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银元的真假
鉴定银元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沙,凡是翻沙版均是假的。
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清朝龙版币上满文是否与原币一致,民国三年签字版是否后来挖的,使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
三是看齿轮。齿轮较易区分,假币齿轮远不如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
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
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
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
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
首先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
其次听声音: 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
第三称重量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克左右。袁大头’收藏重在辨别真伪。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若重则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别是现在的伪造者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最后定成色。 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1、铜板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有哨声,在石头上磨一下就会露出铜来。
2、铅板银币:以铅充银,也有在银币色彩皮内以铅充银,其花纹与正常银币无异,但敲击时它的声音较厚、沉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3、夹板银币:其一是内底为用原真品或图录做模型,用灌模法,以铸铁之法铸之,再镀上一层薄薄的银层就算了事,此类表面仿佛有沙眼,砂粒,尽管用真银镀之,然而还是完全掩盖不住其瘕疵,看上去好像被涂上了一层胶水,紧巴巴的罩在其上;其二在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敲击时的声音尖短、沉闷,且无转音,不像真品那样传音优美悠长。
4、哑板银币:这是一种含纹银的真银币,只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例如被火烧过或曾埋于地下或被石灰等镪过,以及与化学方面的腐蚀液接触过等原因,因之声音发哑,不像一般银币那样声音柔和、清脆而有转音。人们误认为这类银币不可靠。
5、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币,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币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由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为琼版银币。其特点是敲击时的声音尖高,且币的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6、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银币,是将正常银币用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取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敲击时发音微慢。
7、其它: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收入微薄,劳力不值钱,有些就把银币的齿边用锉平再锉出齿边,通过改小银币等手段来获取银子。这类银币,只是重量略为减轻,一般人不易察觉。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币即可鉴别。
但是,目前收藏交换市场上及街头巷尾,有大批新仿假银币出现。它们大体有四种:
1、沙板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内,系翻沙版制作,只要将其平放于手中让其落于水泥地或石地,便会即刻碎裂,碎面呈浅黄色,这种假银币最容易识别。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币,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2、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像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几乎一模一样,由于表面镀银,从外形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这类银币可用称重量鉴别。这类银币的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秤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在流通过程中略有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原重量是26.6克)。
3、银制银币:这种银币按其真品图案模铸而成,图像基本逼真,做工也还精细,因是真银新翻制,金属比重相等。银制新版银币大量出现是因为银币在收藏中,它的价值已远远高于基本银价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其特点是:第一、轮廓齿轮绝对没有真品规则,齿与齿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第二、听其音,不像真品那样优美悠长,伪品声音响亮尖锐;第三、所模铸字体虽然一些照真品模之灌铸,然仍失去了原先真品之韵味,也缺少其原有的神韵,显得呆板、做作、不自然。这种银币鉴定方法是:(1)解放前的银币是机制的,用几十吨冲床冲制而成,故表面平滑如镜,银的密度较好;而新版银制币,因制作简单,是翻沙版而不是机器冲压成的,所以仔细看表面及局部有极小的沙眼,与旧制银币相比,图像无立体感;(2)无下色包浆(旧气),系翻沙版。
4、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不仅敲击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浆(旧气)均是旧制,无法鉴别。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做伪方法把真银币原有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自光绪以来制造的银币,有800种左右,属珍罕稀少的有近300种,其价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数十万元。一枚1898年铸造的光绪元宝,拍卖成交价2万美元。近年来,银元收藏被广大收藏爱好者看好,至使假银元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成为收藏投资者的心腹大患, 如何鉴别假银元呢?
