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绿宝石的价值在哪里值钱吗
金绿宝石,也称金绿玉。它位列名贵宝石,它具有四个变种:猫眼,变石,变石猫眼和金绿宝石晶体。金绿宝石本身就是较稀少的矿物,能形成猫眼和变色效应者就更少,因而十分珍贵收藏价值十分高。金绿宝石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绿猫眼,它以其丝状光泽和锐利的眼线而成为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宝石之一。
金绿宝石通常透明度较好,呈现黄或黄绿色,亦由此得名。由于金绿宝石具备所有高档宝石的优点,且颜色特别,所以不排除假以时日,当人们对它有所了解后金绿宝石收藏价值会不断的增值。
2. 透明的金绿宝石,也就是金绿宝石晶体,呈油亮明艳的强玻璃光泽,颜色为淡褐黄色、淡褐绿色,宝石内部有时可见一些羽毛状气液包裹体。金绿宝石的透明晶体,因硬度大也是名贵宝石它的收藏价值也极高。人工的方法可以生成金绿宝石,但收藏价值不如天然的金绿宝石高。
高档宝石中,金绿宝石是最适合制作男性戒指的材料,为什么?
金绿宝石的英文名称为Chrysoberyl,源于希腊语的Chrysos(金)和Beryuos(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金绿宝石在珠宝界亦称“金绿玉”、“金绿铍”,属尖晶石族中的一种矿物。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变种叫猫眼石;具有变色效应的变种叫变石,二者都属于高档宝石的品种,都是极为罕见和贵重的。
金绿宝石是一种氧化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铝铍,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板状。颜色为棕黄、绿黄、黄绿、黄褐色。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折光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显,色散0.015。硬度8.5,密度3.71-3.75克/立方厘米。贝壳状断口。韧性极好。绿黄色的金绿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产生绿黄色荧光。遇酸不受侵蚀。有奇异的猫眼变色效应。
金绿宝石的透明晶体,因硬度大也是名贵宝石。工艺上要求颜色像浅茶水一样明亮的褐黄色和绿黄色,透明,少瑕,晶体直径大于3毫米。经过琢磨,常是收藏家的珍品。早在19世纪初期,美国自然博物馆获得一块名叫“希望”的金绿宝石,人们对它优美的赞誉描述如下:“这块罕见的宝石,透明度极佳,闪闪发光,没有任何斑点等瑕疵。它的非同一般的巨大颗粒,它漂亮得完美无缺堪称举世无双,它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一块罕见的金绿玉,……”
金绿宝石的成因有气成热液型矿床和伟晶岩型两种。主要产地有巴西、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国。
金绿石
宝石语言:多情的心,偷偷想念
宝石故事:金绿猫眼石和亚历山大石(alexandrite),这两种有名的宝石都是金绿石的变种,硬度很高,一克拉的单价可能比钻石还要昂贵,再加上非常稀有,是宝石价值很高的能量石。亚历山大石取自帝俄时代,繁荣达到顶点的罗马诺夫王朝皇帝alexandra (亚历山大二世) 之名。1830年4月29日,在乌拉尔山上,发现了这种从未见过的美丽宝石。这天正好是皇帝的生日,于是以皇帝之名为宝石命名。这种具有红、绿二包神秘色彩的宝石,比钻石更具价值。
大部分的宝石都是自古即被发现,但是金绿石发现至今只有140年,是历史很短的宝石。它的颜色很多。亚历山大石的颜色是在红绿之间转换,非常不可思议。在阳光不同角度的照射下,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层次的光泽。或许正因为它的多彩,其主人常常因为多情被捉弄。
亚历山大石在白天呈现绿色,夜晚置于人工照明下,则呈现由红到紫的色彩。这种宝石具有神秘的威力,在白天是一位清纯的少女,到了夜晚则成为性感女性。换言之,它的魔力,能让你变成男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太阳西沈后配戴亚历山大石,可使两人黏得更紧,共同享受性爱的最高潮。即使上床后,也不要取下手指上的金绿石戒指。
诞生石是金绿石的生日:1月25日;8月10日;9月4日
神秘力量:金绿石被认为是丰收和守护的石头。金绿石猫眼,其效果可以开启看见异世界和未来“第三只眼”可以使人更有直觉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亚历山大石具有变色性,最适合用来改变心情和改变运事,是一种会变化的能量石。
使用时机:考虑换工作或者改变时,守护财富,想要有灵感时。
五大名贵宝石分别指的是什么?她们各自以什么取胜?
