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石是什么样的啊
青海玉是产于青海的一种玉石,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
又称昆仑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
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以晶莹圆润、纯洁无暇、无裂纹、无杂质者为上品。
扩展资料
区别特征
上世纪90年代初,青海料在青海格尔木昆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并被开发利用。青海料以山料为主,有少量戈壁料和山流水料。
青海料呈半透明状,比其它产地的“和田玉”种的透明度都高,内里时常呈现青海料独有的白色透明的“筋” (老坑料一般没有这种筋)。青海料水透(水头大)灵秀与新疆和田玉的油润凝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各具特色。
青海料的硬度为6以下,比重2.9以下都低于新疆和田玉,特别是体现在青海白料上时其细密度和滋润感都明显不如新疆和田玉,经把玩后还会呈现出略微偏灰暗的缺点。
但是,青海料中的青白玉、青玉以其丰富多彩的品种,淡雅清爽的格调,细腻均匀的质地每每征服着玉玩家的眼球。如对一种嫩绿色翡翠特征的青海料情有独钟,也是玩玉者的热点收藏品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玉

和田玉新疆料俄料与青海料的区别
1、透明度不同
1)青海料其透明度比较高,其中透明度比和田玉高的话,是由于硅灰石造成的,软玉中硅灰石的质量分数越高,透明度就越好;青海料还常伴有水线、水露纹的出现,局部透明度不均匀;其中“水线”、“水露”是由于呈脉状、条带状、团块状分布的,平行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晶体造成。
2)俄料其透明度大多数为不透明,这点与和田玉较接近。
3)和田玉透明度为:不透明度~微透明。
2、油份和手感不同
1)青海料油份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凝脂性”不强,用手盘的话,显得很涩,很难盘活。这可能是由于青海软玉结构、粒度均匀但稍粗,质感不够细腻,常见“糖晶”、“冰晶”结构,所以才略显“嫩”的。
2)俄料“凝脂性”不错,不过用手盘的话出油比较慢,盘久了总感觉光泽还是那么呛人,也是就是光泽怎么盘也不柔和,而且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强烈。还有,油份总是出不来。
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俄料由于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的软玉产出比例大,矿物粒度不均一,因而在外观上才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差,透光观察粒状感强(相对和田玉),光泽略带瓷性。
3)和田玉“凝脂性”绝大部分很强,用手盘的话很容易出油,盘久了感觉玉的表面变得很润,很油,很有成就感。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和田玉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一般为0.001mm左右,表现在外观上即为:质地细腻,“油性”强,“饭粒”感弱。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光泽及透明度:
1、和田玉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及蜡状光泽之分,其中以油脂光泽最佳,可使玉石显得有温润感。其次是玻璃光泽,而蜡状光泽欠佳。
2、上等的和田玉与翡翠不同,大多为油脂光泽。如油脂中透着清亮,则光泽为佳。
3、和田玉一般透明度不高,多由半透明到不透明,可划分为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三级。和田玉以半透明,微透明为佳。若呈蜡状光泽,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则次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籽料
如何分辨优质的青海玉
1、青海玉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
2、青海玉材质的优劣,首先看其硬度,硬度高,质地结构就紧密,晶体颗粒细腻,手感也比较舒适。虽然青海玉本身的透明度就比较高,但内部杂质瑕疵多的话,也会降低透明度。
3、看线条是否流畅自然,图案是否清晰,构图是否和谐,器型是否美观,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够称为优质的青海玉玉器。
扩展资料:
玉器勿与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肉眼虽看不出裂纹,但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损坏,产生了暗裂纹,天长日久就会显露出来,大大损害其完美性和收藏价值。
玉器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
玉器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或人体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来的鲜艳度。佩戴之后要用柔软的布擦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玉
人民网-玉器保养六忌 碰撞易产生暗裂纹
请问青海玉的话一般价值多少啊?
