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多少年历史 ww
翡翠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盛行的,发展至今已经几百年,翡翠虽是玉器中的后起之秀,但是几百年来也凝聚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著名的如段家玉、官四玉、正坤玉、绮罗玉、王家玉、“翡翠大王”、“毛员外”等,以及慈禧、宋美龄收藏和佩戴的翡翠,那些翡翠名家和极品的翡翠已然成为一种代名词,沉淀在中国翡翠历史中,其历史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翡翠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称,玉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玉的踪迹,至四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及良渚文化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古人心目中,“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可见人们对玉石由衷的喜爱之情。深厚的玉文化底蕴,使翡翠在明末清初之际,以其缜密坚韧的质地、天然艳丽的色泽而成为了玉石家族中个重要的后起之秀,顷刻间在玉石界独领风骚,并且其价值在近二百年的演变中日益升高,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玉石一透闪石、阳起石质软玉。翡翠凝聚着亿万年天地的造化,承载着五千载华夏文明的精髓,深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而最终当之无愧地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誉。翠的美是含蓄典雅的,深深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它具有一种灵韵古典的气质,这是一种来自文化深处的柔美,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的美,是一种别有韵味的难忘之美…凭借其朦胧外皮之下所蕴含着的万千美色与晶莹别透,翡翠最终以其独具魅力的种、水、色征服了所有爱玉、惜玉、崇玉、赏玉、藏玉之人,担当起了“器以载道”、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翡翠颜色五彩斑斓,质地晶莹别透,品性润若凝脂。它既有青翠欲滴的绿,又有热情如火的红;既有雍容华贵的黄,又有典雅庄重的紫:既有圣洁高贵的白,又有凝重犀利的黑……“这些种种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的色彩,无不是收藏家们倾心向往的经典。
翡翠是玉石吗
翡翠是硬玉,是玉石的一种!也是中国人喜欢的一款石头,加工镶嵌定制出来,也可以时尚好看,适合各年龄段佩戴
浅谈中国翡翠的历史文化 翡翠的历史有多少
对于翡翠是何时进入中国的话题,各个不同国家的文人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中国翡翠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的翡翠历史有多少年了呢?
牛秉钺先生在《翡翠史话》中曾写道“周朝时有翡翠,汉朝时也有翡翠。……但是直到明朝末年还是罕见的宝物,……翡翠制品在我国盛行,是清朝的事了。”通过这位权威史学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翡翠的历史有很多年了,翡翠进入中国的时候大约是在清朝中期。
听说在明末清初,缅甸政府对翡翠开采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把质量上乘的翡翠都献给国王,而质量中等或者是质量中下的翡翠主要卖给云南商人。商人们看重当时京城之地的繁华,便成批成批的运往京城。天子脚下,都是达官显贵的聚集之地,而他们那些贵人喜好攀比,讲排场。翡翠的出现也正好迎合了那些人的需求,翡翠业由此开始兴旺了。
翡翠在制作工艺上面的进步和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清朝的中晚期,翡翠的制作主要喜欢以翡翠和贵金属进行镶嵌,而在雕刻上主要喜欢以浮雕为主,这一时期的翡翠款式都比较简约。到20世纪初至70年代,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翡翠的雕刻也渐渐越来越精细,更喜好雕刻比较复杂的翡翠。
从70年代至今,翡翠的设计更多偏向个性化,精致化,即融合了传统文化,还与中外翡翠设计相结合,这时人们对翡翠的了解不是局限于绿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种的翡翠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如老坑种,油清种等等~
翡翠玉的历史有多少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就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愿望。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玉石最早的国家,近七千年的用玉历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等为代表的璀璨玉文化,从周代的“三礼玉论”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无不表现出玉器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温润。
到清晚期,晶莹剔透、翠绿盎然的翡翠后来居上,顷刻间独领玉石之 *** ,成为玉石之王。
乾隆、慈禧都是翡翠“发烧友”
翡翠称王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有很大的关系。
传说乾隆就是翡翠最大的“发烧友”,当时皇帝身上的饰物、手玩件、宫廷摆宝阁上的摆设很多都由翡翠雕刻而成,乾隆对翡翠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命令云南巡抚进俸的物品就是翡翠玉器,尤为钟爱的就是被后人命名为“乾隆盛世十八宝”的十八件玉器,并成为后来玉器行争先效仿的玉雕题材。
“还有一个女人对翡翠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就是慈禧太后,她对翡翠的喜爱、收藏绝对是顶级的,众所周知的“翡翠白菜”(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当时的价值就是500万两白银。
令人叫绝的“翡翠西瓜”共四个,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
只可惜这些宝贝很多都流失了。”
唐朝就开始收藏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历史更加久远,从唐朝宫廷里就开始收藏、使用和田玉了。
尤其唐明皇爱玉如痴,常将玉赏赐给有功之臣和爱妃。
北海团城国家珍宝馆,进门最大玉件就是新疆和田玉雕件—《大禹治水》,足有十几吨重。
据说:当时皇帝下令限期三个月从新疆昆仑山运到北京,由于路途遥远,交通工具落后,误了期限领军大臣被杀头了。
这块偌大的和田玉雕了几十个人物、山水、松柏和桥梁,大禹挥旗指挥民工造渠,场面壮观,雕刻生动,更让人惊叹的是,在那个无电、无工具的年代又是怎么雕出如此巨大的雕件的。