世界五大珍贵宝石为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石,其中钻石居五大珍贵宝石之首,被誉为宝石之王。
1、钻石
是世界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自古以来,人们就用钻石来象征男士的刚强和坚毅。远在盘古初开的亿万年前,钻石已经深藏于地壳深处,至今仍是大自然最坚硬持久的瑰宝。正因为钻石经历千万年仍能保持璀璨的光芒,因而赢得“永恒”的美誉,成为今日“恒久真爱”的象征。
2、红宝石
红宝石是最高权威与富裕的象征。所以,在英、法等国,红宝石是用来装饰王冠或王室象征物的主要宝石,尤其是以色列将红宝石作为部族的象征。
红宝石是七月生人的诞生石,也是水晶婚(结婚15周年)和红宝石婚(结婚40周年)的纪念石,它象征着高尚、爱情、仁爱,代表着美好、恒久和坚贞。
2、蓝宝石
天然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宝石市场上把深蓝色和带有紫色的蓝宝石称为“男性蓝宝石”,浅色蓝宝石称为“女性蓝宝石”。国际宝石界把蓝宝石定为“九月生辰石”,象征忠诚与坚贞。据说蓝宝石能保护国土和君王免受伤害,有“帝王石”之称。
4、祖母绿
以青翠悦目的色调倍受世人喜爱,被誉为五月诞生石,象征仁慈、信心、善良和永恒。
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国际珠宝界公认的名贵宝石之一。因其特有的绿色和独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传说,深受西方人的青睐。
5、猫眼石
由于其内部含有金红石的针形内含物或羽毛状的流体内含物,从适当的角度看,折射光会形成一条明亮的光带,并可随光线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似猫的眼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
宝石的种类及排名
宝石的种类及排名:
1、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五月的诞生石),也是国际珠宝界公认的四大名贵宝石(红蓝绿宝以及钻石)之一。
因为特有的绿色和独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传说,深受西方人的青睐。逐渐,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在众多硅酸盐矿物中,唯独祖母绿的色彩最为引人,所以倍受喜爱。
2、红宝石矿物名(刚玉),是仅次于钻石的珍贵宝石,硬度9,仅次于钻石。产于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各国。缅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质红宝石产地,以“鸽血红”最佳,次为石榴红,玫瑰红等。红宝石是七月诞辰石,象征热情奔放和品德高尚,千百年来为世人所喜爱。
3、蓝宝石,矿物成分与红宝石同,故有“姐妹宝石”之称。广义蓝宝石包括除红色以外的各色宝石级刚玉,以印占克什米尔矢车菊蓝宝石质量最佳,惜已采空。
4、翡翠玉中之王,中国人对翡翠情有独钟,因为它是东方人的珠宝,最能衬托出东方人的美。翡翠具有独特的个性,它既可以作为玉米雕琢,也可以作为宝石用来镶嵌戒指。
5、金绿猫眼,矿物名金绿宝石,硬度8.5,仅次于钻石和红宝石。具绿黄、蜜黄、黄棕等色,以深蜜黄色为上品,产于斯里兰卡。当具变色效应时,称变石(亚历山大石),日光下呈绿色,白炽灯下呈红色,亦为珍贵宝石。
金绿宝石
金绿宝石因其独特的黄绿至金绿色外观而得名,以其特殊的光学效应而闻名。金绿宝石根据其特殊光学效应的有无可分为金绿宝石、猫眼、变石和变石猫眼等品种,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金绿宝石猫眼。猫眼以其丝绢状的光泽、锐利的眼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亚洲,猫眼宝石常被当作好运气的象征,人们相信它会保护主人的健康,免于贫困。变石更是被誉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在西方金绿宝石是赫赫有名的五大宝石之一。
一、金绿宝石的基本性质
(一)矿物名称
金绿宝石(Chrysoberyl),矿物学中属金绿宝石族。
(二)化学成分
金绿宝石矿物为铍铝氧化物,分子式为BeAl2O4,实际上金绿宝石矿物中常含有微量Fe、Cr、Ti等组分。不同的微量元素使金绿宝石矿物产生不同的颜色。
