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为什么会油油的?
和田玉质润泽细腻,若有「油性泛出」则很可能是人为泡油导致。
和田玉的光泽属於油脂光泽,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泽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於玻璃光泽、强於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时候,用餐巾纸擦拭玉体,确认无油腻方可细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转动和田玉仔细观察玉面反射光泽,就可以看出是强油脂光泽还是一般油脂光泽,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泽。
所谓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则泛黄、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块羊油,密度高、色纯,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肉)冻状脂、凝脂、像鱼冻、荔枝肉,还有像牛奶、奶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会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会干。决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结构。很多好子料,并不一定用皮和毛孔来证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团面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时的面粉的话,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时的面粉,那么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时的面粉,这样的料子,看起来温润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个档次的。
若担心人为浸泡油脂造假,建议去鉴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绸缎滑溜,如同你洗手时摸打肥皂的油滑。
随著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和田玉油润的原因。
和田玉籽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手感
和田玉籽料圆润光滑、呈卵石状,带皮色。籽料经过大自然的常年磨砺,留下的是最细腻紧实的部分,在把玩触摸中手感也很独特。
籽料独特的手感要经过长久的体验才能慢慢体会,籽料手感总体来说,摸起来是温润、细腻、光滑,精光内蕴,如同孩童的肌肤的感觉。天然的石料相互之间磨擦,手感滑腻,磨擦不会留下擦痕。
详细来说第一个是油:和田玉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第二个是粘:其实这里的粘就是一种粗糙感吧,因为籽料上有数万年流水冲击而成的“毛孔”,所以摸起来是有阻力的,不是那么顺畅的。另外和田玉的糯性也会让油滑的同时还带有一种阻力感。第三个是压手感:因为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的大,所以手感较沉。拿在手里有一种压手感,会有一种超过视觉重量的感觉,不同品种的和田玉比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和田青玉密度较大,白玉、墨玉密度较小。第四个是冰凉:当手触摸和田玉时,会有一种冰凉滑腻的感觉,因为和田玉它的导热性好,能将手上的热量快速散开。和田玉入手时这种冰凉顺滑的手感是非常特别的。第五个是滑:如果一块玉石摸起来比较滑的话,说明其没有“毛孔”的特征、或浑厚度不足。第六个是涩:说明手感太粗糙,可能是人为磨砂仿籽或玉质太差。籽料的手感是粘的,太滑和太涩都是有问题的。
籽料为什么不戴不油,一戴就油
古人常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温润的感觉其实就是和田玉籽料油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就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和田玉油性的那些事儿。
油性我们经常说包含两方面,简单来说就是:看起来表面有一层油光;摸起来表面有油乎乎的感觉。
这就是和田玉油性的两种表现方式。这两种方式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判断。
首先第一点,看起来表面是油光。这个油光的感觉其实是籽料独特的结构所形成的一种漫反射,这种漫反射的光泽就让籽料看起来有油性的感觉。
当然不仅仅是籽料,很多山料也有油性,这种油性就是籽料独特的结构所表现出的一种光泽,类似油性的感觉。
而这种油性并不是亮光,也不是包浆,是一种从里面散发出的一种油性光泽。
而第二点摸起来油油的。
这个其实就比较容易体会,上手把玩你能感觉到它有一种类似抹油的感觉,但又没有那么的顺滑。
简单来说,推起来有一点点的阻力,但又比较顺畅。这就是油性的感觉。
而如果是没有油性或者油性差,手会有推不动的感觉,阻力很大。
这两个点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和田玉区分其它玉石或者石头的一个很重要特征,你也许能从其它玉石中找到类似油性光泽的,但手感上却没有那种油性的感觉。
你也可以从一些石头上摸出油性的感觉,但从表面来看,它并非和田玉的那种油性的光泽。
这就是和田玉的油性,它是区分其它玉石和石头的一个很重要的点,但它也需要慢慢去体会才能真正了解。
不过,油性这个词看起来简单,但却也很复杂,而复杂的原因就在于有很多点会影响我们对油性的判断。除了产地和玉质之外,对油性有影响的就是下面这几种。
1、抛光的影响
抛光是玉雕成品的一个必要步骤,抛是对油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也可以说好也可以是坏。
首先,抛光可以让油性更好的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亚光的籽料作品。
这些抛光可以让作品看起来油性更强,无论从手感上还是视觉上,恰当的抛光能让它的光学效应表现的更强,也能从手感上表现的更“油腻”!
