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三个玉玺分别是什么
1、青玉螭龙玉玺
“乾隆青玉螭龙玉玺”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览之宝”玉玺中最大的一件,印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1.7 厘米×11.7厘米,为青玉质,三螭龙钮,汉文篆书阳文“乾隆御览之宝”6字。
2、田黄石三连环玉玺
乾隆田黄石三连环玉玺又称乾隆田黄三联章,珍贵之处就在于三个印章和相连石链都为一体。清乾隆帝田黄三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
3、乾隆太上皇白玉玺
“太上皇白玉玺”是乾隆皇帝于登基六十年之时下旨御制,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地位极为尊贵。此宝玺为白玉质,重约380克,运用宫廷印玺制作技艺手工雕琢而成。玺顶阳雕象征刚健中正的“乾”卦,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环绕周边,玺璧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玺底阳雕篆书“太上皇帝”四字。
扩展资料:
乾隆玉玺离开中国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当时的义和团运动时期被人带出了紫禁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欧洲收藏家获得了乾隆玉玺,随后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阿萨夫。2010年11月,阿萨夫打算将玉玺拍卖掉。阿萨夫形容白玉玺是“中国鼎盛时期皇权的象征”。
乾隆皇帝爱玉、赏玉、懂玉、藏玉,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超越的,这直接推动了清朝玉作的发展。当时宫廷派遣军队和专家开赴万里之外的昆仑山脉探求和田玉,掌握了优质的玉材。
由于集中了全国优秀的玉雕设计师、匠师和顶级玉料,加上宫廷造办处的精湛工艺,将玉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从而雕琢出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
乾隆爱玉如痴,亲自下令在自己的寝宫旁设宫廷玉器造办处。对每一件玉雕作品不管是用料和雕工都要尽乎完美,从不吝惜料、惜工,几乎是毫不考虑成本。
至此,我国宫廷玉器发展到鼎盛。因此历来玉器拍价以乾隆工为最高。《故宫乾隆三宝》——太上皇白玉玺,吉祥盘龙玉瓶,龙凤薄胎玉壶,分别采用上等和田白玉、青白玉、青玉,完全秉承“乾隆工”不惜成本御制。
为什么乾隆皇帝那么喜欢和田玉?
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玉,自古流传,在古代,和田玉被赋予神的象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田玉
通读中国几千年历史,爱玉的人数不胜数,尤其是乾隆皇帝,被称为“玉痴”。
他不仅收藏许多玉,为玉赋诗,甚至给自己的儿子们取名也是和美玉有关,嘉庆皇帝名颙琰,而琰就是美玉的意思。
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玉的审美以“质、形、色、工”为主要标准。
一块玉最美的地方往往体现在它的“质”和“工”上。《礼记》上说:大圭不琢,美其质也。
可见在古代的玉器雕琢中,真正好的材质的玉器恰恰要采用“素”的方式雕琢,号召保持自然,简约之美,体现了一种艺术境界。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唐司空图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也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具在说明朴素简约之美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美学感悟和艺术积累。
而这些在古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依据这样的审美标准,“和田玉”在一众美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年男性的最爱。
到了中年的男性,会谜一般的喜欢上玉,而玩玉也成了他们是否迈入中年的一个标志。
在这些中年“油腻大叔”的眼中,和田玉之美,美在一种意境。
他们以和田玉喻人喻情: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玉洁冰清、温润如玉;
他们以和田玉喻事喻物:玉润珠圆、玉斧修月、金帛玉珠、玉粒桂薪;
他们以和田玉喻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抛砖引玉。
对于他们来说,玉是有灵性的,方寸玉石间,烟霞具足。
他们在和田玉中看到了山的深情伟岸,海的热情澎湃,花草皆有故事,他们见到了云海翻腾,江潮汹涌,虫鸣鸟啼都暗藏情愫,他们赏的是玉,也是骨子里的世界和心性。
爱玉成痴的人数不胜数,除了我们提过的乾隆皇帝,孔子、管仲等古人,都是和田玉的忠实粉丝。
这些美玉简直散发着致命的香味吸引着文人雅士,“油腻大叔”也有权力追求美与艺术,甚至瞬间觉得爱玩玉的“油腻大叔”也因玩玉而褪去了油腻,高雅了起来。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相声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文玩爱好也是一样,刚开始可能是觉得好看、好玩,但玩到最后都是爱上它的内涵和文化。
所以上面这些东西玩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开始玩玉了。
不是说其他东西没有文化意义,而是玉的文化属性更强一些,内涵更丰富一些。
有人说,玩玉是个坑,掉下去就再也没上来过。
刚弄明白了啥是油糯细白,还有结构、老熟没弄懂,懂了怎么看一块玉,市场行情、玉种潜力却把握不清,还有文化、艺术、历史、美学,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但恐怕你也发现了吧,玩玉虽然占用了时间,但朋友更多了,生活更健康了;
虽然看不上其他玩意了,但玩玉这一个爱好,就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和生活;
看似是个坑,但比以前懂得更多了,历史、地理、文化、哲学……玩玉需要多重介入,这种打开丰富了我们的内在世界……
其实,文玩是种私人体验,在何处快乐,在何处有所得,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
而我们玩玉人,之所以选择和田玉,或许原因不同,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是一样的。
那么,你为什么选择和田玉呢?
