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玉石翡翠原石(缅甸玉石翡翠原石图片)


缅甸怎样买翡翠原石

买缅甸翡翠原石可以到缅甸的曼德勒市场或者中缅边境的瑞丽、盈江等地购买。缅甸规模最大的翡翠市场在曼德勒,这座翡翠市场鱼龙混杂,人流密集,建议是只白天前往,晚上翡翠市场周边并不太安全。

瑞丽和盈江都临近缅甸,所以抢占先机,成了占据全国翡翠原石销量50%的地区。在中国珠宝玉石界,但凡有经验的玉石商都知道在盈江能买到老厂口的高档玉石毛料。

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的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进行宝石级翡翠的开采了,缅甸玉则是行家的行话。翡翠颜色庄重而典雅,滋润而细腻,受到中华民族的喜爱。缅甸玉石属翡翠最出名了,翡翠有分为四种,冰种,玻璃种,糯种,豆种,最贵的可能是玻璃种了,还有按颜色来分的,有和田玉的五色系列。

缅甸国内规模最大的翡翠市场在曼德勒,整个翡翠市场是由很多大棚组成,大棚底下就是各种摊位。稍微成功一些的翡翠商人,是在简易房子式的店铺里经营的,多是前店后作坊的格局,这里翡翠加工的环境极为简陋,令人咋舌。

瑞丽市位于中国和缅甸交界,因为缅甸一带盛产珠宝翡翠,其中大部分销往中国,所以临近缅甸的瑞丽市抢占先机。瑞丽姐告镇素来以早市著称,目前有三大翡翠原石市场:玉城、吉茂珠宝翡翠城、顺珏珠宝城。

玉城里面有毛料,成品,宝石,缅甸商人分布也是三个玉石市场中占比重最多的。吉茂珠宝翡翠城的品类多,数量大,高低档次各不同。顺珏珠宝城则专营中高端翡翠原石。

缅甸的翡翠原石是什么?如何鉴定缅甸的翡翠原石?

翡翠原料从矿山开采出来,都有一层厚厚的石皮,未经打磨或者部分打磨,此时统称为翡翠原石。翡翠原石指未经过加工的天然矿物,不代表确定是翡翠。缅甸翡翠原石的颜色因地域的习俗的不同,其细分方法稍有区别,在玉石王国的缅甸,把翡翠分为三大类12个等级。——《百度百科》

缅甸被称为玉石王国,在当地翡翠产量及其多,其中尤其以绿色的翡翠最为出名。因为绿色的翡翠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外观上也十分的耐看,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或者是身份地位性别的人都可以佩戴。但是缅甸虽然说玉矿量很多,可是其中好的翡翠也是有限的,所以就会有一些商人为了金钱趁虚而入,进行大量的造假,从中牟取暴利。所以在缅甸会发现假的玉石和翡翠是随处可见的,而要想分辨缅甸翡翠原石的真假,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不然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可能很多人对于翡翠原石都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的,不过想要找一个好的翡翠原石坑料也是需要去鉴别。首先看一下翡翠原石的口是否见绿,如果发现绿色很多也不要急忙购买,因为这样的预料很可能是砖头料,仅仅只有那一点绿色。

还有一些缅甸的翡翠原石上会出现一些断口或者切口,通过手电筒照射会绿的可爱,可是却不发光。这样子的翡翠玉雕内部裂纹肯定很多,并且水也不好,很可能存在着质地上的问题,高档的翡翠玉料肯定有人工打磨过的痕迹。

缅甸玉石翡翠原石(缅甸玉石翡翠原石图片)

缅甸的翡翠原石

缅甸的翡翠原石主要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水翻砂石以及原生无皮石等。山石指的是风化残积和堆积成的翡翠毛料。

一般原生矿床经物理风化后,主要产在山坡上,埋藏于砂土层或砂砾层中;水石主要指的是在河床中沉积。

缅甸的翡翠原石主要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水翻砂石以及原生无皮石等。山石指的是风化残积和堆积成的翡翠毛料。一般原生矿床经物理风化后。

主要产在山坡上,埋藏于砂土层或砂砾层中。

水石主要指的是在河床中沉积的翡翠原料;半山半水的皮壳介于山石与水石之间;水翻砂石有着比较厚的风化外壳,常常呈球形或椭圆形;原生无皮石指的是产自原生矿床之中,外皮是裸露的没有被风化的翡翠原石。

山石风化残积和堆积成的翡翠毛料。一般原生矿床经物理风化后,主要产在山坡上,埋藏于砂土层或砂砾层中。一般这种山石原料面附着一层粗细不一、厚薄不均的各种颜色的砂状及泥砂状风化外皮,形状则为多角形或者半棱角状,有很薄的、不同颜色的皮壳。

缅甸翡翠原石矿区的十大名坑

1.帕岗

帕敢镇位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西部,是缅甸翡翠最为集中的矿区。作为历史名坑的帕岗,盛产皮薄种好的翡翠,这里的翡翠透明度高,色泽足,个头也大,经常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2.后江

