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莹光怎么回事(晶莹的玉石)

玉器起荧光 ,怎么看呐?

玉器起荧光,会在两种情况下:

1. B货翡翠,即经过酸洗,充胶的翡翠,做假的商家会在胶中加入一种荧光剂,使酸洗的翡翠,看起来非常晶莹,有荧光。。

2.高档的无色、绿色翡翠,因为质地非常细腻,透明度好,再加上适当的切磨,会让光线在翡翠内部聚敛,使翡翠看起来,有一点内部发光的感觉,即行业内常称的起荧。。。

更多珠宝玉石知识,可以到新浪微博@榴辉岩

玉石莹光怎么回事(晶莹的玉石)

有荧光的玉是不是假的?

有荧光的玉不是假的。翡翠起莹是本身品质造成的光学效果,但是荧光却是因为外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在紫光灯下,一些经过人为处理的翡翠会发出荧光,说明这些翡翠有残留荧光剂,带有荧光反应的翡翠都不是天然翡翠。显示紫色荧光的翡翠并不一定是假货,但是可以保证也不是什么好货。

鉴别

鉴别夜光玉真假可以看以下3点1水滴,真夜光玉凝固性好,水滴不易散,假夜光玉凝固性差,水滴易散。2气泡,真夜光玉里面有些许杂质,假夜光玉则含有一些气泡3硬度,真夜光玉表面不易留下划痕,假夜光玉会留下深刻痕迹。

翡翠起荧光是什么原因?

近年来市场推崇一种“起荧”翡翠,在同样颜色、大小和品质情况下,有无“起荧光学效应”翡翠饰品的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起荧”翡翠除了与加工形状、光学原理有关外,与翡翠的结构构造也有密切相关。本文从翡翠的结构构造入手,对“起荧”翡翠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起荧”翡翠的基本特征“起荧”是玉石的一种光学效应。现专指在翡翠饰品的内部出现的飘浮的亮光,随翡翠饰品的摆动亮光的位置也发生改变的现象。“起荧”的翡翠,本身的质地和透明度很好,晶莹剔透,再加上特殊的“起荧”作用更增加她的美丽与神秘。市场上有人称“起荧”现象为“荧光”,这种叫法欠科学,是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词汇描述这种现象的结果。在宝石学中荧光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宝石矿物在受外界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等)激发时发光,激发源撤除后发光立即停止。这种发光现象称为荧光.“起荧”翡翠的微观结构特点经观察发现“起荧”翡翠质地细腻,光泽强,透明度好。扫描电镜实验中量得“起荧”翡翠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

与偏光显微镜下的测量的颗粒大小基本一致,属于细粒-显微变晶结构。根据有关翡翠结构研究[18-22]表明,组成翡翠的矿物粒度越细、越均匀,翡翠的质地越细腻,光泽度越高,透明度也越好。如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为0.05~0.15mm,当粒度达0.15~0.4mm时,翡翠可达半透明;当粒度﹥0.55mm时,翡翠就不透明了。不透明的翡翠,光线不能进入翡翠内部,不能产生“起荧”。真正的玻璃种翡翠因为透明度很高,光线直接透过宝石也不会产生“起荧”。

翡翠的矿物颗粒﹥0.55mm或﹤0.05mm时都不会产生“起荧”现象。因此得出一个推论:只有在0.05~0.55mm时才有可能产生“起荧”现象。而本文实验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确在理论的“起荧”颗粒范围0.05~0.55mm内。属于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范围。2“起荧”翡翠的光学原理探讨对“起荧”翡翠饰品观察发现,“起荧”饰品通常有一个弧面,如笑佛的佛肚、福豆、蛋面、手镯等,而同样材料没有弧面的翡翠饰品,却无“起荧”现象。可见弧面是翡翠“起荧”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弧面光路进行探讨是研究翡翠“起荧”的一个重要内容。由图3-19可见,平行光通过弧面切磨的翡翠时,在上弧面由于折射作用受到聚敛,在下弧面由于反射作用受到第二次聚敛,这样经过第二次聚敛后的光线要比原始入射光强很多。聚敛的光若没有受到阻挡发生透射的作用,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经过聚敛的光必须受过物质阻挡,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才能被看见,才能出现“起荧”现象。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聚敛光线受到翡翠内部矿物小颗粒的阻挡,而产生散射/漫反射。

因此抛光精良是“起荧”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具有“起荧”效果的翡翠,弧面形高度对“起荧”的强弱也有一定的影响。以翡翠弧面形戒面为例,因为是翡翠,折射率值是固定的,一组平行光入射后,从底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焦点平面是一定的。只有当底面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低于弧面形翡翠的高度,二次聚敛光线才会聚焦在弧面形翡翠内部,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起荧”效果才会明显。反之,“起荧”效果会减弱。

人眼通过散射光线从而看见“起荧”现象。而一些单晶质体,如水晶,光线沿直线传播,直接透过宝石,不会产生光线在局部凝聚或局部发散的现象,就没有“起荧”的现象。同样当翡翠的结构粗糙,质地很差、透明度差,硬玉的结晶颗粒较大,对进入的光线产生反射作用,更多的光线被反射出,进入不了翡翠内部,就不能产生“起荧”现象。抛光对“起荧”现象也有很大影响,若抛光粗糙,入射光线会产生漫反射,进入翡翠内部的光线受到严重的阻碍,发生二次聚敛后的光线强度太弱,也不能产生“起荧”现象。

为什么玉手镯里面有白色的荧光

荧光分两种,一种是物理荧光一种是化学荧光。

物理荧光就和荧光表一样,使用荧光粉作为发光材料。优点是发光时间长,一般可以用年来计算。缺点是成本高,生产环境要求高(因为原料中带有辐射)。

化学荧光和荧光棒一样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荧光。优点:成本低,生产操作简单,原料容易购买。缺点发光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小时。

一般外面卖的发光手镯估计就是化学荧光。

岫玉手镯起荧光是什么意思

是岫玉通过光线的折射而引起的一种光学现象。

岫玉的荧光的概念是说对于这种晃动岫玉时,可观察到的这种淡淡的、朦朦胧胧的白光,玉石界称其为“荧光”,是岫玉通过光线的折射而引起的一种光学现象。

通常岫玉手镯起荧光只出现在种老、晶体颗粒微小、水头足、透明度高的岫玉中,而为了凸显出这种荧光效果,玉雕师多将这类翡翠雕刻成球状面,以更好的汇聚光线,形成柔和的白光。

有的玉为什么发光

玉其实是结晶形态的氧化铝,它是不会发光的。

矿物中可以发光的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荧光物质,一是磷光物质。荧光物质只有在受到激发(可见光、紫外线或者其他类型的辐射)的时候才会发光,撤去激发源就不发光了,比如我们常见的日光灯;磷光物质在撤去激发源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发光,比如硫化锌。天然的能发光的物质中往往含有放射性元素,给其中的荧光物质或磷光物质提供射线,所以对人有害。还有一种发光的情况,那就是放射性物质释放能量的现象,比如镭和氡,它们是放射性元素,本身就会发光。

一般市面上的就是莹石,这种莹石甚至都算不上很珍贵的宝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一般拿来做化工原料,不过如果透明度高,色泽均匀,亮丽,杂质裂隙少的话,就可以当作宝玉石原料。其他天然的会发光的玉石我还没怎么听说过,市面上也没见过。假的话,加荧光粉就可以了。

该文章由作者:【李鸿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