解放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中国顶级的玉雕老艺人(号称五大巨首)研究这件作品是怎样雕出来的,专家们都望石兴叹,这至今还是个谜。
翡翠的流行
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的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因其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称“硬玉”,又称“玉中之王”。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虽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见阳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雾露河,滚滚浊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气,水面上处处泡起,缕缕烟生,烟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拢不散,人坐在船中,伸手不见五指,如入五里雾中。
除了蛮烟瘴气,蚊蟒疟疾以外,环境恶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资缺乏,玉石的开采,备极艰辛。
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
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以让其他玉石羡慕不已,并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
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翡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眼中,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还带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
古人与今人都皆爱玉、喜玉、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现业已成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及韩国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爱玉已成为一种现代时尚。
从起源开始,由历史出发,翡翠的那些事儿你又知多少
翡翠一词可谓由来已久,一般说是自鸟名而来,先秦《逸周书》所著“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东汉《说文解字》谓之“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为翡鸟与翠鸟,合称翡翠,又因其公母,于是业内就有了翡为公,翠为母说法。
翡翠是什么(翡翠原石图)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云南有个美丽的姑娘叫翡翠,她乐善好施,自幼学医,接济百姓。当时缅甸的王子英俊潇洒,但却体弱多病,遍寻名医无果,于是到中国请来当时被称为神医的翡翠的父亲。翡翠与父亲一起来到缅甸,对病痛中的王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王子痊愈之后,便娶了这位美丽的女孩,以后更是封她为皇后。但翡翠很快便被国王冷落发配边远。当地百姓疾病缠身,困苦潦倒,翡翠尽力医治百姓,教他们治洪涝种粮,恩泽四方,人们都尊称她为“翡翠娘娘”。在她死后,灵魂化作结晶,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磨练形成瑰宝,就是现在的翡翠。
“翡翠”的历史由来
时至今日,“翡翠”已成为硬玉的代名词,然而,我国历史上,何时有了翡翠,至今任然是一个待为考证的课题,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意思是:名叫翡翠的这种鸟在南海之滨筑巢,雌雄双双对对栖息于丛林之中,美丽的飞行能够做成光彩夺目的道饰,用其装饰的被褥也同样是绚丽多彩。翡翠之名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余(欧阳修)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可见“翡翠”指绿色玉由来已久,且至迟在北宋时,已被视为珍宝。
翡翠的主要产地
然而,我国至今不见具规模的矿床,于是,在西方的主流观点上,翡翠是清代(即康乾盛世之时)由缅甸经云南转入。所以,又有一说,在翡翠由缅入云南时,为了区分和田翠玉,而称呼其“非翠”,之后再经过历时的沉淀,演化成了“翡翠”。
清代的翡翠介绍
作为翡翠最为风靡的朝代,清代的翡翠就有很多品类了,最为权贵欢迎的自然要算扳指;原来是满人射箭时的护指,随着时代的演化,成为了一种尚武精神的象征,是当时男性钟爱的装饰品。
清朝翡翠扳指介绍
而翎管则是当时文官一种炫耀的手段,传说清代末年,总理大臣荣禄便有一个特别精致的玻璃翎管,慈禧听闻后都要来欣赏欣赏,而到了晚晴末期,宫廷里扳指、翎管是最好的礼物。
清朝翡翠历史介绍
鼻烟壶也是男性常用的用品,始于明代的鼻烟风潮,多于广东一地,而翡翠鼻烟壶更是上品,多数从宫廷中流出,要知道在那个纯粹手工的时代,掏膛可是一项难度巨大的技术活儿,好的鼻烟壶,十分讲究肩、足、口。或许古之“翡翠”与今之“翡翠”系同名异质,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撰,称在其幼时,时人“不以玉视之”,于是有“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可见在清代早期翡翠,并非什么名贵之物。不过到了纪昀成年后则“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真不知道纪大人笔落此处,是否会有多少扼腕叹息而一言难尽?
清朝翡翠鼻烟壶介绍
当代翡翠市场展望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翡翠出口曾一度成了主要的流向,主要流转与港澳台地区,以致整个亚洲文化圈,尤其华人更对翡翠钟爱有嘉。据《石雅》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那时售价也很贵,但与21世纪初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对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当代翡翠市场场景
翡翠开采、运输、处理、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00个华夏翡翠商名字,这在玉缘和珠宝同样有介绍。明中叶高官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那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支那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
古代翡翠开采运输
腾冲至缅甸的商道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近乎占了全球玉交易的9成。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人达数万。
该文章由作者:【袜子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