△听音 :用银元与银元对敲,听其发音进行鉴别。声音的鉴定可分为“平、尖、高、低、闷”五种。平常银元音平,质次的音尖,厚度相同圆面小的音高,圆面相同厚度薄的音低,锈厚。
△视型 :拿真银元与假银元对比,察看花纹和颜色。真银元是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机械,而假银元钢模制作质量较差,多为手工压铸,所有真品色泽自然细腻、光亮,文字、图案清晰,深浅适度,伪品则不然。真品钱内平滑、紧密,而伪品则钱内平面不光滑,有时还可见到砂粒状或砂眼。真品边道线条粗细均匀,间距稀密一致,同时内外珠圆大小一致,间距相等,伪品则相反,齿与齿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真品的磨损是自然的,无意识形成的磨损特点是光滑均匀,无方向性,高档伪银币则银少磨损。伪品包浆即使消去烟炱,整个表面也带有灰暗之色,绝对没有真品那样富有银白色中带有微黄的宝光之色。
△掂重 :银币与古钱币的不同之处是钱体重量的标准化、系列化,即银币由本身重量来体现其价值。如壹元银币重量库平七钱二分(约26.6克),半圆重库平三钱六分(约13.4克)。伪品则用铜、铝等价值金属代银,所以手掂时,可以基本上测出真品与伪品的重量不同。当然,最放心的办法的测量应借助天平,一般真银币,相差不得超过1克。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在流通过程中略有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
△化验 :用玻璃棒将硝酸点滴于银元锉口处,约5至10秒钟,看其落水变化及绿色深浅和泡沫多少,从其变化规律决定其所含白银成份,要掌握“七绿、八黑、九五白”的口诀,这是鉴定白银的依据。如果只有绿泡,则为铜。
△放大:有些银币图像基本逼真,做工也算精细。不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浆均是旧制,一般收藏者无法和肉眼识别。所以借助放大镜观察,会一目了然的。
鉴别银元真假的方法 如何鉴别银元真假
1、看银色,鉴定银元的真假可以看银色,老银元的色泽润白、柔和不刺眼,因为银元的存在时间较长,一般都经过氧化和磨损。而假银元银色会比较光亮、刺眼,表面会比较光滑、无磨损。
2、听声音,银元还可以通过听声音来鉴别真假,真正的银元银色平和、清脆有转音,用银元敲击另一开银元边缘可以发出悠扬的声音。而假的银元敲击声会比较尖高刺耳,声音较清脆。
3、看包浆,银元因为流通的时间较长,它的表面一般都会存在一层包浆,而包浆指的是均匀、稀薄、稳定的氧化层以及色泽丰富的油汗状堆积物。而假银元一般都不存在包浆,即便是仿制有包浆,包浆的颜色也多为单一的深色。
怎样分辨银元真假?
分辨银元真假的5种方法:
1、听音法
用两枚银元相互敲击,听其声音。真银元:声音“平”柔和而音长,音频时间间隔可达4秒钟左右;假银元:声音“尖”,虽响,但尖而带轻,音从尖高到低落,音声过短,音频落差较大。
2、掂量法
用中指掂其币的重量,感觉是否轻飘。如内夹铜、铅、锌、锡等假银元,在重量上有一定的感觉。
3、秤量法
看其重量是否与真币的重量相符,一般假银元在重量上差别较大。
4、视形法
用肉眼仔细察看银元的老包浆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暗记、轮齿是否正常。假银元一般图案泛肿、重量轻重不一、银本色带青灰或暗淡无光(其成分含铜、铅、锌、锡)、花纹不甚凸出或者模糊不清、边缘粗糙、轮齿采用手工锉边。
5、考证法
(1)首先对收藏喜爱的银元,有必要了解此银元的铸造时间、发放数量、工艺图案、重量及历史背景等知识
(2)切记盲目收藏,对自己喜爱的银元,必须多花时间查阅此币的相关信息资料
(3)也可以利用高科技和化学药物等手段,对持币各种元素进行分析比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银元
银元怎么辨别真假
首先是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沉闷。相反,年代越近的,声音听起来越清脆。
其次是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明代以前钱币大多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烧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世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而伪造的假锈经沸水烧煮容易脱落。