玉无价,但是有资料显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青海玉也一样也面临着资源的枯竭,料矿已经很难开采出高品质的百公斤以上的大块的材料了!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和田玉之“青海玉”。
青海玉的特点:
1、颜色:
多呈灰白——蜡白色,习惯上称此为“青海白”。另有“米汤色”白玉山料,黄灰色,给人以灰暗不正的感觉。业内人士根据外观特征,形象地将青海山料的不同品种描述为“奶白玉”、“米汤白玉”、“梨花白玉”等等。其实,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见的。
2、透明度:
大多数青海上料呈半透明状,透明度明显高于新疆境内和俄罗斯境内和田玉,因而质感和凝重度不足,显得有些轻飘。有的青海料,透明度在同一块料上表现不够均匀,往往是局部块面呈半透明状,局部块面不透明。
3、质地:
青海料水头足,透明度较新疆料更高,它玉料给人的观感是比较空灵通透,莹亮而飘逸。青海玉虽然玉质不如新疆和田玉,但也有其值得称道之处,青海玉中许多珍贵而独特的品种,比如说烟青玉、翠青玉。例如,翠青玉多以青海料为主,以鲜绿为美的主基调,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玉的底色,通俗来说就是白玉带绿为上品。
青海玉的产量较大,其中又以白玉为主,产量达到每年数百吨,对于投资者来说,要考虑产量大对价格的影响。而且,每个玉种都有优劣的玉石,收藏者不能一概而论,最后还是由玉质来判断收藏价值。青白玉、青玉因其质地细润,水头好、有灵气、杂质少,而受到欢迎。
青海料是和田玉吗?
青海料是和田玉。
青海料又称青海玉或昆仑玉,属于软玉。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大广义和田玉种类之一,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新疆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
所以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地状况、结构构造几个主要的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谓大自然中的孪生同胞。晶莹圆润、纯洁无瑕、无裂纹、无杂质的上品昆仑玉,甚至还能超过和田玉。
上品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以晶莹圆润、纯洁无瑕、无裂纹、无杂质者为上品。
扩展资料:
产地产状:
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
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2005年5月据新华社报道:地处昆仑山南麓的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宝玉石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发现一块重近9吨的昆仑玉石,这是目前有记录的最大的昆仑玉巨石,堪称“中国昆仑玉之王”。据专家介绍,系出名门的昆仑玉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相距直线距离不过30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料
是不是密度在2.95至3.05的只有和田玉?我说的是玉类
从提供的密度来看,是符合和田玉的密度范围值的,密度达到2.91-3.1这个区间,统称为和田玉,以及一些用和田玉粉制成的材料。但是是否确定是和田玉,还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很多其他玉石的密度也和和田玉接近,而玉石的好坏,更是不能单单从密度来判断。
这里依靠密度、折射率来判断的是广义的和田玉。目前行业将所有具备和田玉特征的玉石都纳为和田玉。包括: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玉、青海玉、韩料、部分罗甸玉和岫玉等等。
还有就是硬度。和田玉的硬度大都在摩氏6-6.5,但也有少数山料确实不怎么“硬”。
扩展资料
常见玉种密度表(单位:g/m3):
翡翠:3.34+0.06~3.34-0.09;青海翠:3.61+0.12~3.61-0.04;岫玉:2.57+0.23~2.57-0.13
东陵玉:2.64~2.71;独山玉:2.7~3.09;和田白玉为2.922;青白玉为2.976;墨玉为2.66
软玉(和田山料、籽料、俄料、青海料、韩料……)密度在2.9-3.1范围内,多为2.95附近。
产地: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
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弥勒塔山中。
特点:
一、矿物为透闪石,矿物粒度极细,具有毛毡状结构
世界上闪石玉有透闪石和阳起石两类。和田玉属透闪石类,矿物成分为透闪石。
主要特点:一是透闪石含量极高,一般在95%以上,其中白玉为99%,青白玉为98%,青玉为97%(95%一99%),在国内外同类透闪石玉中和田玉透闪石含量是较高的。
二是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一3%,多在1%左右。
三是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见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长柱状、短柱状纤维状。
四是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结构为其他类玉石所少有。
二、质地细腻、温润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样而驰名天下。
三是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是“水头好”,呈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四是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
三、硬度较大