(三)晶系与结晶习性
金绿宝石矿物属斜方晶系,原生矿物晶体常呈板状、短柱状晶形。晶面常见平行条纹,晶体常形成假六方的三连晶穿插双晶(见图3-1-248,图3-1-249)。
图3-1-248 金绿宝石常见晶形
(a)单晶;(b)轮式双晶;(c)、(d)膝状双晶
图3-1-249 金绿宝石的轮式双晶
(四)光学性质
1.颜色
金绿宝石通常为浅—中等的黄色至黄绿色、灰绿色、褐色至黄褐色以及很罕见的浅蓝色(见图3-1-250);猫眼主要为黄色—黄绿色、灰绿色、褐色—褐黄色;变石通常在日光下为带有黄色色调、褐色色调、灰色色调或蓝色色调的绿色(例如:黄绿、褐绿、灰绿、蓝绿),而在白炽灯光下则呈现橙色或褐红色—紫红色;变石猫眼呈现出蓝绿色和紫褐色。
图3-1-250 金绿宝石
2.光泽和透明度
金绿宝石的光泽通常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透明度通常为透明—不透明;猫眼的光泽多为玻璃光泽,呈亚透明—半透明;变石抛光面光泽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断口呈现玻璃—油脂光泽,而透明度通常为透明。
3.光性
金绿宝石矿物为光性非均质体,二轴晶,正光性。
4.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金绿宝石的折射率为1.746~1.755(+0.004,-0.006),双折射率为0.008~0.010。例外情况曾发现一个褐色金绿宝石晶体具有相当高的折射率值:ng=1.770、np=1.764、nm、=1.759,而其密度为3.755g/cm3。
5.多色性
金绿宝石的多色性为三色性,呈弱至中等的黄、绿和褐色。浅绿黄色金绿宝石多色性较弱,而褐色金绿宝石多色性略强。猫眼的多色性较弱,呈现黄—黄绿—橙色。变石的多色性很强,表现为绿色,橙黄色和紫红色。缅甸抹谷产出的一个变石样品具有独特的三色性,表现为nn方向呈紫红色,nm方向呈草绿色,ng方向呈蓝绿色。
6.发光性
金绿宝石在紫外荧光灯下,长波时无荧光;短波时,黄色和绿黄色宝石一般为无至黄绿色荧光。其中,富铁的黄色、褐色和暗绿色金绿宝石在紫外线和X射线照射下不发荧光。某些浅绿黄色金绿宝石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出弱的绿色荧光。其他颜色的金绿宝石不发荧光。
猫眼在长短波紫外线下通常无荧光。
变石在长短波紫外线下发无—中等强度的紫红色荧光,在X射线照射下发暗淡的红色荧光,阴极射线下发橙色荧光。使用交叉滤色片法可见变石的红色荧光。
变石猫眼在紫外荧光灯的照射下呈现强度为弱至中的红色荧光。
7.吸收光谱
金绿宝石的黄色和黄绿色起因于金绿宝石矿物中含有微量Fe3+元素,猫眼的颜色主要也是起因于宝石中含Fe3+元素。因此金绿宝石的和猫眼的吸收光谱具有相似的特点,主要产生于445nm为中心的强吸收带(见图3-1-251)。
图3-1-251 金绿宝石吸收光谱图
变石的颜色及其变色效应起因于金绿宝石矿物中含有微量Cr元素,在可见光吸收光谱上具有如下特点:680.5nm和678.5nm两条强吸收线,665nm、655nm和645nm三条弱吸收线,580~630nm的部分吸收,476.5nm、473nm及468nm的三条弱吸收线,紫区通常完全吸收。
变石的吸收光谱由于宝石的三色性而随着方向略有变化。变石表现出较强的三色性,因而随方向不同光谱不同,绿色方向(γ或慢光)在680.5nm、678.5nm处可见弱细线。吸收光线的宽吸收带位于640nm至555nm,在低于470nm的蓝、紫区产生吸收(见图3-1-252)。
图3-1-252 变石吸收光谱图(绿色方向)
红色或紫红色方向(α或快光)显示弱双线,其中678.5nm线略强,在红光区仅见另外两条线655nm和645nm。宽吸收带位于605nm和540nm之间,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见蓝区472nm有一细线。紫区在460nm以下全吸收(见图3-1-253)。在日常测试时,如果不采用偏光加以区分的话,看到的仅是混合光谱,与不同方向看到的光谱略有变化。
图3-1-253 变石吸收光谱图(红色方向)
8.特殊光学效应
在金绿宝石矿物中,通常出现猫眼效应和变色效应,而星光效应极少出现。更为珍贵的是在一颗金绿宝石上既可以出现猫眼效应,又可以出现变色效应的变石猫眼。
(五)力学性质
1.解理
金绿宝石晶体可出现三组不完全解理,变石和猫眼一般无解理,金绿宝石常出现贝壳状断口。
2.硬度
摩氏硬度一般为8~8.5。
3.密度
密度变化不大,通常为3.73(±0.02)g/cm3。
(六)内外部显微特征
