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沙子和荨麻疹的区别在哪里(出疹子和沙子的区别)


荨麻疹和麻疹有哪些区别,分别应该如何处理才行?

麻疹和荨麻疹,一字之差,但家长们千万别混淆了,两者区别很大:

麻疹:

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高传染性;一般不痒,出诊顺序为:颈-头面-躯干-四肢-四肢末端,出疹会持续3-4天。会伴有高热、咳嗽、鼻炎,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变态反应,没有传染性。疹子表现时隐时现,位置不固定,边缘清楚,为红色或白色突起于皮肤的风团。出现顺序不确定,常常伴有瘙痒,一般不会出现持续高热、流涕、咳嗽等表现。

麻疹有3个显要特点:

1、多发于5岁以下幼童。

麻疹的易感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但并不意味着成人不会患麻疹。成人麻疹较儿童麻疹少,然而一旦被感染症状比幼儿重,且易导致多脏器损害。

2、传染性强

冬季和春季是麻疹的高发期,无免疫力的人接触病人后90%以上会发病,且从接触麻疹后7-5天均有传染性。麻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因此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方式传播。

3、并发症危害巨大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等,其中以肺炎最常见;脑炎一般发生在出疹后的一周内,也有可能在出疹后的数周,患儿可表现为嗜睡、烦躁、呕吐、惊觉,甚至出现昏迷。

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合并肺炎、脑炎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所以对于麻疹,爸妈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麻疹在潜伏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疹前症状类似感冒,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同的是孩子口腔内会长许多白色的小点。出疹期间孩子会发高烧,体温可达40℃,会在耳后、发际处开始长红色斑丘疹,然后逐渐蔓延到四肢,并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麻疹护理:

1、预防麻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接种麻疹疫苗。

2、如果宝宝发热,低于38.5℃无并发症,可以用温水擦拭降温;若高于39.5℃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3、保持清洁卫生,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床单、被罩整洁,每天温水擦拭肌肤。将宝宝指甲剪短,避免抓挠感染。尤其注意五官的清洁,可用温水漱口,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

4、注意饮食清淡,多补充水分。少吃多餐,恢复期时食欲增加,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可促进孩子恢复。

特别注意以下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1、宝宝精神萎靡反复高热持续超过4天;

2、频繁咳嗽,呼吸困难;

3、频繁呕吐、头痛、嗜睡,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抽搐。

荨麻疹:

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通常由外部原因如食物、吸入物、天气、汗液刺激等导致过敏发病。或因内在因素如感染、激素代谢异常、精神压力等引起免疫系统异常、紊乱诱发疾病。

荨麻疹特征明显:

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白色或正常肤色,形状、大小不一,可能局部出现,也可能全身出现,或密集或疏散。一般多为傍晚、成批出现,持续时间多不超过24小时。

有少数患者会伴随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等症状。

荨麻疹日常护理:

1、荨麻疹患者不能吃什么?

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等;腐败的食物;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等食物,减少食物过敏风险。

2、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去医院?

一般情况下荨麻疹不会威胁生命。

但严重的荨麻疹可能伴发血管性水肿,会影响到呼吸道和消化道,出现气喘、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呼吸道肿胀,堵塞呼吸,会引起窒息,导致其他器官缺氧。因此,如果出现喉咙水肿、呼吸困难,要立即送医。

3、荨麻疹患者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但是注意洗澡水温不要太高,避免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重病情。不要用碱性洗浴品如香皂。婴幼儿可用弱酸性洗浴品如松达婴儿山茶油洗发沐浴露等来清洁皮肤。

4、荨麻疹患者可以晒太阳吗?

大部分荨麻疹患者晒太阳不会引起病情加重。但有些患者对紫外线敏感度较高,日光照射后会导致皮肤潮红、刺痛,应避免在患病期间接触阳光

出沙子和荨麻疹的区别在哪里(出疹子和沙子的区别)

皮肤有疙瘩,如何辩证是什么病?教你如何区分湿疹、荨麻疹?

湿疹、荨麻疹是皮肤病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红斑丘疹,分布对称,急性者有渗出,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瘙痒剧烈。目前是各种过敏原增多的季节,尤其是荨麻疹、皮炎湿疹特别容易复发。

 

湿疹、荨麻疹的区别

 

1、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湿疹临床上分为:

1)急性湿疹

发病急,病程短,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多对称分布。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2、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主要是红色风团以及丘疹。而且还类似过敏反应,发作迅速,避开诱因后很快好转。

 

3、 两者的不同之处

1)发病的时间不同

荨麻疹属于急发性发病,而湿疹的症状具有持续性。荨麻疹患者一旦接触过敏原后皮肤就会过敏,迅速出现皮疹,但在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接着又在患处出现新的皮疹,又消退,病情反复。而湿疹的皮疹持续时间长,经久不愈还会有脱屑的情况。

2)病因不同

虽然同属皮肤疾病,但荨麻疹的诱因有很多,其中一种过敏原就能引起发病,接触后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强情况下,出现水肿。而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皮肤炎症。

3)症状表现不同

荨麻疹患者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红色或白色的风团或丘疹,有暂时性的痒感。而湿疹与皮炎的症状相似,发病部位对称分布,有剧烈的痒感,皮损处可能会出现丘疹、丘皰疹、小水皰、渗液、糜烂、结痂、苔藓化、脱屑的现象,皮肤症状比荨麻疹典型。

4)引发的并发症不同

荨麻疹由于发病急速,如果在胃肠道发病,则会引起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果在呼吸道发病,则可引发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窒息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休克。但湿疹症状相对单一,就表现在皮肤上,几乎没有并发症。

 

荨麻疹和俗话说的出沙沙有什么区别?

指导意见: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 后缓解。治疗首先是祛除病因,西药可以用抗过敏药扑尔敏、开瑞坦、酮替芬或一些激素等。中药就需要进行辨证施治了。

人生沙子是什么症状

沙子也叫麻疹(摘自百科)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其他类型麻疹

(1)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4)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3.并发症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艾滋病病人合并麻疹肺炎,常可致命。

(3)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4)神经系统并发症①麻疹脑炎发病率较低,一千个麻疹病儿中有1~2个患此病。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③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病灶,出现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4.麻疹新特点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

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该文章由作者:【世界上不存在的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