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玉石的故事(关于玉石的历史故事)

有关玉的传说

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郑州新密牛店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石匠全”的村庄。村头住着一个老石匠,他有一个女儿叫绿翠,还收了一个徒弟叫玉郎。玉郎为人忠厚老实,人缘好,又勤快,深受全村老少夸奖,有人便牵线将绿翠许配给玉郎,老石匠欣然同意。 正当老汉忙着给玉郎、绿翠筹办婚事的时候,大祸忽然从天而降。皇帝派来选美的钦差,听说绿翠长得美,便降旨要绿翠入宫。老石匠眼看女儿要被人夺走,十分恼怒,撕碎圣旨,一头向钦差撞去。钦差恼羞成怒,一刀将老石匠砍死,接着把绿翠强行拉到轿中带走。再说玉郎赶回家,看到师傅倒在血泊中,绿翠又被抢走,便不顾一切追上前去,死死拖住花轿不放,结果被乱棍打死。 皇帝是个好色昏君,见绿翠美貌,心中大喜,立即降旨,册封绿翠为贵妃娘娘,五天后举行大婚盛典。 绿翠进宫后,哭得死去活来。她决定绝食,以死抗争。到了第三天,忽然进来一位长者,有人称他为国公。来人喝退宫女和左右人等,对绿翠说:“好姑娘,不要再哭了,你在这里就是哭死,也没有用。况且,你这样做,保不住性命事小,可怎么给你爹爹和玉郎报仇呢?”绿翠听了,忙请教这位老者。 国公走后,绿翠唤宫女端饭进餐,然后让她们帮自己梳妆打扮。太监见了,赶快向皇帝禀报。皇帝听了异常高兴,连忙来到后宫。看到绿翠的样子,以为她已经回心转意。 绿翠请求皇帝允许她返乡祭奠爹爹,然后回宫。昏君正在犹豫为难之际,老国公恰好进宫奏事,这个昏君就把绿翠的要求告诉老国公,要他出主意。国公说:“还是依了她好,以免她寻死身亡。皇上如果不放心,国公我可以前往护驾,保管万无一失。”于是皇帝命国公带领兵丁,护送绿翠回到老家。 绿翠回到石匠全村,在爹爹和玉郎坟前痛哭。霎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接着,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紧接着,玉郎的坟墓忽然变成一座大山。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大山拦腰裂开一条巨缝,山缝里出现一个大门。玉郎飘然站在山门旁,满脸含笑地向绿翠招手。绿翠一见玉郎,便纵身向山门扑去。接着又一声巨响,裂缝闭合,大地恢复了平静。从此以后,再也不见玉郎的坟墓,代替它的是一座高耸人云的大山。 前来护驾的国公,看到绿翠和玉郎双双团聚,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气绝而逝,化成一座山峰。 不久,石匠全村的乡亲们在山缝中,发现了一层绿色透亮的石头。当地的老人们便一齐前往观看,都说是绿翠扑山门时,把绿色的衣裙夹在山缝中了。于是,石工们就顺着绿色的痕迹挖凿起来,希望能救出绿翠。挖到深处,挖出了紫红色和绿色的彩石,晶莹透亮,闪射出奇光异彩。这天晚上,石工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见国公老人说:紫红色石头是玉郎变的,绿色石头是绿翠的化身。这些彩石叫翠玉,可以雕琢成器,是无价之宝。于是,石工们就把它雕成各种美丽的玉器,从此,密玉一直深受珠宝商的欢迎。 玉郎和绿翠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有关于玉的传说故事吗?

1、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

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

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

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

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2、弄玉吹箫

弄玉吹箫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送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

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色,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

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3、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

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

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

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

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

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

4、水仙的眼泪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南海的外面有一种鲛人,她们的外形和人一样,但是在大海的水中生活。鲛人善于纺织一种极薄的丝绸,叫做鲛绡,在古代,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丝织品。

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就是鲛人们出售这种铗绡的集市,谁要是能去到那里,就可以买到这种宝贝。更为奇特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而且珍珠是否圆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系,在月圆之夜鲛人哭泣时,滚落的珍珠特别圆;而在月亮缺一角时,珍珠也就是奇形怪状的了。

5、雨花玛瑙

相传1400年前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坠地化为五彩石子:讲经处即雨花台,五彩石即雨花石。

1955年,在南京北阴阳营,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含在死者口中和置于陪葬陶罐中的76枚雨花石,可以说,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前就赏玩或珍视雨花石了。

雨花石以晶莹玉润的质地美、钟灵毓秀的形态美、瑰丽璀灿的色彩美、莫测变幻的纹理美、匪夷所思的呈像美以及神韵天成的意境美,奠定了其在观赏石中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关于古代玉石的故事(关于玉石的历史故事)

谁有关于玉石方面的故事?