金绿宝石内部主要含有指纹状包体,也可见丝状物。金绿宝石中的固体包体包括云母、阳起石、针铁矿、石英和磷灰石,原生和次生两相或三相包体也常见,可能含有水和二氧化碳。透明宝石可见阶梯状滑动面或双晶纹,这些面有时采用侧光照明才可见(见图3-1-254)。黄色和褐色金绿宝石显示出各种类型的内部特征,最常见的是两相包体、平直的充液空穴和长管。
图3-1-254 金绿宝石中阶梯状滑动面或双晶纹
猫眼内部主要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石包体或管状包体。
变石内部主要含有指纹状包体及丝状物。原苏联产变石的内部特征常由指纹状和类似于红宝石中的包体组成,变石可含有以上金绿宝石和猫眼所提及的包体。
(七)其他
金绿宝石宝石化学性质稳定,对一般热、光均不发生反应。在酸碱中几乎不溶,仅在硫酸中部分溶解。
二、金绿宝石的品种
金绿宝石根据其特殊光学效应的有无可分为以下品种。
1.金绿宝石
指没有任何特殊光学效应的金绿宝石(见图3-1-255)。
2.猫眼
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之为猫眼(见图3-1-256)。
图3-1-255 各种颜色的金绿宝石
图3-1-256 猫眼原石及成品
在光线照射下,金绿宝石猫眼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光带,光带随着宝石或光线的转动而移动;另一种有趣的现象是,当把猫眼放在两个光源下,随着宝石的转动,眼线会出现张开与闭合的现象(见图3-1-257),宛如灵活而明亮的猫的眼睛。目前,只有这种金绿宝石的猫眼无须注明矿物种而直称“猫眼”。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其他一些宝石,包括石英、电气石、绿柱石及磷灰石等,不能将这些宝石直称为“猫眼”,应称为“石英猫眼”、“电气石猫眼”等。
图3-1-257 猫眼的开合现象
猫眼在有许多俗称,如东方猫眼、锡兰猫眼,也有称之为猫睛、猫精、金绿玉或波光石的。为了区别于其他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民间还将猫眼效应最为完美的金绿宝石磨制的猫眼叫做“真猫眼石”。
猫眼之所以产生猫眼效应,主要由于金绿宝石矿物内部存在的大量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石或管状包体,丝状物的排列方向平行于金绿宝石矿物晶体Z轴方向。由于金绿宝石本身与金红石包体在折射率上的较大差别,使入射到宝石内的光线经金红石包体反射出来,经特别定向切磨后,反射光集中成一条光带而形成猫眼现象。金绿宝石中丝状物含量越高,宝石越不透明,猫眼效应越明显,反之,金绿宝石越透明,猫眼效应越不明显。
猫眼可呈现多种颜色,如蜜黄、黄绿、褐绿、黄褐、褐色等。猫眼宝石在聚光光源下,宝石的向光一半呈现其体色,而另一半则呈现乳白色(见图3-1-258)。
图3-1-258 猫眼
3.变石
具有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之为变石。变石在商业界称为亚历山大石,变石在日光或日光灯下呈现为绿色色调为主的颜色,而在白炽灯光下或烛光下则呈现出红色色调为主的颜色,因此被誉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见图3-1-259)。据传说,在1830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他生日的那天,发现了变石,故将这块宝石命名为亚历山大石,变石的英文Alexandrite即出于此。著名的产地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
图3-1-259 日光灯下呈绿色(左);白炽灯下呈红色(右)
4.变石猫眼
变石猫眼是同时具有变色效应及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见图3-1-260)。变石猫眼既含有产生变色效应的铬元素,又含有大量丝状包体以产生猫眼效应。变石猫眼是一种更珍贵、更稀罕的宝石品种。
图3-1-260 变石猫眼
5.星光金绿宝石
具星光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为星光金绿宝石。星光金绿宝石通常为四射星光,其星光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在金绿宝石中同时存在两组互相近于垂直排列的包体,其中一组为金红石丝状包体,而另一组为细密的气液管状包体。这种星光金绿宝石的存在同时证明金绿宝石猫眼效应的形成有两种原因,即猫眼效应既可由金红石包体形成,也可由气液包体形成。