但不恰当的抛光就会让和田玉失去油性。这句话怎么理解?看类似这种的作品我们就知道了:
这些都是抛亮光的成品。亮光的出现,就会让油性的感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亮光,而非油性。
此外亮光也会影响手感上的油性,亮光会把表面抛的非常平整光亮,手感上也会变的特别顺滑,没有阻力感,也就缺少了油的感觉。
所以抛光对油性的判断影响很大。
2、抹油
当一块和田玉的油性表现不太好的时候,还有一种人工的方法可以让它看起来很油,那就是抹油。
给和田玉的表面抹油会影响我们对它油性的正常判断。抹过油的料子看起来都是油乎乎的,但从手感上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抹油之后的表面太过油了,会变的太过顺滑。没有天然油性的那种阻力感。
不过抹过的油很容易擦掉,所以有时候我们买玉的时候,可以用水适当的清洗,用布擦拭。能让我们看清它原本的油性。
3、产状
还有一种对油性有比较大影响的就是产状,这个产状并非严格意义上和田玉的几种产状,而是这些:
这个料表面还有很多沙粒,说明这个料是刚挖出来的料子。
刚挖出来的料往往会比较干,尤其是一些干坑料。但盘一盘油性就会好一些。
此外一些水返沙、旱籽的一些料油性上也会有区别,有些料子看起来比较干,有些看起来比较油。
所以油性也与它产出本身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看完上面这些可能很多玩家对油性的理解依然有一些模糊,理解油性我们可以从油性最好的一些和田玉去了解。而在和田玉当中,这些是油性表现最容易看出来的。
1、戈壁料
如果说什么料的油性好,那么戈壁料可以算的上数一数二的一种。
戈壁料因为它独特的成因,让它的油性感表现十足。从表面看,戈壁料就很有油性的感觉。而从手感上,每次把玩戈壁料之后会让很多人有手上有油的感觉。
这就是戈壁料的油性,可以说很多戈壁料的油性感比籽料还要强。想要体验到底什么是油性的玩家可以找一块戈壁料去体验一下。
2、老熟的籽料
说到油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籽料,而籽料当中油性最好的就是老熟的料子了。
老熟的料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油性感更强,无论是皮色还是玉质,给人一种老气又特别有油性的感觉。
这种油性是一种放多久都不会干,与抹油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一种自然散发出的一种油性,由内而外,很沉稳的一种油性感。
3、一些山料的原石
很多人说山料的油性差,但其实很多山料的油性感也非常好,而且也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成品也许我们感受不到,但其实很多山料的原石也有很强的油性感。
就像这个:
这个就是山料的原石,从它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它所表现的一种油性感,当然这也要是非常好的山料,这个是于田料,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油性感。
而很多比较差的山料我们就很难感觉到油性,就像这种:
这是韩料,你只能从表面看出它的颜色,却很难感觉到它的油性。这就是产地的区别。
油性就是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这就是关于和田玉油性的一些小知识,很多时候我们对油性的判断其实是有一定的误差和心理偏见的。
比如很多人见到籽料就说它的油性好,但其实很多籽料的油性也很差。很多山料的油性非常好,但可能因为抛光等原因会让我们误认为油性很差。
油性是一个并不是那么清晰的概念,有时候除了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对油性很难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好坏判断。
比如上面这几块籽料,谁的油性更好,谁的油性略差呢?其实很难说明。
不过有一个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时间可以帮我们去判断油性的好坏。抛光会影响油性,抹油也会影响油性,但它们只是表面的,当时间长了之后,它们的那种人工油性就消失了,就会变的很干。
而真正的油性是一种玉质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所以,当一块和田玉,你放在那里,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它依然散发着精光内敛的油性感,那么它无论是山料还是籽料,都是一块非常值得收藏的和田玉了!
和田玉籽料原石有油性吗
和田玉籽料原石有油性!
和田玉的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可含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黄铁矿等。
和田玉分为:山料,籽料和山流水料,其中籽料油性最好,用手抚摸和田玉籽料原石,可以感知到油腻的手感。
图示:
和田玉用手摸起来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才是对的
和田玉拿在手上很润滑的感觉,就像手里握着一团油,有微微的粗糙感,摸起来有阻力,和田玉手感滑腻油润,放在手里首先能感觉到有坠感,重重的压手感,手感重量十足。
其次,有油滑的感觉,油脂感十足比较润滑。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这是和田玉最具特色的地方,很有特点。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大,所以比重达到了29到31之间。
特点
1、油脂感,和田玉质地细腻,所以摸起来有种油性,但这种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感觉,就如同将砣油放在手心,用手推开,那种油要化开来的感觉。
2、就是有略微的粗糙感,和田玉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它的表皮有着数万年流水冲击形成的“汗毛孔”特征,因此摸起来略有阻力感。此外和田玉的糯性也让油滑的同时还带有一种阻力感。
3、压手感,由于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的密度要大,手感较沉,比重达到了2.9到3.1之间。所以在手里有一种压手感,手感重量十足。不同品种略有差别,一般和田青玉密度较大,白玉、墨玉密度较小。
4、冰凉感,和田玉的导热性特别好,握在手中能将手上的热量迅速的传开,所以会有种滑润冰凉的感觉。而和田玉这种沉甸、冰凉的感觉也是其他玉石所不能相比的。
该文章由作者:【托奶天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