1.琢玉大师陆子冈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琢玉大师陆子冈应御用监之召,进京服役。神宗皇帝早已听到陆子冈精于琢玉的美名,也听到他有一个“恶癖”:常在自己制作的玉器上署名。作为一名工匠,这是“越轨”举动,制作御用的器物,则更不允许如此。神宗皇帝既要搜尽天下珍奇,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便决心以陆子网一试,诏谕他用一块羊脂白玉琢成玉壶,但不准署名。不日,陆子冈便把琢好的玉壶呈上,神宗皇帝细细把玩,果然是名不虚传,那玉壶做得“明如水,声如磐,万里无云”。神宗将玉壶通体查遍,并没有陆子冈的署名,才露出了笑容,夸奖一番,赐了金银财物,放他回去。事后,神宗又生疑心,惟恐陆子冈做了什么手脚,便把玉壶反反复复仔细察看,此时,一线阳光从窗口射进寝宫,正好照在玉壶上,神宗猛然发现,在壶嘴中隐隐有“子冈”二字!神宗大怒,但又不能对已经褒奖过的陆子冈出尔反尔,也不忍损坏这把精美绝伦的玉壶,便只好作罢。陆子冈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维护了琢玉艺人的尊严,赢得了落款署名的权利,这也许正是在古往今来众多的琢玉高手之中,陆子同独享盛誉、名垂后世的原因吧? 2 天下名玉和氏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就是“和氏璧”,每次易主都伴随着血腥的厮杀。 2680多年前,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从山中觅得璞玉,两次献给国王,都被视为欺诳而先后砍去两脚。后来新国王即位,卞和抱璞痛哭在山脚下。他说:“我并不是被砍断双脚而悲伤,是因为明明是宝玉,硬说是废石,我明明是老实人,却被认为是骗子,我是被屈辱感到难受啊!”。国王被感动,使人雕琢其璞,果得宝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和氏璧”。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闻讯,表示甚至愿意用15座城市来交换它。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弱小的赵国终没有保住和氏璧,它还是为秦朝所获。秦始皇灭赵后,将它刻成玉玺,希望借助这块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玉玺。 自此之后,各代帝王都看重这枚传国玺,认为只有得到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但是,这种稀世珍宝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无踪影。以玉为玺的制度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鸡血石的说 远古的时候,一对美丽洁白的凤凰在天庭翱翔时,不时听到哀怨之声音,俯首一看,发现人间正在遭受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叫苦连天。凤凰见此情景,立即从天上飞下来消灭了蝗灾,并且到西王母那里要来了玉液琼浆,洒向人间,使万物生灵恢复了勃勃生机。 经过一番苦战,凤凰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依恋之情,便选择了一座山巅——康山岭,筑起了凤凰沼栖居。不久凤凰沼周围,所有山岩也变得洁白透明,如同白玉一般,玉岩山便由此得名。 一天,山上来了一头猛狮。起初凤凰把它奉为上宾,很有礼节地接待了猛狮。不想,猛狮提出了要赶走凤凰,占据凤凰沼的要求。凤凰怎肯答应,于是,双方发生了决斗。猛狮自恃“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凤凰放在眼里。神鸟凤凰,一会儿翱翔在天空,一会儿停在地上,把笨重的狮子累的气喘吁吁。突然一道白光从天而降,狮子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凤啄像利剑一样啄进了狮子的头部。狮子疼痛万分,暴跳如雷,恨不得一口吃掉了凤凰,可凤凰早已长扬而去,飞回了天庭。狮子恼羞成怒,却又奈何凤凰不得,转眼看到在一旁观战的锦鸡,心想,锦鸡与凤凰是同伙,吃不了凤凰,吃锦鸡也罢。于是凶狮猛扑过去,锦鸡躲避不及,一条大腿进了狮子的血盆大口,成了“独脚锦鸡”,鲜血溅遍了玉岩山。凤凰见状,又从天庭飞了下来。在玉岩山上空转了一圈,并且不断的煽动着美丽的风尾。猛狮头部的伤口俞痛俞烈,最后倒地身亡。 凤凰把玉岩山让给了“独脚锦鸡”,自己飞回了天庭。被锦鸡血溅过的玉岩,化成了晶莹鲜红的宝石,从此,人们就把这些宝石称作“鸡血石”。至今,玉岩山一带的老百姓还深深怀念着帮他们消除蝗灾,恢复生灵的凤凰。人们在玉岩山修建了“百花亭”以示纪念。 据民间传说,收藏鸡血石会带来好运,百姓藏之,可兴家辟邪;帝王藏之,可镇国安邦。清代官吏帽饰中,以花翎红顶代表最高官位品级。鸡血石红曾代替珊瑚红、玛瑙红为最高顶花品饰,可见鸡血石当时身价之高。钱百年来,昌化鸡血石石一直受到文人雅士、商贾富豪、达官贵人,甚至帝王将相珍爱与收藏。