第四是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服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加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每个朝代铸造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鉴别古钱币是否属于伪造币。还有一种比较版别法,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征辨伪
古钱币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规格,制作粗精优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征,为鉴定钱币的真伪提供了依据。如汉代以前的圆钱为平背,汉以后至明代的古钱多数面深背浅。但西汉三铢为平背。北周三品(布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太货六铢、天策府宝、部分宋徽宗的钱、金朝的钱、大元通宝(巴文)、崇祯与天启、咸丰大钱等,一般正背两面均深。六朝五铢钱比两汉五铢钱面背均浅,文字笔划较细,轮廓不正者居多,钱形较小。元代钱除至正通宝较精美外,其余轮廓均较浅,钱肉漫接;至正权钞背面错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轮廓都倾斜一边,背文笔划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天启(徐)、天定、天佑、大义、龙凤铸工精美,但钱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义略差,故有“精天定,滥大义”之称。陈文帝五铢“朱”圆折。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宽,“五”字对顶成上下两等腰三角形。中国古钱以王莽、宋徽宗、金章宗、北周铸造的钱最精美,前三者俗称“三绝”。王莽出的“一刀平五千”,“一刀”二字是镶嵌上去的金质,与钱肉平,不突出,不内陷。泰和重宝折十篆书钱,其钱肉平整细腻,无砂眼,内外廓对称,粗细均匀,文字深峻,笔划之间无粘连,字缝内、内外廓与钱肉的转角处无杂物,泰和二字与内外廓既靠近,又不粘连,而且文字、内外廓凸出部分均倒圆角。以辽钱、大历、建中、会昌开元、天福元宝、太平百钱、元代钱(除至正外)等品质最低劣,大多数面背内外廓迷漫不对称,流铜、砂眼比比皆是。而且天福元宝,太平百钱大小不一,轻薄简陋。中国古钱最轻薄者,要以六朝的孝建、永光、景和为最,俗称“能浮于水”,直径一般在1.5~1.7厘米之间,钱小穿大,钱文笔划细小。凉造新泉文字瘦小端正,笔划间常有流铜,钱文不甚清晰。龙鳯通宝有大样、小样两种版,文字略有肥瘦之分,大样较少见,小样的“鳯”字内“乌”字下部有断足点,犹如防伪暗记。……
经钱币专家鉴定,在我国曾先后出现过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钱币,有的还上了图谱。现例举如下:天策府宝背有文字的铁钱与铅钱、“齐之化”三字刀、齐九字刀、宝字布、宁字布,汉代的“五凤”,唐代的“证圣”、“大足”、“宝历”,五代的“凤历”、“广顺”。这些钱币均属伪造。
其它方法辨伪
除采用以上几种主要方法辩伪外,还可以闻其气、舔其味、听其声、衡其重等等。这些辨伪方法对古铜币来说,一般很有局限性,而且有的难以判定准确。在此也作一简单介绍。
(1)用鼻嗅其气味。此法只对有气味的涂料才有效。如用松香制作粘合剂的涂料作成的伪锈可以嗅出松香味来。一些无味的伪锈直接嗅不出气味来。只有用火焚烧伪锈后,才能嗅出气味来.前面已经谈到了。
(2)用舌舔其味。此法只能对部分有异味的伪锈才能舔出来。如用盐卤溶液浸泡过的伪钱币呈咸昧。而且真锈、伪锈均有微毒,用舌舔不卫生,不宜采用。
(3)用耳闻其声。
用钱币往台板、玻璃板、硬地板上抛掷,闻其声,别其材质和传声性能。此法往往不甚准确:钱币的大小轻薄不同,锈蚀程度不同,钱体有无损伤等等,都影响钱币的传声性能,难以判定准而且用此法有损钱币品相。在前面“材质、金属原色、声音辨伪”中已经提到,不宜采用。
(4)衡其重。
古钱币配料不准确,形制大小有差异,锈蚀磨损程度不同,同一品种规格的钱币其重量也有差异。就算与真钱比存在重量差异,也有可能是以前未见过的异品钱,也很难肯定是伪钱。因此,对古铜币的鉴别真伪,测其重量差异,难以判断准确。
银币真假辨别方法
银币真假辨别方法如下
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其次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第三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克左右。袁大头’收藏重在辨别真伪。。。。最后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
该文章由作者:【李鸿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