三、金绿宝石与相似宝石及其仿宝石的鉴别
(一)金绿宝石
与金绿宝石相近的宝石有蓝宝石(各种颜色)、钙铝榴石、尖晶石、橄榄石等。
1.与蓝宝石的鉴别
(1)同金绿宝石相比,蓝宝石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值。金绿宝石折射率为1.74~1.75,而蓝宝石折射率为1.76~1.77左右。
(2)蓝宝石为一轴晶负光性晶体,而金绿宝石为二轴晶正光性晶体。因此使用正交偏光镜观察宝石的干涉图,可发现蓝宝石具有典型的一轴晶黑十字干涉图,而金绿宝石不具此特征。
(3)使用分光镜来区分金绿宝石与蓝宝石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金绿宝石在蓝光区445nm的吸收线与蓝宝石450nm的吸收线过于接近,不容易区分。
(4)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宝石内部的包体也可以作为鉴定特征。金绿宝石最常见的包体为指纹状包体、丝状包体。虽然蓝宝石也具有同样的包体,但蓝宝石常见六边形生长色带,丝状包体可以三个方向呈120°交角出现。
金绿宝石经常可见阶梯状滑动面或双晶纹,而蓝宝石中则几乎不可见。
2.与钙铝榴石的鉴别
钙铝榴石的折射率与金绿宝石最为接近,为1.74左右,同时钙铝榴石的颜色与金绿宝石也很接近,所以二者在外观上非常相像。钙铝榴石同金绿宝石的最大差别在于钙铝榴石为单折射宝石,因此与双折射有关的刻面重影、多色性等现象,在钙铝榴石中无法见到。
3.与尖晶石的鉴别
尖晶石在外观上可能相似于金绿宝石,尤其是那些黄色、黄绿色、浅绿色的尖晶石更为相像。尖晶石属单折射宝石,而且尖晶石的折射率为1.72左右,低于金绿宝石。尖晶石中可出现八面体负晶及由八面体负晶组成的指纹状包体。
4.与橄榄石的鉴别
黄绿色的橄榄石与金绿宝石的颜色比较接近。但是橄榄石的折射率1.654~1.690低于黄绿色金绿宝石1.746~1.755的折射率值。橄榄石中常含有特征的“睡莲叶”状包体,以及明显的后刻面棱重影现象,易于与金绿宝石区别。
(二)猫眼
天然宝石当中,许多宝石由于其内在的性质,经特殊切磨后可产生猫眼效应,如石英猫眼、阳起石猫眼、磷灰石猫眼、透辉石猫眼、海蓝宝石猫眼、方柱石猫眼、碧玺猫眼、长石猫眼、玻璃猫眼及其他一些罕见的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
1.与石英猫眼的鉴别
在外观上与猫眼最为接近的宝石为石英猫眼,石英猫眼在我国传统上俗称勒子石。常见的颜色有黄色、褐黄、黄绿、灰、灰褐、灰绿等。一般的石英猫眼质地较粗,眼线的线状反光也不甚明亮,光线的边界也不清晰,但也有质地细腻者,其光线界线也相当明亮且清晰。
石英猫眼作为石英矿物,其折射率、密度等远远低于金绿宝石,折射率点测法一般为1.54,而金绿宝石为1.74。因此,使用折射仪可以很容易将猫眼与石英猫眼区分开。二者的密度差别也很大,猫眼的密度一般为3.73g/cm3,而石英猫眼仅为2.65g/cm3左右。使用分光镜观察吸收光谱也可将二者区分开。猫眼在蓝区可见445nm处的吸收带,而石英猫眼不存在特征吸收光谱。
2.与阳起石猫眼的鉴别
在外观上与猫眼较为接近的宝石为阳起石猫眼。阳起石猫眼主要呈半透明,浅至深的绿色、黄绿色以及黑色。猫眼效应是由阳起石的纤维矿物集合体所致。阳起石猫眼也可表现出光带两侧颜色的差异,但由其点测法1.63的折射率及3.00g/cm3左右的密度可与猫眼区分开。
3.与磷灰石猫眼的鉴别
磷灰石猫眼同猫眼相比,同样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和密度,具有猫眼效应的磷灰石可由其吸收光谱580nm的双吸收线鉴定出。
4.与透辉石猫眼的鉴别
透辉石猫眼往往表现为不透明的深绿色至黑色,有时带有褐色色调。透辉石猫眼所表现的光带常较清晰,光带两侧颜色差别不大。透辉石猫眼点测法折射率为1.68,密度3.29g/cm3左右,可由此区别于猫眼。
5.与其他具猫眼效应宝石的鉴别
海蓝宝石猫眼、碧玺猫眼和方柱石猫眼的共同特点是,猫眼效应产生于宝石内部一组平行排列的管状气液包体,外观上可见较粗的纤维状包体,而且具有猫眼效应的这些宝石的颜色也往往区别于猫眼,很易于鉴别。长石猫眼的颜色通常为无色,而且透明度较高。
6.与玻璃猫眼的鉴别
玻璃猫眼常用来仿猫眼,玻璃猫眼是通过加热并吹拉成束的细玻璃丝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就产生了猫眼效应。根据需要,玻璃可配制成各种颜色。另一种重要的工艺是熔化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切面呈方形或六边形,每平方厘米包含有15万根纤维。这种玻璃猫眼表现的猫眼效应过于完美,以至于有虚假的感觉;它的折射率及密度都非常低,在宝石侧面垂直光带的方向,使用放大镜即可观察到蜂窝状纤维结构,因此易于鉴别。
