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鉴定专家李(玉石鉴定专家李航)


北京著名玉石收藏家的介绍

玉石历史同样悠久,如岫岩玉。硬玉只指翡翠。那么北京著名玉石收藏家是谁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京著名玉石收藏家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北京著名玉石收藏家的介绍:蒋喜

苏州人,一九六四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著名玉石雕刻家、玉器 收藏家。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收藏家玉器分会会长。17岁开始从事玉石雕刻,虚心求学, 博采众长,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尤擅长仿古 玉雕,对殷商、春秋战国、两汉筝 古代玉器深有研究。其仿古作品不但具有“古味”,更达到了神似,作品曾在《 文物世界》、 《收藏家》、《蓝田山房》等专业杂志发表,并被海内外玉器收藏家收藏。

他对高古玉器,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白玉《 望天吼》获“2008中国 玉器百花奖(广州)金奖”。

北京著名玉石收藏家的介绍: 李天保

李天保,笔名扬眉笑。出生于1950年6月30日。江西省金溪县人。现居住厦门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红山文化古玉研究俱乐部理事、厦门莳兰斋古玩艺术品鉴赏中心鉴定师、福建省冠豸山艺术品鉴定中心特聘玉器鉴定专家。

李天保出生于书香世家,爱好收藏古玩艺术品,特别是古玉器。在三十多年的收藏时间里,集藏了三百多幅字画、几百件古玉器、古陶瓷及文房杂件。而对古玉器更是情有独钟,从史前玉饰的简朴神奇、商周玉饰的典雅古拙、春秋战国玉饰的繁华缛丽、两汉玉饰的生动活泼、隋唐玉饰的绚丽多彩、两宋玉饰的秀丽清新、元代玉饰的粗犷豪放、再到明代玉饰的吉祥瑞丽和清代玉饰的丰富精美等等。玉饰的历史就像是一部7000多年的文化长卷,神奇而又辉煌。鉴赏玉器,非但要历练多年的眼力,更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缘”。若喜欢上那件玉饰,得与不得间,便是所谓的玉缘。愿天下玩玉者。都能随缘得到一块好玉。

玉器之美,诚然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但是金无足赤,玉无完玉,它的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恰恰可以化瑕疵为神奇,妙笔生花,让玉石的美表现的更全面、更传神。所以说“山岳之精英,人文之精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而包蕴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不仅反映了一个朝代巧夺天工的技艺,更展示了那个时期超凡的民族智慧。

这些老玉之中,李天保最喜爱汉代的雕琢工艺。据介绍,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但自己又有所发展,其中陈设玉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很多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比如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在李天保的收藏中,有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品。这件汉代的和田碧玉雕百寿双兽耳衔环壶,42.5*20厘米,通体和田碧玉,四面带盖共有216个寿字, 有些寿字现在字典已无法查找。李天保介绍,在玉壶上采用减地技法琢出百“寿”字,有古人的书法艺术内涵,并且采用掏膛,镂琢套环等多种复杂的古代碾磨技法而琢成。玉器经过长时间的地下掩埋受到土质里物质作用会产生色质的变化,这叫做“沁色”。 老玉不同的“沁色”是受到掩埋土周围物质不同而有差别的。这只玉壶满布青铜及朱砂沁,沁色漂亮,色浆浑厚,实属难得。除了沁色外,李天保的收藏中还有因年代久远产生钙化的老玉,玉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皮壳,年代越久皮壳就越明显。

玉是有灵性的,他喜欢握玉在手中,轻轻地抚摸,慢慢去感受玉的气息,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的体贴,好像可与思绪共鸣,安心静气。李天保玩玉爱玉,绝非为求占尽与获得,而是残缺不弃,欣赏如一,为的只是怡情养性,宽仁礼让的那份心境。

国内十大鉴宝专家都是哪几位?