硬度是玉石质量重要标准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因此,工艺界以往在划分低、高档玉中,硬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高档玉硬度较大,低档玉硬度较小。和田玉的硬度,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与翡翠相近,而比蛇纹石玉(硬度为2。6,一般为4左右)和叶腊石类石(硬度一般低,一般为2.5。4)为高。独山玉,硬度与和田玉相似,但是质地不如和田玉。
四、韧度极大
韧度对玉器极为重要,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韧是打击硬度,有的硬度很大,如黑金刚石摩氏硬度为10,水晶摩氏硬度为7,但是打击硬度低,一打即碎。而和田玉摩氏硬度虽不及金刚石和水晶高,但是打击硬度很高。据测定,和田玉的抗压强度高达6 542公斤/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如压碎和田玉,必须在每平方厘米上施加约6.5吨压力;而压碎钢铁,只需要施加4~5吨压力。
韧度是研磨硬度,和田玉属透闪石玉,韧度大是其特色。据世界上宝玉石的韧度资料显示,黑金刚石为10,透闪石玉为9,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 5,橄榄石为6,祖母绿为5.5,黄晶、月光石为5,猫眼石为3,萤石为2。
如以透闪石玉韧度为1 000,其他玉石或矿物相对韧度为:翡翠500,蛇纹石(如岫玉)250,石英岩10。20,石英5,刚玉2~3,云母2。可见,透闪石玉的韧度在玉石中是最大的,这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色,是其他玉石不能比拟的。
五、颜色纯正,有世之稀宝羊脂玉
玉石的颜色,对工艺鉴定十分重要,包括色调、色纯、色浓诸方面。玉石有多种多样的颜色,人们对玉颜色的追求因时代而不同,如中国古代,在“三代”时流行青色,春秋战国开始到以后各代流行白色,清代晚期开始流行翡翠绿色。
世界上闪石玉颜色基本上为白、青、黄、黑、碧(绿)5种颜色,还有一些中间过渡色。和田玉由于含铁量很低,基本为前四种颜色,即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品种,如白玉中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而超镁铁岩中闪石玉含有阳起石,含铁较高,基本上为绿色,即碧玉。
和田玉的颜色,与其他玉石比较,主要特点:一是色纯,如古人所说:“黄如蒸栗,自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
二是有羊脂玉,这是和田玉特有之美。人们称其“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佩之可以养性怡情,驱邪避瘟,有益于人者,美不胜收。”
三是有璞玉。自古以来,对璞玉非常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说:“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鹭,此已当之重宝也。”
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层黄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约l毫米),为氧化所致,从皮色可看出玉的质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为上等白玉。糖玉的外皮较厚,如红糖色,且末玉矿常有此类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六、声音优美
玉受打击后发出的声音,这是古人鉴别玉石的重要性质。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就是玉德中所说的:“叩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这一特性,其他非闪石玉是不及的。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工具,小刀。
软玉与岫玉的辨别
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
但岫玉性较,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辨别
我国青海和前苏联中亚地区,现在也出产一种玉,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估计皆为天山山脉的支脉所产,故而矿石成分相似。这种玉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而且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样,故而不能用与否来鉴别其真伪。
但这种玉所含石英质成分偏高,因此与白玉相比,质粗涩,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强;经常日晒雨露,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特别是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同时,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也不难分辨。
和田玉与“料”的辨别
坊间通常还以玻璃来冒充和田玉,俗称“料”。这方面的鉴别相对不是太难,一般说来,玻璃颜色一气呵成,没有自然变化,里面有料泡(有的可以通过雕工把料泡做掉);其质料比较纯,比较纯洁,不像和田玉有玉茎,有绵状、萝卜丝状等自然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的毛孔比和田玉粗得多,断口呈亮碴贝壳状,和田玉则呈暗碴参差状;玻璃的硬度低,容易吃刀,和田玉则硬度高,不吃刀;此外,把玻璃料贴在脸上感觉敏感的部位,其凉的程度低于玉。此外,敲击时一个声音沉闷,一个清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田玉器
该文章由作者:【东光太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