皇帝玉玺只有一个吗,古代皇帝的玉玺是什么做的?
皇帝的玉玺不止一个,从乾隆皇帝后,皇帝的玉玺分不同的功能共有25方。至于玉玺的原材料,历朝历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材质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
“玉玺”这个概念在秦朝以前是没有的,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提出“玉玺”这个概念,并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玉印才能称之为“玉玺“。因而“玉玺”也是皇权的象征。为了表示对秦始皇一统江山之壮举的敬佩,后世历代皇帝都沿用了“玉玺”这个制度。
自秦始皇开始,根据不同的用途,玉玺有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传国玉玺这七种。其中以传国玉玺最为珍贵,因此传国玉玺常被单独放置。
所谓传国玉玺,就是只皇帝写传位诏书时使用的玉玺,平日基本不会用到。一旦用到传国玉玺,那么决定的将是下一代帝王的人选以及下一代王朝的命运。因而传国玉玺最为珍贵,也意义非凡。
到了乾隆继位以后,乾隆规定皇帝玉玺分不同的功能中共制作25方。之所以选择二十五这个数字,是为了纪念东周王朝传袭25世的稳定盛况,进而祈求王朝长盛不衰。
诸代皇帝多喜欢以新疆和田玉作为玉玺的原材料。新疆和田玉之地细腻,颜色均匀,摸起来温润如脂,外表光洁滋润,由新疆和田玉做出来的玉玺高贵优雅,十分符合天子的珍贵地位。同时,和田玉质地坚韧,硬度大,适合长期保存,符合玉玺代代相传的特性,因而古代皇帝玉玺材质多为新疆和田玉。
一块上等和田玉料,嘉庆为什么直接把它扔了?
因为嘉庆皇帝特别体恤百姓,和田玉非常难开采,运输的路途又非常遥远艰辛,所以就直接把和田玉给扔了。
这件事要追溯到乾隆时期,那时候的新疆有一座山,叫做密尔岱山。这座山是盛产和田玉的地方。从汉朝开始,人们就在这里采取矿石,之后的数千年宫廷用玉以及商用的玉石都是在这里开采。
密尔岱山有着遍山都是玉的美称,小玉石更是数不胜数。对玉石开采的巅峰时期就是清朝,尤其是乾隆时期以及后来的慈禧时期。乾隆对密尔岱山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开采,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乾隆开采了一块重达5吨的和田玉。
把它运回到京城,就用了数千人,用了三年的时间才运回京城。最后将其雕刻成了大禹治水图,单单是这一块巨型的和田玉就劳民伤财了,但是乾隆皇帝还是觉得不够。乾隆听说密尔岱山还有三块宝石,最重的一块有万斤,最小的也有3000多斤,共计2万多斤。
现在一辆大卡车运输就可以了,但是古代道路不通畅,设备不齐全,全靠人力运输,非常艰难。乾隆下令将这些玉石运回京城,百姓自然不敢抗命。他们单单是把石头从海拔3000多米的高处弄下来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后来因为道路的问题又耽误了很长时间。
古代只能用人和牲畜来拖拉,到乾隆去世,嘉庆登基三年后,这几块石头居然还在乌什塔拉。嘉庆看到那些农民非常辛苦,所到之处要征用大量的民工,而且当地还要提供粮食,路途当中不断有人饿死累死。他随后下令运送玉石,运到哪算哪,就不用管了。
乾隆皇帝有多喜欢和田玉
根本不可能喜欢 乾隆时期名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写过有人炒作和田玉 然后在上流社会根本流行不起来 都认为是石头 不信买本看看
该文章由作者:【伊玟格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