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田玉地质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田玉价格)

慈禧为自己定制一副棺材,为什么到死都没用上?

慈禧为自己定制一副棺材,是玉器所制作,运输非常困难,慈禧驾崩的时候,棺材还没有运到,所以最终没有用上。

慈禧和田玉地质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田玉价格)

慈禧去世之前要用青玉做棺床,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1908年的时候,慈禧就预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他就找来了李莲英,讲出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慈禧一辈子,干了太多的坏事,她杀忠臣,亲小人,建设北洋舰队的银两,都被她挪用修建了颐和园,她要死后,那帮死去的冤魂,还有清朝历代祖先的魂灵找她算账,这可怎么办?

李莲英说道:“老佛爷,您不用担心,普陀峪定东陵中,雕刻了很多辟邪的金刚和佛像,那些鬼魂们,谁也不敢靠近!”

李莲英只是说对了一半,慈禧听说金刚和佛祖,也都给皇帝面子,因为那些死去的皇帝,全都是天子,故此,慈禧害怕清朝逝去的历代先皇,不怕佛像和金刚,来找她算账,故此,她想在自己的陵墓中,加另外一道防护措施——用一块整玉,雕刻一个玉棺床。

玉石乃是山之精,可以驱邪避鬼,效用如神。

在民间传说中,李莲英命位于昆仑山脉的密尔岱山和田青玉矿进贡青玉,准备给慈禧制作一口顶级的玉棺,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绝对错得离谱的一件事。

因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还没真正出土过一口硕大的玉棺,因为玉石并没有那么大,质地整齐划一的胚料,想刻一口上佳的玉棺,绝对是不现实的说法。

但用一整块和田青玉,雕刻一个棺床的想法,却绝对靠谱,因为棺床一不用考虑玉材色泽是否一致,二不用考虑上面是不是有裂纹,反正是一整块玉就可以,慈禧觉得自己的梓宫放在玉棺床上,鬼神辟易,确实应该很靠谱。

李莲英代替慈禧太后传旨,密尔岱山和田青玉矿的矿主可就忙活开了——这可是一个向慈禧表功,然后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的好机会。

经过三个月的开采,一块重达20多吨的青玉矿,就从山体剥离了下来,可是要将玉石运到下山去,必须要等冬天,昆仑山的冬天来得特别的早,现在刚刚进入10月,就雪花飘飘,冰天雪地了。

众人融雪化冰,做成了一条冰道,一百多名石匠们就用绳子系住了玉石,沿着冰道往下运这块棺床坯料。

一路千难万险,玉石料刚刚出了昆仑山口,其中一根最吃力的绳子“咔”的一声断掉了,玉石沿着冰道“嗖”的一声,滑了下去“咣”的一声,撞到了路旁的一块巨石上,碎成了一百多快!

青玉矿的矿主闻讯赶来,看到满地的玉石碎块,不由得放声痛哭,棺床胚料进京的任务完不成,他的脑袋铁定搬家啊!

这位矿主没有办法,只得前自派人,带着数额巨大的银票去疏通并到京城报信,这位报信的也知道到京城基本等于九死一生,故此,他就磨磨蹭蹭地走,等他1908年11月底赶到京城的时候,这才知道,慈禧太后在11月15日,已经去世了!

这位报信人急忙去找李莲英,李莲英忙问,这块石头最少多少天能送到京城,报信人回答:至少一年半到两年!

这么长的时间,停灵待葬的慈禧太后可等不及了,李莲英知道运送玉石是劳民伤财的事,如今自己的靠山一倒,再运玉石进京,宫里的皇太后、朝中的大臣们都不会放过自己。

李莲英告诉报信人,那块玉石让他们自己处理,不要往京城送了……在解放后的1965年,剩下的两块大玉石,一块放在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另一块给了新疆地矿局,而慈禧啥也没得到!

慈禧太后去世后有多少人抬棺椁?

慈禧出殡之日,她的棺椁由7920个人轮番从紫禁城抬到陵寝之中的。慈禧的棺材由金丝楠木制成,因为金丝楠木密度大,整个棺椁非常之重。这些被请朝廷征集来的劳动力被分为了60个班次,每一个班次128人,轮流去抬慈禧的棺椁。

慈禧的棺椁不仅仅是金丝楠木的重量,里面还有许多珍宝,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翠玉白菜和碧玺莲花、玉雕的红珊瑚树之类的非常容易破损的物品。所以在抬棺过程之中,这些人必须要非常小心,不能将慈禧的棺椁给颠簸了。所以在出殡之前,这些壮汉们还被集中起来训练了十天。训练的内容就是他们将反复将石板抬起来,石板上上放一碗水,要做到水不从碗里面洒出来才能合格。

仅仅是找到这些壮汉们,清朝廷还是不够放心,为了慈禧的棺椁能够一路平顺地到达清东陵,他们还专门修了一条宽敞的路。出殡的那天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这些壮汉们喊着号子,在寒冷的冬日里全身是汗,整整走了五天,就是路边观望的百姓们都能闻到他们身上的汗臭味。慈禧出殡的这仗势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如果按照慈禧的本意,可能抬棺材的人还要更多。

