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矿古人开采(玉石矿允许私人开采吗)


神秘的古玉文明,羊脂玉是最珍贵、稀有的玉料,专家:就地取材

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对玉器非常崇尚,于是古人们开始到处找寻玉石的出产地,除了著名的新疆和田地区,古人开采玉料的身影还留在了辽宁的岫岩、江苏的小梅岭等一些地方。

大约在几亿年前,一种中酸性的岩浆,进入到大理岩中,参与了地壳运动。大理岩与岩浆中的不同成分,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交融,这些矿物元素最终凝结成了宝贵的玉矿石。而在后来的地质运动中,有的玉矿裸露出地表,有的则被推升到了雪域高山上,比如昆仑山脉,那里海拔有四五千米。

在这些珍贵的玉矿中,可以确定,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最为珍贵、稀有。位于雪域高原上,素面朝天的玉矿石由于剥蚀、风化,被崩落到山涧里,在雨水的冲刷之下,进入和田地区的流域,经过数万年的磨砺,这些玉石保留下了最精华的部分,这便是后人说的“羊脂玉”,它们是玉石这个大家族中,最稀有和珍贵的品种。

关于玉石种类的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标准。有的按地域划分,比如说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独山玉、西安的蓝田玉、新疆的和田玉等等。如果是以颜色来划分,玉石还可以分为白玉、碧玉、墨玉等这些品种。但是对于这些颜色的变化,其中,最珍质的矿物学成分,并没有任何改变,它们的成果,主要归功于,玉石中包含了不同的微量元素。含石墨的,呈现出黑色,含礞的,带有褐红色,而含铁元素的,多少会呈现出浅绿、深绿或者浅黄色。

而因为微量元素不均匀的情况,在同一块玉石上,不同颜色掺杂在一起的现象就会出现。专家曾经推测,在中国古代王朝建立之后,简单的就地取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了,出于对玉器的崇尚,他们以一个王朝的力量,远征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地区,那里有着最大储量的新疆和田玉,就此,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原腹地。

在王权统治的年代里,新疆玉料供应十分充足,古代玉器文明,开始了新一轮文化复兴。神秘的史前玉器,开始慢慢消隐,取而代之的是王权的彰显,原始祭祀中的神器已经不再是玉器,而是成为了王室贵族的专属品。到了周代时期,玉器等级森严的礼仪观念被人们一步步赋予。在当时,玉器不同的等级、品阶,体现在玉器的不同大小、颜色、和造型上,不同的官员手持不同的玉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器,也有相同的意义。

当他们佩戴玉器的时候,他们的姿势会更为恭敬,连走路的步幅,都会有所限制。《论语》就记载了孔子手执玉圭的姿势,手里拿着一块玉圭,姿态像鞠躬一样,有一种拿不动它的感觉。上举的时候,高不过作揖,下落时呢,不要低过送人东西。以此,来描写了孔老夫子执玉器的态度。在他看来,品质高洁的君子,就应该跟玉一样,具备上天赋予它的十一种品德。

一位有修养有德行的君子,要时刻比照和学习玉器的这些品性、品德。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之下,权利与王位,已经不足以作为玉器的象征,它还成了君子们人格的代表。恰恰是在这种,玉文化思想的带动下,开始大为盛行古代君子佩玉之风,上层贵族、人文雅士们,都开始佩戴不同形状的玉佩,在美玉的帮衬下,他们享受着身为君子的荣耀。

当后人们,思考古代玉文化,对后代世人的影响时,他们就会发现,在古代,玉器繁多的内涵中,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关于君子德育的思想。从周代时期开始,直至明清两代,甚至是到当今当代,大家在身上佩戴玉器的时尚,一直处于兴盛不衰的状态,对它的原委进行追溯,正是儒家学说,推崇君子们佩戴玉,而带来的影响。

古代玉器文明,以连绵不绝的姿态,在中国发展了近万年的时间,而在西方的任何一个民族中,竟然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较的对象。关于“玉料矿藏”,众多的出产国,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在新西兰以及中美洲,他们也是同样有着悠远的制玉传统的。