后江是乌鲁江北侧的一条支流,名为康底江。后江翡翠产于河床冲击沙中,以产量少、质量高的特点著称。

后江又分为老后江和新后江。二者特点各异:老后江出产的翡翠皮薄个小,水头底子好,满绿高翠、少雾少裂纹的翡翠常出于老后江;而新后江的翡翠就显得更为厚实,水头和底子也逊色与老后江,因此出产的翡翠质量比较难制作成高档饰品。

3.灰卡

灰卡位于乌鲁江中游,是一个以灰绿、灰黑色为主的翡翠坑口。这里出产的翡翠质量跨度较大,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也是分布不均匀,但是一般有绿的地方水头很好,能制作出精良的翡翠制品。

4.自壁

自壁又称卑皮壳,是一个盛产高质翡翠的地方。1989年天价“福禄寿”就是出自这个坑口。自壁出产的翡翠以黄灰为主,水头底子极佳,裂纹少,以高冰、紫罗兰最为著名。

5.龙塘

龙塘又称龙坑,位于帕敢以西,是赌石爱好者最向往之地。这里产量低,但是产出高绿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大量的赌石爱好者会在这里一掷千金。

6.麻蒙

麻蒙也称乌沙,盛产黑乌砂。另外麻蒙的翡翠原石个体较大,适合用来做大型摆件,手把件,因为色正,所以做成大型摆件后好好抛光和封蜡,其价值也是很大的。

7.马萨

马萨是一个新厂区,出产的翡翠大多无皮或少皮,绿色比较淡,水底质量参差不齐,主要用于制作中低档翡翠手镯或者大型摆件。

8.抹岗

抹岗出产皮粗、灰白、灰黄的翡翠原石,水底均好,但是多白雾、黄雾。玻璃种比较常见,但是产量偏少。

9.打木砍

打木砍是八大翡翠毛料产地之一,这里还出产比较名贵的红翡玉石。这里翡翠原石个头大,以灰褐色为主,水头底子好,但是水雾较多。其中红翡翠最为名贵,但是真假好坏难分,需要专业的知识才好购买。

10.目乱干

目乱干是一个新场口,出产的翡翠水底较好,紫罗兰和红翡都有出产,一般紫红并存,是多彩翡翠常产地。缺点是裂纹较多,影响成品价值。

缅甸翡翠原石怎样

缅甸翡翠原石挺好的,具体分析如下:

翡翠原料从矿山开采出来,都有一层厚厚的石皮,未经打磨或者部分打磨,此时统称为翡翠原石。翡翠原石指未经过加工的天然矿物,不代表确定是翡翠。

总论缅甸翡翠原石的颜色基调,大致可分为白色、红色、绿色、黑色、黄色和紫色六种。特别是其中的绿色,除其色泽艳丽、十分耐看之外,它不分身份、地位、年龄、性别均可佩戴。因而十分符合中国人含蓄、平和、温雅、亲切的性格。社会需求量日益攀升。价格也成倍、甚至百倍地增长。

种类

1.大马坎

大马坎场口是冲积或残—坡积矿床,翡翠原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点为薄皮,磨圆度好,称为水石。大马坎的翡翠原石几乎都有雾层,有的底章透明度高,有的则显底灰底木。主要特征为色串皮,雾串皮,雾裹色,雾吃色,皮肉难分。

2.后江

后江场口位于坎底河的一个直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开采,产出的平均质量比较好,皮壳种类也很多。以色料闻名。

3.会卡

会卡是个大场口,开采时间也比较早。产出的原石占市场的比例很高,显著特点就是腊皮,以灰绿和黑色为主、较为光滑。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缅甸翡翠原石摸摸亮里面容易变种吗?

翡翠原石变种的3个原因,简单一招教你通过皮壳看变种

许多原石玩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块开窗位置种水极好的翡翠原石,或是有大片冰种脱沙、看似完美的莫西沙、木那料子,一刀切开后,里面肉质竟然出现了两种差距甚大的种水。

高价购买的极品原石,却因“变种”导致了大半的钱财亏损。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种翡翠原石变种现象的起因,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原石皮壳来判断变种的方法。

翡翠原石变种,简单地说就是翡翠原石某个地方的种水与其他地方的种水不一样。变种,不止新场料会变,老场料同样会变种,而且二者变种的几率是一样的。

比如一块翡翠原石,看着不错,擦开一块表皮,种水非常好,结果切开后,很多位置都变差了,这样的情况就叫变种。

反过来,擦开的位置不好,切开后其他位置的种水却变好了,这也是变种。所以变种就是一块翡翠原石上,出现不同种水的现象。

在探究翡翠原石变种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翡翠形成的四个阶段,以便更有依据地来理解变种。

第一阶段——成岩阶段

翡翠的最初形成阶段,是在地壳的深处,通过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形成较为纯净的硬玉岩。

其颜色以白色为主,主要为硬玉矿物集合体组成,结晶颗粒较粗,颗粒边界清楚、晶形完整,结构相对疏松。

直观上看翡翠为白色,质地粗糙,透明度差,多数都未达到玉石品级或者属于中低档玉石品级。

第二阶段——成玉阶段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封闭环境中,成岩阶段的硬玉岩通过动力变质作用,进行变质改造,使原来结晶颗粒较粗的硬玉矿物进行重新调整,产生动态重结晶。

