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鉴定特征
(1)豆—粒状特征:粒状特征是翡翠的鉴定标志之一。当翡翠颗粒粗大,晶粒间镶嵌不紧密,边界平直,其晶粒间界线明显则出现“豆”,豆状特征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重结晶等作用可使颗粒粗大、能分辨粒状晶粒的翡翠,颗粒间结合紧密,边界模糊,透明度提高。
(2)翠性:组成翡翠的硬玉或其他辉石矿物晶体的两组完全解理闪光面即翠性。由于解理面平整光滑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即可看到形同蚊子翅的闪闪发光小面。翡翠的翠性可帮助了解组成翡翠的硬玉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而且是翡翠独有的特征,可与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区别。在翡翠切开面或未抛光的表面,翠性非常明显,硬玉颗粒越大闪光面越大,反之闪光面越小。根据翡翠解理闪光面的大小和形态,翠性分为:雪片(片状的较为明显的闪光面,通常由粗粒、短柱状硬玉颗粒造成)、蚊子翅(狭长状的小闪光面,由中粗粒柱状到长柱状的硬玉颗粒造成)、沙星(点状的细小闪光面,由中细粒长柱状或纤维状的硬玉颗粒造成)。
翡翠经抛光和上蜡等工序后,翠性就不易看到,尤其是沙星状翠性更难观察。当抛光不彻底时,雪片状的解理面可形成许多小凹坑,与周围边界清楚,在某一方向上仍可见到一致反光的略为下凹的表面,进一步抛光则会形成橘皮状的表面。
(3)橘皮效应:如图3-23 翡翠抛光表面上形似橘皮状的起伏。由于翡翠表面出露的硬玉颗粒方向不一致,产生硬度差异,垂直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最大,平行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小(解理发育),斜交者介于两者之间,传统的抛光技术使较软的颗粒被更多的磨蚀而形成下凹的表面。
图3-23 橘皮效应示意图
橘皮效应的明显程度决定于翡翠结构的性质,组成翡翠的硬玉粒度越小,结构越紧密,橘皮效应越不明显;翡翠抛光方法和质量,软盘抛光的橘皮效应明显,硬盘抛光则不明显。抛光粉的硬度越高,橘皮效应越不明显;抛光越充分,橘皮效应愈明显。
橘皮效应明显时,在柔和的光线下肉眼直接观察翡翠抛光表面的反射光即可见橘皮效应。一般须用10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抛光表面的反光部分。
对翡翠表面特征的观察和识别,可区别翡翠B货,也可区别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
(4)翡翠的光泽:抛光良好、质地致密的翡翠,为玻璃光泽。质地粗且疏松的翡翠,由于粒间间隙、橘皮效应的影响,光泽较弱,为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某些酸洗充填或酸洗的翡翠,抛光工艺不当,橘皮效应和微裂隙发育,会出现更弱的蜡状光泽。
观察翡翠光泽的方法是在正常照明条件下,肉眼观察翡翠表面的反光程度和影像的清晰程度。具玻璃光泽的翡翠,能形成清楚的影像,蜡状光泽的翡翠只能出现模糊的影像。
(5)相对密度:硬玉的相对密度一般在3.20~3.40间,多数在3.33以上,铬透辉石玉仅为2.50~3.2 (铬透辉石可达3.50),绿辉石玉为3.30~3.38。
(6)折射率: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一般只测定平均折射率。翡翠的折射率比较稳定,多在1.66左右;钠铬辉石玉的折射率变化大,可从1.69~1.52。
测定折射率是鉴定翡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用折光仪应用点测法测定翡翠的折射率。
(7)吸收光谱:翡翠的吸收光谱是鉴别天然与染绿色翡翠最重要的特征,各种绿色的翡翠都有典型的吸收光谱。翠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有3条明显的由铬引起的吸收线,并具“阶梯状”特征,中间660 nm的吸收线最明显;绿至浅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的铬吸收线可能不明显,一般只看到660 nm的吸收线,但在紫光区可看到437 nm吸收线。墨绿色的绿辉石玉看不见红区的吸收线,只具437 nm的吸收线。钠铬辉石玉由于不透明,常观察不到有意义的吸收光谱。
翡翠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最好是棱镜式分光镜)进行观察。观察时,分光镜要对准通过样品的光线,尽量地让光线进入分光镜。采用带有刻度的分光镜,还能测定吸收谱线的波长。
(8)紫外荧光:翡翠基本没有紫外荧光,尤其是翠绿色、绿色、墨绿色、黑色和红色翡翠,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都不发荧光,只有部分白色的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下有弱的橙色荧光。翡翠上蜡后会出现弱的蓝白色荧光,若翡翠结构不致密,有较多的蜡浸入内部,蓝白色的荧光会随之增强。少数染绿色的翡翠会有极强的紫外荧光。
翡翠原石如何鉴别
