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和鸡血玉哪个值钱鸡血石表面能看出来吗?
鸡血石的价值远远大于鸡血玉的价值,这两种石头从表面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桂林鸡血玉,又名桂林鸡血石、龙胜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玉、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综合矿物成分以辰砂、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石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一个字“红”,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调的碧玉岩,颜色有鸡血红,紫红,浅红,褐红,枣红,棕红等,而且还有不同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作为衬托。质地优良,桂林鸡血石的硬度为6.5-7度。是含辰砂硅质岩玉,由于硅质矿物硬度大,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退色。石质滋润细腻,桂林鸡血石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相对密度2.7-2.95g/cm3。因此滋润而细密,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玻璃光泽。
鸡血石,按产地划分可分为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和其他产地鸡血石三大类。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硫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砂。“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在早期,古代文人雅士及官僚就采用鸡血石制作印章,是极富盛名的章料奇石。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其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
中国的国石是寿山石。
中华瑰宝的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其他候选国石
和田玉。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昌化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宝石,具有鸡血般的鲜红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丽质 ,历来与珠宝翡翠同样受人珍视,以“国宝”之誉驰名中外。它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西北的“浙西大峡谷”源头的玉岩山。
昌化鸡血石的形成是什么?
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昌化镇玉岩山至康石岭一带的侏罗系上统劳村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中,此处是中生代交代蚀变酸性火山岩的次级断裂小构造。当沿次级断裂小构造上升的含汞火山山热液与流纹岩或流纹质凝灰岩等围岩相互作用时,围岩发生脱硅作用即次生石英岩化,淋滤掉其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而剩余的铝硅酸盐则转变为地开石、高岭石或珍珠石等。由于热液地开石或高岭石形成于受限制的空间环境中,因而其结构极为致密,密度一般为2.7~3g/cm3,并具抗水解性。当其中含汞量大于0.5%时,即有微粒状辰砂析出,从而形成质地致密、细腻如玉、点缀以形态各异的鸡血红色的鸡血石(图8.13)。
请问为何昌化,寿山等被称作中国的四大名石、三大佳石呢?是因为适合刻印么?有什么标准、特点、分类的吗?
首先昌化,寿山,青田,巴林,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而非“中国四大名石”,其次“三大佳石”其实是“三大雕刻佳石”。从这样的称谓出发就更加易于理解,之所以寿山昌化晴天巴林为四大印石,首当其冲的一点必然为易于制印,其次这四种石头发掘较早,根据史料记载寿山石雕应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中国的佛教在南方盛行,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出家人广集寿山石,雕琢成礼品,馈赠给游客。由此,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青田石刻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的青田石,主要用来刻制图章、石碗、笔筒、笔架和香炉等。到了清朝,青田石刻有文玩、实用品发展到雕人物、山水。从浅刻、浮雕、立体图雕到多层镂雕,并充分利用石料上的“巧色”,使青田石刻的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有诗赞颂说:“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竟相宜”。而优质的鸡血石一般都用来制作图章,质次一些的才用干雕刻工艺品。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收藏有十几方清代帝后昌化鸡血石玺印,实为珍品。现代质昌化鸡血石极不易得,每方印石价可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或更高。而据传,清代在旗北沙巴尔台的地方,有个名叫德力格尔的老艺人曾挖掘过巴林石,并将其精心雕制的巴林石碗献给旗给旗札萨克乌尔衮。乌尔衮又将此碗贡奉给康熙帝赞不绝口。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高岭石族,伊利石。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特征为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摩氏硬度:叶蜡石型为1.0~2.5度,高岭石族型为2.5~3.5度,伊利石型为2~3度。密度:叶蜡石型为2.80~2.85,高岭石族型为2.55~2.65,伊利石型为2.7~2.80。石色丰富,有红、黄、绿、橙、紫、棕、褐、黑、白、乳白、紫红、褐黄、紫黑、无色透明等,色彩走向浓度深淡变幻莫测,常以多种颜色组成。显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少数油脂光泽。多数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近于透明。常呈致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缟纹状构造等,还有特殊的絮状、条纹状构造,如俗称“萝卜纹”等。韧度较高,适于雕刻。青田石种类繁多,先按石性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质地纯,色彩艳,石体透,照灯有辉,有灵气。第二类:质地温如玉,石体半透明,软硬适中,刀刻尽意,大多生在硬岩中。第三类:质地细致,石体不透明,色润不鲜,照灯无辉,硬质刻不尽意。再按石色分为灯光冻(红晶、白晶)、青类、绿类、兰类、白类、黄类、红类、紫类、黑类、彩类,每个种类还有若干命名。青田奇石最大特点是一块石头有多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细青田奇石具有“六相”:即纯──是指石质分子结构细密,具有温润之感;净──是指无杂质,具有清静之感;正──是指不邪气,具有正雅之感;鲜──是指光泽鲜艳,具有恒丽之感;透──是指照?透明,具有冰质之感;灵──是质有生命,气脉内蕴,光彩四射之感。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昌化石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龄石等粘土矿物。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硬度远远大于地开石,工艺上称其为“砂丁”,为雕刻家所大忌。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响昌化石的质量。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且硬度变化较大。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昌化石的颜色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而最负成名的就是昌化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一咱含有红色辰砂矿物的昌化石。辰砂矿物以浸染状或是细脉状分布于地开石基质之上,或浓或淡,或斑或片,艳红如鸡血,与基质相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昌化鸡血石的硬度通常为2.5~4,密度2.7~3,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昌化鸡血石中的基质被称为“地”,颜色多为白、黄、灰等色;而辰砂形成的红色则被称为“血”,有各种不同色调的“血”色。以“地”的不同颜色以及质地等划分出很多品种。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绝非他石之匹敌。以上为四大印石情况,再来说说“三大雕刻佳石”吧:我国工艺界素有“红黄青”三大佳石之称,红为昌化鸡血石,黄为寿山田黄石,青为青田封门青,这三种均为印石中的精
求采纳
中国的四大美石是哪四种?