(三)变石
变石以其本身独特的光学效应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区分于大多数天然宝石。在鉴定变石时要考虑以下具有变石效应的宝石:变色石榴石、变色尖晶石、变色蓝宝石、变色萤石、变色蓝晶石。同时具有假变色效应的红柱石也与变石易混。
1.与石榴石的鉴别
石榴石中包含许多宝石品种,具有变色效应的石榴石是含微量V和Cr元素的镁铝榴石及镁铝榴石-锰铝榴石的系列的石榴石。富含V和Cr的镁铝榴石变色效应表现为在日光下呈现蓝绿色而在白炽灯下呈现酒红色或带有红色调的紫色。
变石同变色石榴石的鉴定与金绿宝石同钙铝榴石的鉴定相似,因为石榴石属等轴晶系,单折射宝石,而变石属斜方晶系双折射宝石,因此通过测定变色石榴石的折射率和多色性可将二者区分开。
2.与变色蓝宝石的鉴别
天然产出的变色蓝宝石当其化学成分中的Cr含量很低时,一般变色效应很弱,在日光下表现为一种灰蓝色、灰紫蓝色,白炽灯光下表现为浅紫红色、褐红色。当Cr含量较高时,变色效应较为明显,在白炽灯光下呈现带有紫色色调的红色。变石与变色蓝宝石的鉴别与金绿宝石与蓝宝石的区别相同。
3.与变色尖晶石的鉴别
到目前为止,仅斯里兰卡发现一种变色尖晶石,含有2.27%的FeO及少量的Cr2O3(0.06%)和V2O3(0.03%)。变色效应表现为日光下呈紫蓝色,白炽灯光下呈红紫色。
尖晶石为单折射宝石,折射率为1.72。其特征的八面体负晶包体可区分于变石。
4.与变色蓝晶石的鉴别
变色蓝晶石是极为罕见的。变色效应起因于蓝晶石中含有的Cr元素及Fe元素。蓝晶石的变色效应表现为在日光下和白炽灯光下分别为绿蓝色与红色。
蓝晶石具有比变石低的折射率,为1.72~1.73左右,多色性为无色、深蓝色和紫蓝色,不同于变石。蓝晶石的密度同变石较为接近,为3.68g/cm3。蓝晶石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即435nm和445nm的吸收带。
5.与变色萤石的鉴别
变色萤石起因于宝石内部含有稀土元素Y3+、Ce3+和Sm3+,变色萤石在日光下呈蓝色而白炽灯光下呈淡紫色。
变色萤石的性质明显区别于变石,其单折射,折射率极低(1.434),由此很容易区分于变石。
6.与红柱石的鉴别
红柱石无变色效应,但它的强多色性产生的淡红色闪光可能误认为变色效应。红柱石多色性表现绿色和淡红褐色,有时为深绿,较少为粉红色。红柱石的折射率为1.63~1.64,密度为3.18g/cm3,均低于变石,可据此加以区分。
7.与合成变色蓝宝石的鉴别
变石最重要的仿制品为具有变色效应的合成蓝宝石。在现今的宝石市场上,常常误称为“合成变石”。纯净不含任何杂质元素的刚玉矿物是无色透明的,当刚玉中含有微量Cr元素时则产生红色,形成红宝石。当刚玉中Cr的含量达到20%时,刚玉即可呈现绿色,因为纯的Cr2O3即为绿色,因此加20%Cr2O3的刚玉就形成了介于具有红颜色的红宝石和具有绿颜色的Cr2O3之间的中间产物,产生变色效应,具有变色效应的合成蓝宝石在日光下呈现带有紫色色调的绿色,而在白炽灯光下呈现紫红色。此种合成蓝宝石主要通过焰熔法合成,因此在宝石显微镜下宝石内部可见焰熔法合成宝石所具有的特征的弧形生长纹。
具有变色效应的合成蓝宝石具有特征的吸收谱线,在475nm处产生特征的吸收线。另外合成蓝宝石作为一轴晶宝石具有二色性,而不是变石的三色性,合成蓝宝石的折射率(1.76~1.77)及密度(3.99g/cm3)都明显高于变石。
含V的合成蓝宝石也可产生变色效应,但所产生的变色效应为在日光下呈现灰绿色而在白炽灯光下呈现近于紫晶色的红紫色。
8.与石英拼合石的鉴别
一种不太常见的变石仿制品是由两块石英经过拼合组成的拼合石。在腰部胶结处加入了明胶滤色片以产生变色效应。这种仿制品的折射率值为1.544~1.553,仔细观察接合缝、接合缝处的气泡等现象可鉴别。
四、合成金绿宝石及其鉴别
合成金绿宝石的主要合成方法有:助熔剂法、晶体提拉法和区域熔炼法。与天然金绿宝石一样,合成金绿宝石可以有金绿宝石、猫眼、变石三个品种,而且主要是合成变石。合成变石是最难于同变石鉴别的宝石。合成变石具有几乎同天然变石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晶体光学性质。因此,对于合成变石的鉴定仅能从合成变石内部包体的特点入手。不同的合成方法产生不同特征的内部包体。