有着玛雅文明的中美洲,延续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在他的鼎盛阶段,玉器文明曾经非常发达,但比较遗憾的是,随着消失的玛雅文明,中美洲的制玉传统也随之中止了。而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同样有着悠长的制玉历史,但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玉器制品,好像始终停留在,对于装饰品的层面上,于玉器文明来说,它的内涵,就显得太过于单薄一些了。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玉器文明在古老的中国,不仅从未有过间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推移,玉文化的内蕴却愈显丰富和厚重。

在玉器方面,这种有着差异的中西方文化,很多学者,试图来解释这一现象,但最终,也没办法找到一个准确的、令人满意的答案,这种文化现象,仿佛也只能,定格成一个难以考究的历史悬案了。

古代是怎么开采和田玉的

古人采玉的主要方法——捞玉 和阗玉石分为仔玉和山料。河裏捞的玉称“仔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矿采的叫山料,产量较高,只是质量参差不齐。和田玉特别是仔玉主要产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史称“白玉河”、“墨玉河”。每年春夏之际,昆仑山山洪暴发,汹涌澎湃,把玉石矿石从山上冲刷下来,经过上万年的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剩下圆润光滑如凝脂般的宝玉。据当地捡玉人介绍,每年春夏之际,昆仑山山洪暴发,把玉石矿石从山上冲刷下来,经过上万年的反复磨滚撞击,形成仔玉,他们祖祖辈辈都在白玉河裏捡玉,洪水初退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玉龙喀什河捞玉。 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捞玉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仑山中有多条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补给。夏季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後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於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 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至於民间捞玉,清代前期严禁。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清在”和阗西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卡伦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後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实际上,古人在乱石累累的河中可以拣到美玉,主要靠人们的经验。当地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知道玉是石中之美者。有漂亮的颜色,如雪之白,梨之黄,墨之黑;有令人喜爱的光泽,如羊脂般滋润;有细腻的质地和坚韧的特性。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阗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但早已离开河道。砾石层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盖,砾石曾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胶结或半胶结。由於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长时间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裏,获取率很低,不如拣玉效果明显,因此从事挖玉的人不多,只有当某地已经有了出玉的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时候才会吸引人们去挖玉。

玉石矿古人开采(玉石矿允许私人开采吗)

古人开采石头用的什么原理

石头是指玉石吧。。。古人采玉方法有拣玉和捞玉、挖玉、攻玉多种方法,用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这样的方法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月光盛处必得美玉”,“玉璞堆积处,其月光倍明”,就是说,在月光之下,籽玉特别亮。古人还有“阴人招玉”之说。他们认为“玉聚敛了太阴之光,是聚阴之光,如有阴气相招,则易于捞玉。”于是,命妇女在月明之夜,赤身裸体下河捞玉,以提高成功律。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浅滩、古河道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但早已离开河道。 砾石层之上早已或多或少的沙土覆盖,砾石层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胶结或半胶结。挖玉首先是选择地方挖直径10-20米的大坑。边挖边找玉,挖的沙砾堆砌在坑周围,采坑一般上大下小,呈漏斗状。攻玉指开采山石料,即开采原生玉矿.古书上所说的攻玉,第二个意思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中国开采山玉已有很长的历史,《史记》记载“其山多玉石;《汉书》中也说:“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这说明,汉代已知山上有玉,已开采山玉了。 采山玉比采籽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巅,交通险阻,高寒缺氧,正如《太平御览》中所记:“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中国玉石的产地都有哪些

中国“四大名玉”:一般所称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一)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

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

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二) 岫岩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是产于地灵充足的地脉之下,在千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自然界之灵气,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价值之外,更有着风水上的重大价值.

由于现代人类的居家均是生存在楼房内,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把自然界的气息和磁场给隔离了开来,使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了.如果您能在家中摆放一块质地优美的岫玉,不仅会起到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而且美玉也给您的家宅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并且补充了室内的天然磁场,调节了室内的风水气候.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家中拥有美玉,邪气不可入侵.身上佩带一块美玉,便会增添一份自然力量.

