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金伯利钻石在哪里?
株洲金伯利钻石(建设中路)店,在建设中路与七一路交叉口处。前往可乘坐公交车在中心广场各公交站下车后就能到达目的地。
钻石的产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30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钻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纽约,印度孟买,泰国曼谷。安特卫普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全世界钻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这里完成,“安特卫普切工”便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词。
纳米比亚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这些钻石经历的自然风化搬运到海边,路程长达1000英里。经过这段旅程钻石中脆弱部分都分离。在特定沉积环境中钻石按不同粒级不同形状一定规律分布于岩层中。该矿区宝石级钻石最高达到97%。对切磨好的钻石戒面,很难分辩出产自哪个国家和矿区。
任何矿区产出的钻石都有好、中、差。拿矿区中最好的钻石与纳米比亚产出最差的钻石比,纳米比亚冲积矿床的钻石也不一定就好。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 mogul)都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巴西
至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南非
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在此发现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且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等国,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
自1979年澳大利亚西部发现钾镁斑岩中含有金刚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亚的金刚石产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宝石级仅占其产量的5%。澳大利亚钻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尔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盖尔(argle)矿床储量为5.5亿克拉。
博茨瓦纳
盛产优质金刚石,宝石级占50%,其产值居世界首位。博茨瓦纳的钻石来自露天开采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矿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钻矿(1982年),三个矿的总产量在1989年超过1500万克拉。
俄罗斯
俄罗斯的钻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该区找到有一百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罗斯在靠近欧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钻石矿。俄罗斯钻石产量在1200万克拉左右,一半为宝石级。多年来俄罗斯形成了独立的钻石开采加工销售体系,其钻石数量大、质量优、均匀性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加拿大
前几年报道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几年后钻石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10%。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南非
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2014年8月,非洲南部内陆国家莱索托的旗舰矿发现198克拉的白色钻石。该颗超乎寻常的白钻石拥有高品质,无瑕疵。该钻石可以卖“超过1千万美元,可能达1500万美元。
中国
中国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中国于1965年先后在贵州和山东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钻石原生矿床。1971年辽宁瓦房店找到钻石原生矿床。仍在开采的两个钻石原生矿床分布于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地区。钻石砂矿则见于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广西以及跨苏皖两省的郯庐断裂等地。
中国钻石主要产地有三个: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矿.其中辽宁的质量好,山东的个头较大.
中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石,于1977年12月21日发现于山东,由常林大队魏振芳发现,故而得名“常林钻石”,现藏银行国库中。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黄色。
另据传,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买了金伯利钻戒?十几年了,请问长沙有专卖店吗?钻戒可以翻新吗,收费多少?