中国四大美石是: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巴林石,简单介绍如下:
寿山石
——————————————————————————–
寿山石(Agalmatolite)以发源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约40公里的寿山乡(原属闽侯县管辖)而得名,为中国生产印章和其它石雕艺术品的最佳材料之一。矿区所在地寿山一带海拔高度约1000米,其东临连江、西接闽侯、北近罗源,寿山、九峰、芙蓉三山鼎足虎踞其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寿山石具珍珠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具滑腻感。其中透明度高,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如玉,如脂肪冻者称为“冻石”,最为珍贵,如著名的田黄冻(彩图6-119)、水晶冻(彩图13-2)、高山冻(彩图13-3)等。折射率1.55-1.60。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一般为2.80克/厘米3。可雕性良好。熔点高达1700℃。
根据形成原因、产出状况、工艺美术特征、历史传统等将寿山石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大类66个亚类121种
鸡血石
——————————————————————————–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青田石
——————————————————————————–
青田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所谓历史,当然不能将“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民间传说算在内,现在可以查证的最早作品是1989年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吴越文化的文物–殷商时期的“玉羽人”。该文物系青田石雕刻,枣红色,通高115厘米,造型奇巧,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田石是我国名石,不仅是雕件的艺术载体,而且是印材首选佳料。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代金属、牙骨,从此,石材刻印应运而生。青田石为我国篆刻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清代,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为贡品。其中,1790年,清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敬献的寿礼60枚青田石印章“宝典福书”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民国初,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等国,并多次参加诸如巴黎赛会、巴拿马赛会、美国圣路易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而且在巴拿马赛会上荣获银奖。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1956年4月,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访,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1972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1978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朝鲜,都选用青田石雕作为礼品。
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这座滨江古城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巴林石
——————————————————————————–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巴林石按颜色、质地、结构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共五大类。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几年来因国内外的收藏热使巴林石的名声鹊起,价值与日俱增。引起国内外一些投资者所瞩目。这一中华瑰宝的艺术价值,已无法用货币价值所体现。
绿松石工艺名称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其英文名称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所以绿松石不属于中国的四大美石!
如完整请采纳 谢谢!
昌化鸡血石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鸡血石的“地”主要由地开石或高岭石与地开石的过渡矿物组成;而“血”则是由辰砂和地开石或高岭石组成的集合体。鸡血石的矿物成分与其质地有一定关系。当鸡血石由地开石和辰砂这两种极细粒状矿物组成时,其质地细润,呈半透明状,犹如胶冻,有冻地鸡血石之称;当它含有较多的明矾时,其地的透明度降低以至不透明,光泽减弱以至无光泽,硬度增大,同时脆性也增大;当它含有较多的石英、黄铁矿或次生石英岩化晶屑凝灰岩残留物时,由于这些杂质的硬度高于地开石的硬度,因而有碍鸡血石的美观与雕刻行刀的进行,即工艺上所称的砂钉。
鸡血石主要为极致密块状构造。“血”呈细脉状、条带状、片状、团块状、斑点状和云雾状散布于地上。“血”按其分布形态可划分为点状、线状和团状。所谓点状,即辰砂微粒呈星点状、浸染状或云雾状分布;线状是指辰砂微粒沿鸡血石的节理分布,当垂直节理面切割时呈脉状,沿节理面切割则呈面状,“血”很薄;团状则是指辰砂微粒呈团块状分布于鸡血石的地中或与地融为一体,“血”深厚。
昌化鸡血石的折射率为1.56,一般无光泽或呈土状光泽,个别透明度好者呈蜡状或油脂光泽,其中的“血”即辰砂可呈金刚光泽。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冻地鸡血石近于透明。
鸡血石的颜色包括地的颜色和“血”的颜色两部分。地的颜色由白至黑或无色,甚至包括了所有颜色及其混合色;“血”常呈鲜红、朱红、暗红和淡红色,是由“血”中辰砂的颜色、含量、粒度及分布所决定的。鸡血石的颜色美观与否,与地的颜色和“血”的颜色是否协调以及地的透明程度有密切关系。若鸡血石的地色与“血”色对比强烈,则“血”的红色鲜明生动、效果极佳。若鸡血石的地色与“血”色反差很小,如地色呈红、粉红和紫红色等,则会发生地子吃“血”的现象。另外,鸡血石地的透明度越高,即地越油润,“血”就有扩大和增多的趋势,出现“血”映地子的效果,并使“血”与地搭配得更加理想。
鸡血石密度平均为2.61g/cm3,摩氏硬度约为2~3,因具有极致密的结构,故韧性极好。但韧性也有性绵(裂纹或隐裂较少)和性脆(裂纹或隐裂较多)之分。绵性鸡血石硬而不脆,多为水坑或靠近地表的鸡血石,石性柔和,特别受刀,雕刻时石屑呈刨花状,具有“黏性”;而脆性鸡血石多为旱坑或地下深处的鸡血石,石性脆裂,有时在即将雕琢完工之际碎裂,雕刻时,石屑呈渣状或粉状。
该文章由作者:【安世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