体的说一下,所用的灯光必须白灯,要是用黄灯的话,本来雾色就是黄色的,会干扰视觉对颜色的判断。
雾色厚薄和皮壳还有翻砂也有很大关系。雾色也和料子的肉质也息息相关,好的肉质一般才会诞生好的雾色,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而好的肉质一般都会体现在石头的皮壳上。翻砂均匀,皮壳油腻的皮壳,雾色出来一般也均匀。
在看雾色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料子的红、黄雾色应该分开判断,因为带红雾的原石一般底子会灰,带红雾的原石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打灯水一定要长,只要能结合灯光的判断,赌出好东西的概率就大。
该文章由作者:【笑一笑又何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