这种情况一般只需要这个翻新一下,让电镀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维修的情况下,一般稍微100以内的服务费就能解决,你可以试着找找当时购买钻戒的品牌店。
金伯利钻石可以异地购卖送货吗
可以,解答如下:
1、只有金伯利钻饰可以享受全国异地免费调换服务,您所购买的黄、铂金、翡翠等首饰需要咨询原购买店是否可以调换。
2、如果票据和证书都丢失了,您可以在全国的金伯利店享受除了“保换”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项目。
3、基于对原始购买人基本权益的保护,确定其来源的正当性,调换时必须提供票据。如果票据确实丢失,回原始购买店核实,核实后申请售后服务。
4、如果票据上没有日期,您可以去原始购买店补开票据。
5、如果人在异地,只要您的证书和票据齐全,那么全国近700家金伯利专营店都将竭诚为您服务。
湖南钻石的颜色特征
湖南地区钻石颜色种类丰富,达40多种,马文运等(1989)对湖南29510颗钻石的统计显示,钻石颜色以黄、黄褐和黄绿色调为主(约占44%),内部多为无色透明,其次为绿色、红褐色、棕色和桃红色,极少数为无色、黑色、乳白色等(表5.4)。稍晚的统计显示,无色透明的金刚石占4.5%左右;表面带淡黄色、淡褐色、其内为无色透明者占68%左右;表面带淡黄色和淡褐色及其他色、其内为银白色者占17%左右(肖骐,1994)。
表面存在各种颜色的色斑是湖南沅水流域砂矿钻石的显著特点之一。色斑以黄、黄褐和黄绿色调为主,大部分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分布。有的金刚石褐斑、绿斑点共生,内部多为无色透明,其次为绿色、红褐色、棕色和桃红色,极少数为无色、黑色、乳白色等。马文运(1989;2009)指出,湖南沅江约有30%的金刚石的表面附有褐色(为主),绿色、紫色斑点。对比沅江四个金刚石砂矿钻石发现,色斑具有上游多、下游少的特征规律。不同产区有色斑的金刚石比例不同,从19%至35%(颗粒比)不等;其中,具有褐斑的金刚石,安江占23%,窑头占20.3%,桃源占17.6%,丁家港占8.55%,黄河云占37.5%,芽林桥见3颗。
表5.4 沅江流域金刚石颜色统计表 Table 5.4 Statistics of diamonds’colors of Yuan River Basin
据马文运(1989)
Vance等(1973)和Harris(1992)认为,绿色不是金刚石的真正体色,一般位于表层且厚度仅有20μm,它是在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上部的氧化带中由α粒子辐照损伤造成,放射性物质溶于地下水后才对金刚石产生影响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南非的Finsch矿,最初约有20%的金刚石有绿色调,但开采到100~130m以下未氧化的金伯利岩时带绿色调金刚石的比例突然降到了2%。莱索托的Letsing-la-terai矿的金伯利岩没有氧化层,没有发现绿色调的金刚石。可以推测砂矿条件和沉积环境更易造成金刚石绿色斑点的形成。由于绿色转变成褐色需600℃的温度条件,因此,具有褐色和绿色两种色斑的金刚石可能是其受辐照的同时发生了其他热事件(如变质),其后又遭受了辐照(杨明星等,2002)。湖南金刚石可能经历过同样的过程,受辐照形成绿色,再遇到一定温度的热环境又转变成褐色。杨明星等(2002)认为,由于水溶液的流动性,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容易使金刚石表面形成整体均匀的绿色,而不易形成斑点;而在沉积环境如沉积岩中,金刚石与辐照源(含U,Th的矿物)之间位置相对固定,容易形成清晰的深色斑。因而湖南金刚石可能是在沉积条件下遭受辐照,显示出湖南钻石可能不是直接从原岩到砂矿,而有可能是经过沉积成岩过程,这与前面提到的湖南金刚石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是一致的,部分在砂砾岩中风化脱落的钻石完全具有这种风化—沉积—风化的条件。
表5.5 实验室统计湖南宝石级金刚石颜色及色斑类型(377颗) Table 5.5 Laboratory statistics of gem-quality diamonds’colors and color spots of Hunan (377 diamonds)
本项目研究湖南沅水地区的钻石样品(377颗)颜色最为丰富。晶体主要为黄色(34.2%)和无色(29.2%),黄色样品略多。其次为褐色(27.6%),灰色(4.8%),也有一定数量的绿色(3.7%)和蓝色样品(0.5%),大部分钻石的颜色内外深浅不一,呈层状、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图5.4;表5.5)。湖南地区的钻石样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钻石样品表面存在各种颜色的色斑,如褐斑、绿斑、紫红色斑和灰色斑;色斑呈点状、块状和片状;大小从80μm到300μm不等;有的色斑边界清晰,有的色斑中心颜色较深,向四周辐射,逐渐消失,边界模糊;总体上说色斑出现的几率高达37.6%,且色斑以褐色为主(占23.9%),其次为绿斑、紫红色斑和灰色斑(各占6.6%、5.8%和1.9%),灰色斑块上会覆盖紫红色斑点,部分晶面上还存在绿斑和褐斑相邻的现象(图5.4),颜色斑点的形态呈块状或斑点状,分布不受晶面限制,可跨越相邻晶面整体存在,有的色斑分布区域的晶面会存在特殊的熔蚀纹。这与前人的结论基本符合(谈逸梅等,1983;马文运,1989;杨明星等,2002),显示湖南地区选取的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5.4 湖南砂矿钻石(左);样品9-HN(右),钻石晶体上共存的褐斑和绿斑
(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5.4 Alluvial diamonds of Hunan (left); Sample 9-HN (right),coexisting brown spot and green spot on diamond crystal,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该文章由作者:【姬丝秀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