今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之中还收藏着一块“慈禧和田玉”,这块玉石通体翠绿,高近一米,参观者们无不惊艳。当年慈禧刚刚过完了七十大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我们都知道汉朝皇亲国戚有金缕玉衣这种珍贵的陪葬品,而慈禧想要给自己做一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玉棺材。

慈禧喜欢新疆的和田青玉,于是就找到了倒霉的新疆官吏,让他们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玉石。无数匠人在昆仑山寻觅,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块重达20吨的和田山料。这块玉石长达三米,宽为两米,厚一米,极为符合慈禧的要求。清《瓮玉行》之中记载了这块玉石从新疆开始运送的过程,官吏们只做了特大的专车,用一百多匹马拉车,还要一千多名役夫推运。

可没等这玉石运送道京城,慈禧便驾崩了。此时这块玉正好运送到库车县,运送的工人们吃尽了苦头,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后来出于泄愤的目的,他们将这块玉石砸毁了。其中最大的一块经历了数次周转,到了今天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如果真的让慈禧造成了这玉棺材,这抬棺材的壮工,怕是要再翻上一番。

清朝皇帝25枚传国玉玺现在在哪里?

清朝的玉玺一共是25颗,现在如数都在故宫博物院内。

该玉玺大系由清朝历代十三位帝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慈禧)曾经使用过的可诏令天下的部分龙玺而重新复制;材质选用素有国家美誉的和田青玉,每樽95*95*95mm,玉料千里挑一,通体一色,碧绿光润,每樽重1.7公斤左右。

整套共重达惊人的22公斤之多,价值连城,玺以龙威至尊,特查阅清宫造办处史料,寻苏州子冈工传人亲手雕刻,龙形灵动,威慑天下,工质极致,精美绝伦,另配有被称为帝王之木、寸檀寸金的黑檀木博古架陈设,由木雕大师手工雕刻皇家古典纹于其上,尊贵非凡,气势磅礴,重现皇家御宝之辉煌气象。

发展历程

大清历代皇帝玉玺大系选遍各类名玉,千里挑一,方以国玉和田之青玉试制成功,颜色正好与传说的传国玉玺为碧色吻合,昭示兴盛,实属天意。

和田玉是中国玉的极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更有“一两和田玉,一两千足金”的说法。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建国以来,和田玉原料的价格涨幅以达万倍,而且现今仍已50%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惊人的增值速度震撼了整个投资和收藏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清十三御玺

慈禧太后去世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抬棺椁

慈禧出殡之日,她的棺椁由7920个人轮番从紫禁城抬到陵寝之中的。慈禧的棺材由金丝楠木制成,因为金丝楠木密度大,整个棺椁非常之重。这些被请朝廷征集来的劳动力被分为了60个班次,每一个班次128人,轮流去抬慈禧的棺椁。

慈禧的棺椁不仅仅是金丝楠木的重量,里面还有许多珍宝,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翠玉白菜和碧玺莲花、玉雕的红珊瑚树之类的非常容易破损的物品。所以在抬棺过程之中,这些人必须要非常小心,不能将慈禧的棺椁给颠簸了。所以在出殡之前,这些壮汉们还被集中起来训练了十天。训练的内容就是他们将反复将石板抬起来,石板上上放一碗水,要做到水不从碗里面洒出来才能合格。

仅仅是找到这些壮汉们,清朝廷还是不够放心,为了慈禧的棺椁能够一路平顺地到达清东陵,他们还专门修了一条宽敞的路。出殡的那天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这些壮汉们喊着号子,在寒冷的冬日里全身是汗,整整走了五天,就是路边观望的百姓们都能闻到他们身上的汗臭味。慈禧出殡的这仗势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如果按照慈禧的本意,可能抬棺材的人还要更多。

今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之中还收藏着一块“慈禧和田玉”,这块玉石通体翠绿,高近一米,参观者们无不惊艳。当年慈禧刚刚过完了七十大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我们都知道汉朝皇亲国戚有金缕玉衣这种珍贵的陪葬品,而慈禧想要给自己做一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玉棺材。

慈禧喜欢新疆的和田青玉,于是就找到了倒霉的新疆官吏,让他们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玉石。无数匠人在昆仑山寻觅,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块重达20吨的和田山料。这块玉石长达三米,宽为两米,厚一米,极为符合慈禧的要求。清《瓮玉行》之中记载了这块玉石从新疆开始运送的过程,官吏们只做了特大的专车,用一百多匹马拉车,还要一千多名役夫推运。

可没等这玉石运送道京城,慈禧便驾崩了。此时这块玉正好运送到库车县,运送的工人们吃尽了苦头,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后来出于泄愤的目的,他们将这块玉石砸毁了。其中最大的一块经历了数次周转,到了今天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如果真的让慈禧造成了这玉棺材,这抬棺材的壮工,怕是要再翻上一番。

该文章由作者:【见证奇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