对于助熔剂法合成变石,经常见到脉状包体,助熔剂包体可呈云雾状外观,具有细薄的、模糊的外形,也可以是粗粒的并含有助熔剂的小滴。在大约70倍放大镜下,熔剂小滴趋于拉长状,一群小滴大致在同一方向上拉长。在反射光中,具有粒状表面,并具淡黄橙色。助熔剂法合成变石另一常见的特征包体是微小的六边形或三角形铂金属片。铂金属片来源于铂坩埚。铂金属片在某些方向看起来黑色不透明,转动一定方向,铂金属片可发出亮白反射光。平行于晶面的生长线呈直线状,相互间并以一定角度交汇,生长线非常清晰,往往相似于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所显示的“威尼斯百叶窗”效应。成层的包体平行于种晶面也常见到。
晶体提拉法生长的合成变石具有针状包体及弧形生长纹,是鉴定其为合成品的证据。合成变石猫眼显示出极其细小的白色粒状包体,也发现有波浪状纤维包体。短波紫外线下宝石表现出弱的白至黄色荧光,而内部呈弱的红橙色荧光。在天然变石中还从没有见过这种荧光。
区域熔炼法生长的合成变石内部有时可见小的球形气泡,无规则颜色呈旋涡状结构也作为鉴定特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合成变石的内部非常洁净,包体特征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这时依靠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已不足以解决问题。
助熔剂法、晶体提拉法及区域熔炼法均属高温熔融法。在应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的加入,因此在合成变石的内部晶体结构中不含有水分子。天然变石形成于不同于合成变石的自然环境中,形成晶体的内部总是有微量水分子。应用红外光谱仪可以检测变石中是否含有水分子。对于含有水分子的天然变石在红外光谱上将产生水分子的特征吸收峰,而合成变石无此吸收峰的存在。由此可见,对于合成变石的鉴定,是一个较困难、较复杂的过程。
五、金绿宝石的质量评价
金绿宝石类宝石中的品种、质量评价要求不一。
1.金绿宝石的质量评价
不具变色、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其质量受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几方面因素影响,这其中高透明度的绿色金绿宝石最受欢迎,价值也较高。
2.猫眼的质量评价
猫眼可呈现多种颜色,其中以蜜黄色为最佳,依次为深黄、深绿、黄绿、褐绿、黄褐、褐色。总之,颜色越淡、越带褐色、灰白色者价值越低。
猫眼的眼线讲求光带居中、平直、灵活、锐利、完整,眼线与背景要对比明显,并伴有“乳白与蜜黄”的效果。透明度越高猫眼效应反而越不强,同时颜色愈淡则猫眼效应愈弱。斯里兰卡出产的猫眼宝石一直著称于世,其中以蜜黄色光带呈三条线者为特优质品。
由于猫眼宝石的品质好坏与价值高低,是由颜色、光线、重量以及完美程度来决定的,所以对于猫眼宝石的各方面特点都应有所了解,而对其光线的特点则更应有一深刻的认识,一般猫眼宝石的光线特点是:
1)当猫眼宝石内部平行的结构有缺陷时,反映在宝石的光线上也就会有缺陷。如果是平行排列结构疏密有别而不均匀连续时,则光线不连续而发生“断腿”现象。如内部结构不平行时,表现在光线上就会发生弯曲不直。
2)宝石表面的弧度,与猫眼宝石的光线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当宝石弧度小时,宝石的光线就会粗大或不清晰,相反,弧度大的宝石表面所表现的光线则细窄而清晰。
3)猫眼宝石的内部包体粗而疏时,光线就会混浊;当内部包体细而密时,宝石的光线也就会明亮而清晰。
4)猫眼宝石的底部一般不抛光,以此减少光线的穿透和散失,而增加光的反射,对于颜色的增加也有益处。
3.变石的质量评价
变石中最受欢迎的两种颜色是能够在日光下呈现祖母绿色,而在白炽灯光下呈现红宝石红色。但实际上变石很少能达到上述两种颜色。多数变石的颜色是在非阳光下,呈现深红色到紫红色,并带有褐色调,褐红色最常见。在日光下,呈淡黄绿色或蓝绿色,同时,由于有较浅色调的褐色的存在,会使宝石的亮度降低至中等程度。变石要求变色效应要明显,白天颜色好坏依次为翠绿、绿、淡绿;晚上颜色好坏依次为红、紫、淡粉色。
六、金绿宝石的产状、产地简介
金绿宝石主要产在老变质岩地区的花岗伟晶岩、蚀变细晶岩中,以及超基性岩的蚀变岩——云母岩中。而真正具工业意义的金绿宝石矿大多产于砂矿中。
金绿宝石的主要产地有:原苏联的乌拉尔地区、斯里兰卡、巴西、缅甸、津巴布韦等。最好的变石,即具有强烈变色效应的变石产于原苏联的乌拉尔地区。而斯里兰卡砂矿中则产出黄绿色大颗粒变石及高质量的猫眼宝石。除斯里兰卡外,目前最主要的金绿宝石产地是巴西。巴西发现了金绿宝石类宝石的各个品种:包括透明的黄色、褐色金绿宝石;很好的猫眼及高质量的变石。
金绿宝石的简介