第一,表面特征。1.天然翡翠颜色纯正,过渡段明显。如果是假玉,颜色会比较浑浊。2.天然翡翠表面为强玻璃光泽或亚玻璃光泽,而假翡翠的光泽为油性或蜡质。3.天然翡翠原石中细小颗粒的自然排列,说明假翡翠原石比较软,不像一般原石那样致密坚硬。第二,密度和硬度。1.天然翡翠的密度在3g/cm2以上,表面致密坚硬,硬度高,不掉砂。2.原假翡翠原石密度在3g/cm2以下,表面抽真空。搓完了会有沙子掉下来。第三,光芒四射。1.天然翡翠原石颜色清晰,光泽强烈,与周围部分有渐变关系。2.假翡翠颜色不规则,光泽较弱,反光较暗。第四,声音。1.用硬物击打原石。天然翡翠的声音清脆,有金属般的声音。2.假的翡翠原石打在窗户上,声音沉闷,和周围的声音不一样。扩展信息:玉石和赌石:1.翡翠原石也叫翡翠原棉,是指在矿产资源中开采出来的,未经任何处理的翡翠材料。翡翠赌石,是指翡翠原石在开采时,包裹在风化的皮包中。玉的内在质量好坏是无法知道的,需要特殊的方法来鉴定。翡翠赌石有一定几率带来财富。2.用石头赌博有风险。辨别翡翠原石的真假非常重要。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必须学会辨别真假翡翠原石。如果没有办法辨别真假,还是送专门的鉴定机构比较靠谱。
天然翡翠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天然翡翠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
①质地。天然翡翠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润亮泽,仔细观察,可见近圆形的稍透明“盐粒”和围绕其周围的纤维状物质。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划出痕迹。
③翠性。天然翡翠对着强光观察,可见其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翠色闪光,称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制成的伪品都无此种“翠性”特征。
④相对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结构坚硬紧密,无气泡,密度较大,敲击时声音清脆;伪品则结构较松或有气泡,密度较小,敲击声音沙哑不清脆。
⑤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⑥听声音。A货声音清越悠扬,象风铃的声音一样动听。 B货,指仅洗过地的翡翠。声音,沉闷,沙哑。有些轻微酸洗的镯子,声音也清越,但是短促,不会出现悠扬的回音。
扩展资料
翡翠等级分类
一、A货
天然翡翠,除了机械加工外,无其他任何物理、化学处理,其颜色,结构为天然,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翡翠。非常稀少,所以也十分昂贵。鉴别:在放大镜下有时可呈橘皮状的芝麻点,称橘皮效应。
经过优化的翡翠也属于A类,在证书中不用证明,主要的优化手段有:
漂白:指降翡翠在稀酸中凊泡,“清洗”掉翡翠表面的杂质,结构破坏仅在表面,而且是轻微的,无填充物质(抛光时的打蜡除外)。
侵腊处理:增加透明度,改善了外观,起到填平表面缝隙的作用。
二、B货
深白加充填处理过的翡翠,对有脏色(黄褐色)且颗粒粗大、结构松散的翡翠进行漂白处理,再以真空注胶填充经酸液侵蚀而出理的孔隙。鉴别:经处理的翡翠显得很不正常,绿色非常鲜艳,无杂质。
强烈的酸凊漂白,使翡翠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必须注入大量聚合物加以固结才可以使用,证书上必须注明“处理”。
三、C货
染货处理的翡翠,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主要是在白色地上染成绿色,或适当加些绿色。鉴别:用放大镜检查有绿色染料集中沉淀在丝瓜络状的裂隙处,绿色浓淡不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鉴别翡翠(翡翠鉴别方法)_
如何简单的辨别翡翠原石
翡翠的鉴定方法如下:
1.看皮子的晶体大小:用水浸泡翡翠砾石,然后取出,看有没有水分从皮子里挥发出来。挥发快,说明其晶体粗糙,结构疏松,或者原石裂纹多,裂纹多,质地差。
2.强光:在强光或日光下,用不透明的金属卡片或灯照射,观察皮壳周围和内部的色调,绿色的走向,光泽的变化,反射的强弱。真正的翡翠原石,色泽艳丽自然,绿色趋势明显,光泽强,反亮,与周围部分有渐变关系。假原石呈灰色,颜色不自然,呈不规则绿色走向,光泽较弱,反光较暗。
3.听声音:鉴别真假翡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声音来辨别真假。用硬物轻敲声音。建议可以用玛瑙棒轻轻敲击几下,可以听到清脆悠扬的声音。但是大部分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原石都会破坏内部结构,导致声音比较低。
4.称量重量:翡翠是由辉石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以硬玉矿物为主。翡翠的重量比其他翡翠略重,越重密度越高。
翡翠鉴别最简单方法
方法如下:
1、看翠性,这是天然翡翠独有的特征,仿制玻璃、瓷料等制成的伪品是没有翠性特征。
2、听声响,轻轻地敲击天然翡翠会发出较洪亮且清脆悦耳声音,伪品会发出很沉闷的声音,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饰品都适用,手镯比较适合。
3、掂轻重,拿在手上掂量就行了,一般天然的翡翠掂起来都会有压手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假的仿制品比如水沫子比较轻。
注意事项:
保养要注意单独存放,最好不要将翡翠和其它饰品放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导致翡翠和其它饰品相互磨损。佩戴翡翠饰品时,也不要将翡翠和其它硬度较大的饰品佩戴在一个部位,否则翡翠也可能因为磕碰而受损。
佩戴或保存翡翠时,要注意定期清洗,因为翡翠长期佩戴或存放后,其表面容易积累灰尘或其它杂质。而清洗翡翠可以送往翡翠店清洗,也可以用柔软的毛刷轻轻刷洗,或者是用软布蘸取少量清水擦拭翡翠。
该文章由作者:【安提瓜岛和巴布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