颗粒边界产生细晶化作用,使得硬玉矿物颗粒变细,并有效地消除了硬玉矿物颗粒间孔隙的存在,从而使翡翠质地变为细腻圆润,结构更加紧密,透明度也大大提高,使翡翠达到了玉石品级。

第三阶段——成癣阶段

在翡翠成玉阶段后期,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的翡翠硬玉岩会产生变形作用,形成一些大小裂隙。

由于成岩阶段形成的翡翠颗粒粗大、质地松散,变形过程中会体现出韧性,裂隙出现相对要少。

成玉阶段形成的翡翠结晶细腻、质地致密,变形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脆性,容易产生裂隙。

也就是说,变形过程产生的裂隙主要出现在成玉阶段翡翠中,以及成玉阶段与成岩阶段翡翠的交接部位。

第四阶段——变形阶段

是翡翠硬玉岩在成癣阶段后,由于受进一步的应力作用,而导致强烈的塑性变形过程。

塑性变形会使得各种颜色的翡翠,以及黑色的“癣”拉长变形,相互融合,形成以白色、绿色翡翠和黑色的“癣”,共同组成定向条带状构造为特征的翡翠。

同时也会出现较多的“干”裂隙。这类翡翠一般称为“新场玉”。

翡翠变种,是一切自然矿物都会发生的正常现象。天然的翡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每一个细小的空间所受的地质环境和矿物成分会有所不同,或是翡翠上有断裂的出现,都会导致翡翠变种。

1.地质环境导致的变种。

缅甸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受到强烈挤压,所以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矿脉中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便很有可能出现在极细小的范围内。

例如一块巴掌大的翡翠原石,处于某一翡翠矿脉中,它有一半的体积受到了比另一半体积更多的地层压力,且受力大的那一部位温度会稍高一点。

这样的差距在短时间内其实并不会改变翡翠的种水。但我们别忘了,翡翠的形成需要上亿年的时间,这种细小的差距在超长的时间行进中,自然就会演变成本质的区别。从而使一块翡翠出现了两种不同阶段的玉种。比如成岩阶段夹杂成玉阶段,亦或是成玉阶段夹杂成癣阶段等。这也应证了一句老话: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2.翡翠矿物成分差别导致的变种。

在矿物学上讲,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是硬玉NaAl[Si2O6]、钠铬辉石NaCr[Si2O6]和霓石NaFe[Si2O6],这三种主要矿物按不同的比例存在,矿物学称之为“类质同相”。

纯净的硬玉是无色的,而钠铬辉石多为艳绿色,霓石多为浅绿色,不同的翡翠含有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颜色和质地。

一般而言,翡翠的组成成分越单一,矿物颗粒越细小,结构越紧密,则透明度越好,且光泽越强;要是组成成分越复杂,则矿物颗粒越粗大,结构越松散,透明度、光泽等也均会变差。另外若翡翠中含有过量的Cr、Fe等微量元素时,透明度就会变差,甚至不透明。

所以,即使在同等压力和温度的地层中,一块翡翠原石,由于不同部位组成翡翠的矿物质成分有所不同,并且在地质作用下,各种矿物质融合的还不够充分时,就会出现变种的情况。

3.翡翠断裂导致的变种。

相信很多朋友都切过这样的一块原石:切开后,出现一条大裂,裂的两边种水差距很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

翡翠原石中如果有较深、较长的裂纹就非常容易出现变种的情况。

因为翡翠在形成过程中,所有矿物质在高压环境下会相互融合,原石如果在成玉阶段前就出现了大裂,那就很难将断裂两端部位的成分进行融合,所以就形成了变种。

当然,如果断裂两端的矿物质成分以及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在同等地质压力和温度下,便不会形成变种。

最后,再跟大家说说如何通过观察皮壳来判断翡翠原石内部是否出现变种。

要判断变种,一般是观察皮壳的砂粒。简单点说,里面的肉和外面的皮壳种质其实都是关联的,以前也跟大家说过,皮老肉老,沙细肉细,所以通过皮壳和翻砂,大致能够判断出翡翠原石内部的种质,根据这条经验,我们同样可以用来判断原石变种的位置,方法就是观察翻砂的变化。

一块原石,如果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的翻砂表现,则这块原石很有可能会变种。翻砂细腻的地方肉质会比较细腻,种会比较好,翻砂粗的地方,肉会比较粗,种也会差。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原石这个行当,每个资深的行家都不敢说能丝毫不差地判断出翡翠原石的品质,只能通过经验分析,提高切涨的几率而已。毕竟神仙难断寸玉,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百分百准确的。

翡翠原石变种,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原石的一种天然属性,这种属性包含在了原石的风险之中,它是原石的一部分,购买时也应将它考虑在内,大家完全不必对此耿耿于怀。

原石切开后,如果真出现了变种,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好的部位切出来加工;也可以整件料子完整保留,进行巧雕,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该文章由作者:【东四省】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