沈珠 —-玉器鉴定专家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原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专长为玉器鉴定。

沈珠先生出身文物世家,自1975年起从事文物鉴定、征集、管理及相关工作,接触各类传世文物逾百万件。近年来在“春水玉”、玉带饰等方面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引起同行广泛关注。并在大量专业书刊中发表学术性论文。

1986年,代表国家文物局在天津组织接受外贸移交160余万件文物,参加了清点、鉴定、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1980-1997期间,负责统筹全国特许文物出口工作,在征集文物工作期间参与征集文物5000余件,一些特别珍贵文物已经入藏国家博物馆。

2007年在“全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玉器鉴定研修培训”,提出确有实效的教育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著。杨峥 —-陶瓷、玉器鉴定专家

1956年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资质资格认证中心副主任。从事文博工作30年,主要做文物征集和

鉴定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主要研究瓷器、玉器。

窦一民 —-玉器、铜佛、陶瓷鉴定专家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研究委员,文物保管处处长

1980—2000 年:参加中心前身文物总店对四十万件各类文物的整理工作。

1980—1982 年:参加8万件玉器的整理工作。

1985—1988 年:参加十余万件陶瓷文物整理工作。

1982—1990年: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山东玉器学习班,北京文物局举办的玉器中级班及国家文物局在南京举办的印章、织绣培训班。

1998—2000 年:参加铜佛、玉器、陶瓷、杂项等文物的整理工作。

1996 年:撰写《龙的轨迹》一文4000字。

2000 年:主持并参与《简金集》《铜佛卷》《陶瓷卷》《玉器卷》编写工作。在书中担任责任副主编,前后共撰写文章、文字说明十余万字。

2000—2001 年:授中心委派前往香港中艺协助文物商品征集、鉴定、定价、销售。2004年参加国家组织重点文物征集工作。参加数十起有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对文物鉴定组、海关、博物馆、文物商店及社会教学培训工作。

杜卫民 —-陶瓷鉴定专家

1992.7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到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工作至今。从事文物保管、征集、销售等工作。撰写有《瓷器鉴定与收藏》、《古玩存世量与价值评估》等专著。胡朝晖 —-陶瓷、中国字画鉴定专家

现在就职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1994年9月-1997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鉴定专业,师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叶喆民先生学习中国古陶瓷鉴定。考古学硕士,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从1997年9月至今从事中国古陶瓷、中国字画鉴定工作。从2008年至今根据平日工作见闻所写的《文物鉴定日记》在《文物天地》上已连载十三期。

鉴定经历:

2000年,受德国驻中国大使莫斯先生邀请,对他所收藏的中国清代瓷鼻烟壶进行鉴定。

2005年春,受新加坡大华银行邀请,对大华银行所藏中国古陶瓷和中国绘画作品进行鉴定。

玉石鉴定专家李(玉石鉴定专家李航)

古玩鉴宝专家出场费最贵的是哪几个人?

1. 马未都 出场费50万二小时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2. 耿宝昌 出场费30万二小时

耿宝昌,男,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

3. 杨伯达 出场费50万二小时

杨伯达,男,汉族,1927年生,祖籍山东蓬莱。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97年离休。四十余年来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

4. 叶文程 出场费10万一天

叶文程,福建南安人,一九五六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和古外销陶瓷研究工作,叶教授是厦大资深教授,在陶瓷鉴定和考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叶教授品德高尚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赏。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外销瓷研究论文集》、《福建陶瓷》(合著)、《陶瓷之光》(合著)、及八十余篇论文。

5. 雷从云 出场费10万一天

雷从云,男,1939年生人,汉族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

6. 李鉴宸 出场费35万一天

李鉴宸,上海艺术品金融商会常务秘书长、上海艺术品金融商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亚洲优秀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金奖以及全球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伍德曼”金奖。

7. 翟建民 出场费20万一天

翟健民,男,出生于1961年,香港永宝斋斋主。著名瓷器鉴赏家,古董经纪人。

8. 王兴平 出场费20万一天

王兴平,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秘书长。1973年起,在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担任文物鉴定与文物编目。1978年,先后任南京市博物馆业务副馆长、馆长。2000年,任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后兼任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负责南京地区文物鉴定与文物市场监管。2010年,筹建并担任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2012年,筹建并担任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

9. 王莉英 出场费20万一天

王莉英(1938~)北京市人。现任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10. 朱仁明 出场费10万一天

该文章由作者:【安沃】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