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传统玉石文化角度认识和田玉的知识,以及和田玉石的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和田玉的文化内涵
和田玉古名昆仑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是有名的软玉石品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又《汉书·西域传》:“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和阗玉又名乌白玉。
众所周知,和田玉是我国的瑰宝,其文化内涵也是不言而喻的。和田玉在我国历史悠久,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书曾提到“玉德“之说。虽然说法多样,但是大概内涵不变。东汉的“五德说”做了很好的诠释。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玉与人性相融的国家。《诗经》之中,便有这样的说法: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孔子除认为“君子比德与玉”外,更明确的提出了“玉德”之说,认为玉如君子,有十一德。春秋之后的历朝历代,见诸于古籍的玉德说法多样,大抵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多种说法。历史对于玉德的最后诠释,来自于东汉许慎的“五德说”。
五德之一: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即材质温腻、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就像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君子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让你的性情最终得以蜕变。
五德之二: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这是玉的忠义,也是古时君子必备的一种品德之一。俗话说的好:“画龙画虎难话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义”字看似简单,真正想要做到,却实在并不容易。
五德之三:志——“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 。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现。
五德之四: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的这一特点,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气!
五德之末: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 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
至此,玉彻底成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玉因为其在古代较为稀少,所以和青铜器、金银器等多用于祭祀、装饰、殉葬、进贡等,除此之外,玉石最大的用途是用于印章,最著名的莫过于和氏璧,当然和氏璧属于“硬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宝石产量更加稀少,无法大面积普及,而金银因其后期的货币作用,受君子不言利的影响,玉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被儒家文化圈所接受。
对玉石的追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港台兴起,并发展出新的工艺,宣传理论依据主要是《红楼梦》以及部分古代出现过玉的典籍,比如说《诗经》、《论语》等等,而实质上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仅仅君子的提法就多不胜数,完全没必要当真。
当代对于玉的宣传手段除了“君子如玉”的说法以外,就是“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了。而实际上根据实验,长期佩戴的过程或者所谓的“盘玉”的过程,实质相当于一个极缓慢的抛光过程,在工厂的抛光车间可以把一块黑色的铁块用布带抛光成比镜面还要光可鉴人的平面,只不过把这个过程加速了千倍万倍而已。
当前和田玉的价格远远高于黄金,而其储量却远胜于黄金,证据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儒家文化圈政府会把和田玉或其他玉石做为硬通货储备在国库,而出了儒家文化圈,更加得不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和田玉的定义
和田玉在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中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和田玉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3%,多在1%左右;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光学性质
1、光泽:和田玉可呈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很柔和,不强不弱,让人看着舒服,摸着润美。一般来说玉的质地纯,光泽就好;杂质多,光泽就弱。一般光泽油润者价值较高,光泽干涩者价值就会降低。
2、透明度:透过光线强弱的表现。和田玉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影响透明度有三个因素,一是光线的强弱,二是玉石的厚度,三是玉石对光线吸收强弱。
3、折射率:和田玉的折射率为1.606—1.632,+0.009,-0.006,由于属矿物集合体物质,因而很少能同时读到两个数值,通常用点测法在折射仪的1.60—1.61处可见到一模糊的阴影边界。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4、吸收光谱:和田玉极少见吸收线,可在500纳米、498纳米和460纳米有模糊的吸收线或吸收带;在509纳米有一条吸收线;某些和田玉在689纳米有双吸收线。
5、发光性:紫外线下软玉为荧光惰性,一般不发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的寓意
和田玉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还常常当作情人间表示爱慕的信物。
“子料”是由母体奋力出来的玉石,在继承了山料质地特征的同时,再经过河流搬运和长期冲刷等因素的结合下,成为和田玉的精华。
玉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会时来时走,忽有忽无。玉的坚贞永恒,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坚贞、永恒。用玉作为爱情信物,表达了人们对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美好意愿。因此玉作为信物来说是能够充分表达情人之间的各种情感。
扩展资料
历史价值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专家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
通观中国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无不以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原始的审美标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釆玉的技术越来越高超,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们对玉的认识越来越深。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或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国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国玉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和田玉
和田玉是什么玉?
说起和田玉,大家都不陌生。
但什么是和田玉?中国特有的国玉?产自和田的玉?
其实,和田玉有很多种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好好聊聊到底什么是和田玉。
1、狭义和田玉
狭义的和田玉就是指产自新疆和田的美玉。
说到和田玉这个概念,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就叫和田玉,其实仅从地域上划分,这样说也没什么错误。
狭义的和田玉就是指产自新疆和田的美玉。
并且和田地区,古称“于阗”,藏话意思就是“产玉石的地方”,其底下包括七县一市。
当然了,这七县一市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几乎都产玉,而且产量大,且种类多,质量好。
除了在两河流域产的大量籽料十分出名,像位于和田地区西部的喀什地区的塔县、叶城、皮山和莎车等县也产玉,并且在历史上,叶城的密尔岱山以产青白玉大山料而闻名,只是现在很多不玩玉的人不熟悉罢了。
所以,虽然和田玉这个名字是以和田这个地名命名的,但是包含的区域也十分之广,并不拘泥和田,只是产自和田的玉更为出名而已。
2、广义和田玉
广义的和田玉范畴更大。
不过在国际标准中,和田玉的范围又进一步进行了扩大。
和田玉不仅仅指新疆地区的一些地方所产的玉,而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只要其主要矿物质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具美观、耐久、稀少性和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都能够被称为和田玉。
比如俄料、韩料、巴基斯坦的,甚至是一些中东的玉石,都属于和田玉的范畴。
3、时间概念的和田玉
与和田不同历史时期的命名有关。
在我国古代,关于和田玉的产地和田的命名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比如,其在战国之时,被称为禺氏之玉;
秦朝时,摇身一变,又开始叫昆仑之玉;
然后又历经于阗、和阗等名;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1959年9月时,改和阗为和田,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并且顺带一提,汉代至明代,和田等地古时候叫于田国,与现在的于田县并不是同一地方,区域范围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要是听到别人把和田玉喊成“昆仑玉”、“于阗玉”等名,也不要惊讶,毕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那么,关于什么是和田玉,你了解了吗?
关于传统玉石文化角度认识和田玉和和田玉石的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和田玉石的特点、传统玉石文化角度认识和田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该文章由作者:【初从文 三年不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