关于玉石的故事,如《和氏献璧》·《完璧归赵》

着很多的

和氏献璧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美玉的传说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视为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作为家传之宝或定情信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礼记》曾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忆力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 而《说文解字》亦称玉是“石之美者”,因此人们对玉器的崇高情操可见一斑今天,玉石已成为深受欢迎的装饰品与艺术品,传说玉器具定惊、趋吉避凶之效,能保佩带者平安吉祥、富贵长寿,有深远寓意。中国人认为玉器可令佩带者凝神聚气,而圆形的玉更代表天地之司的和谐圆满,所以玉环、玉扣及玉厄等圆形饰物都非常受欢迎。玉的颜色除了从自到绿外,还有黑色、棕色及红色,而最受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则首推清澈的绿翡翠。

密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郑州新密牛店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石匠全”的村庄。村头住着一个老石匠,他有一个女儿叫绿翠,还收了一个徒弟叫玉郎。玉郎为人忠厚老实,人缘好,又勤快,深受全村老少夸奖,有人便牵线将绿翠许配给玉郎,老石匠欣然同意。

正当老汉忙着给玉郎、绿翠筹办婚事的时候,大祸忽然从天而降。皇帝派来选美的钦差,听说绿翠长得美,便降旨要绿翠入宫。老石匠眼看女儿要被人夺走,十分恼怒,撕碎圣旨,一头向钦差撞去。钦差恼羞成怒,一刀将老石匠砍死,接着把绿翠强行拉到轿中带走。再说玉郎赶回家,看到师傅倒在血泊中,绿翠又被抢走,便不顾一切追上前去,死死拖住花轿不放,结果被乱棍打死。

皇帝是个好色昏君,见绿翠美貌,心中大喜,立即降旨,册封绿翠为贵妃娘娘,五天后举行大婚盛典。

绿翠进宫后,哭得死去活来。她决定绝食,以死抗争。到了第三天,忽然进来一位长者,有人称他为国公。来人喝退宫女和左右人等,对绿翠说:“好姑娘,不要再哭了,你在这里就是哭死,也没有用。况且,你这样做,保不住性命事小,可怎么给你爹爹和玉郎报仇呢?”绿翠听了,忙请教这位老者。

国公走后,绿翠唤宫女端饭进餐,然后让她们帮自己梳妆打扮。太监见了,赶快向皇帝禀报。皇帝听了异常高兴,连忙来到后宫。看到绿翠的样子,以为她已经回心转意。 绿翠请求皇帝允许她返乡祭奠爹爹,然后回宫。昏君正在犹豫为难之际,老国公恰好进宫奏事,这个昏君就把绿翠的要求告诉老国公,要他出主意。国公说:“还是依了她好,以免她寻死身亡。皇上如果不放心,国公我可以前往护驾,保管万无一失。”于是皇帝命国公带领兵丁,护送绿翠回到老家。

绿翠回到石匠全村,在爹爹和玉郎坟前痛哭。霎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接着,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紧接着,玉郎的坟墓忽然变成一座大山。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大山拦腰裂开一条巨缝,山缝里出现一个大门。玉郎飘然站在山门旁,满脸含笑地向绿翠招手。绿翠一见玉郎,便纵身向山门扑去。接着又一声巨响,裂缝闭合,大地恢复了平静。从此以后,再也不见玉郎的坟墓,代替它的是一座高耸人云的大山。

前来护驾的国公,看到绿翠和玉郎双双团聚,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气绝而逝,化成一座山峰。

不久,石匠全村的乡亲们在山缝中,发现了一层绿色透亮的石头。当地的老人们便一齐前往观看,都说是绿翠扑山门时,把绿色的衣裙夹在山缝中了。于是,石工们就顺着绿色的痕迹挖凿起来,希望能救出绿翠。挖到深处,挖出了紫红色和绿色的彩石,晶莹透亮,闪射出奇光异彩。这天晚上,石工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见国公老人说:紫红色石头是玉郎变的,绿色石头是绿翠的化身。这些彩石叫翠玉,可以雕琢成器,是无价之宝。于是,石工们就把它雕成各种美丽的玉器,从此,密玉一直深受珠宝商的欢迎。

玉郎和绿翠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该文章由作者:【土飞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