据西方的星象学家观测,绿色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主动脉,所以,天然的绿色必然会助长您的事业运和财运,其中老玉其绿色凝重而深厚,非常利于事业有成的人,因为它可以帮助您沉积财富,凝聚财源,使您事业稳固而坚实,所以,收聚几块老玉,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内,必将会使您的事业称心如意.软玉,由于其色泽绿莹

莹、圆润润、一团和气,非常利于对财源的开发和运用,进出有节,收发自如.不仅如此,由于其质地的温润和美,可以促使其周围的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能改善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和美.所以无论是对事业有成的人还是正在创业的人,都是难能可贵的珍品,无论是安放在家中还办公室内,不仅能开拓财源,而且对事业和

运气的提升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岫玉大多以绿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对于命理五行喜木的人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内摆放绿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带,都会给本人带来好运,如果能够从心里喜欢它,从心灵里去接近它,长此以往,就会与美玉心息相通,命运从此将会改变.

(三)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

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四)绿松石,又名绿宝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1900年,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4只绿松石包金的手镯.

作为饰物,人们喜爱绿松石的绿色和纹理.在古代人们把它与宗教、迷信联系在一起.我国西藏对绿松石格外崇

敬,至今仍是神圣的装饰用品,用于宗教仪式.美国的印第安人认为绿松石是大海和蓝天的精灵,是神力的象征.多数文明古国都崇尚绿松石,如埃及、波斯、阿兹台克(墨西哥印第安人古国)等.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有差异,含铜的氧化物时呈蓝色,含铁的氧化物时呈绿色,色彩是影响绿松石质量的重要因素.绿

松石产地主要有美国的南部各州,伊朗的东北部,埃及的西奈半岛.中国、澳大利亚、智利、阿富汗、俄罗斯也出产少量的绿松石,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块绿松石宝石,产于湖北郧县海拔1200多米的云盖山上.这块绿松石长82厘米,高、宽各29厘米,重达66公斤,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

湖北郧阳地区被称为东方的绿宝石之乡,盛产的绿松石料质纯净,色泽艳丽,灿烂夺目,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极为罕见.郧县云盖山绿松石矿出产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这个最大的一块绿松石,现藏湖北省郧阳绿松石开发总公司,有待雕刻成珍贵的艺术品.

中国新玉矿资源也不少

玉髓1.紫玉髓:紫玉髓矿:黑龙江省发现紫玉髓矿,矿脉裸露未探,色泽艳丽,还有更片蓝的颜色,块度大小不一,莫氏硬度:7、5;玻璃光泽;可加工高档饰品,现等待开发.色泽深紫,远高于紫水晶色泽.可以做高档的成套首饰,有三处矿脉,应是宝石矿中最大、最有价值的矿脉了.

2.玉髓矿:

玉矿在内蒙古红山文化圈内,中华第一龙的故乡发现极品玉矿.北纬:42°11′23″;东经:119°51′59″.拐点坐标:x:4676900

y:20736700.海拔825米,矿脉长:

1600米以上,宽:1米5左右,深度80米以上(预计深度500米左右),远景储备:10-80万立方(如果安便宜的玉料100元/kg计算就是两千亿元),摩氏硬度6.5,折光率:1.54,

密度:2.7,

光性:隐晶质集合体,透明度:半透明,介于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之间,块度大,细腻,润度好,色泽多样,绝巧料丰富,从色泽和润性看非常像和田玉,还有像寿山石的.综合分析此料仅次于和田玉,但比中档的和田玉好,比青海白玉、独山玉、蓝田玉、岫玉等抵挡玉好.成份接近玉髓但不是玻璃光泽,属玉质光泽,所以是种新玉料.此矿脉属石英脉线是地质学里比较稳定的矿脉.很有可能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巨大的玉王料.

玛瑙矿

3.蛋白石矿:在辽西地区首次发现蛋白石矿,在高山上,火山岩石中的夹缝中,多年结晶而成.外有红色钟乳状带红土的皮子,白色透明,硬度7.5,折光率:1.54,

密度:2.65,

光性:隐晶质集合体,透明度:半透明,玻璃光泽,块度一般,细腻,润度好很像玻璃种翡翠.跟古代和氏璧中描述的特点接近,可以仿制”传国玉玺”.此矿未详细勘探,开采困难,有待开发.

玉矿

7.五彩玉髓:五彩玉髓矿块度不大,但巧色料极多.摩氏硬度7,折光率:1.54, 密度:2.65, 光性:隐晶质集合体,透明度:半透明,玻璃光泽,块度一般,细腻,润度好,色泽多样,绝巧料丰富.

该文章由作者:【郝海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