金绿宝石的英文名称为Chrysoberyl,源于希腊语的Chrysos(金)和Beryuos(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
金绿宝石通常透明度较好,呈现黄或黄绿色,亦由此得名。大部分被切割成刻面宝石以表现其优良的火彩。产地有巴西、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市场价格尚处于低位, 由于它具备所有高档宝石的优点,且颜色特别,所以不排除假以时日,当人们对它有所了解后,该宝石价格上涨的可能。
金绿宝石在珠宝界亦称“金绿玉”、“金绿铍”。
金绿宝石是铍和铝的氧化物,品质优良的,是极为珍贵。金绿宝石一般为厚板状,透明有玻璃光泽,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或黄至棕色,有些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发出不同的颜色。金绿宝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细晶岩和云母片岩中,因为它非常坚硬耐磨,所以在溪流和砾石 中也会存在。人工的方法可以生成金绿宝石,但品质不如天然的。金绿宝石的透明晶体,因硬度大也是名贵宝石。工艺上要求颜色像浅茶水一样明亮的褐黄色和绿黄色,透明,少瑕,晶体直径大于3毫米。经过琢磨,常是收藏家的珍品。早在19世纪初期,美国自然博物馆获得一块名叫“希望”的金绿宝石,人们对它优美的赞誉描述如下:“这块罕见的宝石,透明度极佳,闪闪发光,没有任何斑点等瑕疵。它的非同一般的巨大颗粒,它漂亮得完美无缺堪称举世无双,它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一块罕见的金绿玉,……”
化学成分为BeAl2O4、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
金绿宝石
化学式类同于尖晶石,故也称为铍尖晶石,但其晶体结构与晶形都相似于贵橄榄石(橄榄石)。晶体常呈厚板状;经常形成心形双晶或假六方贯穿三连晶(见图)。具良好的柱面解理。摩斯硬度8.5,比重3.63~3.83。透明,玻璃光泽,呈或深或浅的绿色或黄至棕色。一种含微量 Cr3+而在日光下呈绿色,在透射光和在烛光等人造光下呈红色的变种,称为变石,在中国宝石业中称紫翠玉;另一种呈浅绿色并因含许多显微空洞和平行分布的针状包裹体而具蛋白光和活光(见石英族矿物)的变种,则称为金绿宝石猫眼,因主要产于斯里兰卡而又称东方猫眼和锡兰猫眼。金绿宝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细晶岩和云母片岩中,也作为碎屑矿物见于砂砾层中。世界上最主要的金绿宝石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而俄罗斯的乌拉尔和斯里兰卡分别是变石和金绿猫眼石的著名产地。金绿宝石亦可由焰熔法人工合成,但作为宝石材料,其质量远逊于天然晶体。
金绿宝石是一种氧化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铝铍,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板状。颜色为棕黄、绿黄、黄绿、黄褐色。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折光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显,色散0.015。硬度8.5,密度3.71-3.75克/立方厘米。贝壳状断口。韧性极好。绿黄色的金绿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产生绿黄色荧光。遇酸不受侵蚀。有奇异的猫眼或变色效应。
金绿猫眼: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变种叫猫眼石;具有变色效应的变种叫变色石,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直接称为猫眼,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都不能直接称为猫眼。
变石猫眼:也称亚历山大猫眼石,即有变色又有猫眼现象。是金绿宝石中最稀有珍贵的一种,全球只有斯里兰卡出产,价格相当昂贵,3克拉以内国内商场很难见到。一颗14.3克拉变石猫眼,堪称稀世珍宝。
该文章由作者:【神剪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