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挖玉石的人 缅甸捡玉石的人

缅甸北部玉石矿区发生山崩多少人罹难?

缅甸北部玉石矿区发生山崩, 或至少有27人罹难。

瑞士媒体“瑞士资讯”7月25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称,缅甸警方于当地时间7月25日表示,该国北部一座玉石矿区发生山崩,加上大雨阻挠搜救生还者的行动,恐有至少27人死亡。

25日,克钦邦警官翁辛乔 Aung Zin Kyaw告诉法新社,偏远小镇塞穆 Set Mu下起大雨后,于24日凌晨发生最新一起山崩,掩埋了至少27人,多数是来自穷困的日旺族 Rawang。主要是基督徒的日旺族,人口仅有7万人,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大多住在多山的北部地区,许多人从事非正规的挖矿业。

这位官员补充说,“我们还没找到任何遗体,今天将再与红十字会和消防局一同搜寻。”

克钦邦居民瑞登 Shwe Thein告诉法新社,“雨季来临前,挖矿寻找玉石的民众破坏道路。现在下雨了,地面松动不稳又泥泞。”

据报道,缅甸北部克钦邦产值数百亿美元的玉石产业问题丛生,经常发生致命灾难,罹难者通常来自贫困的族群社区。

来源:新浪新闻

陈玉龙的主要成就

而今已成为东南亚第一大毒枭的玄阮隆,凭借着百亿资产的身价亦然夺得东南亚毒王的称号。而旗下猛虎阮隆集团,更是笑傲东南亚的贩毒帝国,其拥有的可装备武器,保守看来可武装一个团级以上的军队,而经阮隆集团所交易的毒品,更是不压于89年坤沙集团垄断金三角80%的毒源量。

又有缅甸“玉石大王”之称,其经营的珠宝玉石店已在多达800多家,2000年净资产达100亿之多,曾因调动私用直升机抵达玉石矿场,并引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被誉为缅甸玉石界的半壁江山。祖籍河南,现以定居缅甸帕敢成为缅甸华侨。20岁开始经营玉石生意。来往于云南与缅甸之间,曾被调查有“涉黑”嫌疑,并有证人指证陈玉龙曾托手下马仔携带大量海洛因销往中国,东南亚,欧美地区。以及走私军火枪支,海洛因贩卖已成为集团规模,后因实情无证可取不了了知。

据缅甸警方调查,收集众多缅甸重案现场的证据中,有不少可指证陈玉龙为缅甸第一大贩毒团伙——阮隆集团董事长的嫌疑较大,而阮隆集团的前身又可追溯到闻名于世的坤沙集团,姑且这一说在缅甸只是一种舆论,暂无考证。2007年10月26日,缅甸大毒枭坤沙在仰光逝世。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昆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80%。美国曾悬赏200万美元捉拿这位曾经的世界第一毒枭。而手下的下线更是龙卧虎之多其中就包括这为玉石大商陈玉龙。然而最另人产生怀疑的则是陈玉龙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道,“80年代,我的大哥是惮邦的国王”这一充满隐晦的语言,更是另警方对陈玉龙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也有不实名的缅甸官员透露坤沙是于10月28日逝世,而这巧合的于阮隆国际贸易集团的成立日期一致,以缅甸贸易官方资料提供的信息而言,该阮隆贸易集团从未进行过货物进出口交易的记录,却成为缅甸出口贸易公司第一纳税大户。目前缅甸警方以及国际联邦已开始涉案调查,曾有媒体报道称,陈玉龙女儿陈姚,现年21岁,缅甸名玄染之,英国某大学金融系就读。曾多次驾驶豪华跑车出入东南亚高级商务会所与多家娱乐场所聚会等,又因其奢侈品消费的超水平,加上所持有的股份,公司,地皮,房产均已超出父亲陈玉龙自报资产的数十倍,故有内幕人员指证陈玉龙所持股的阮隆国际有超高部分的收入来至灰色。陈玉龙的正真身价远远超过自报价。而“玄氏”家族利用毒资洗钱一说也在圈内沸沸扬扬。因此陈玉龙的资产长久以来都无法自圆其说。

卖玉不富,这一词在缅甸有着潜移默化的意思。多半是指一些玉石大亨从事“第二行业”带来的此效应。所谓第二行业,是指除买卖玉石以外的暴利行业,而暴利这一词在缅甸,无疑是贩毒,走私的代名词。最有意思的是,陈玉龙的珠宝总店门外曾有一块铭牌上写着这四个字,后因舆论沸扬,这块四字招牌不久便消失无踪了。2009年12月,陈玉龙像媒体公布义女皇甫若晨的消息,并同月将位于内比都,仰光,曼德勒等多家珠宝店转让在皇甫若晨名下,另将4座玉石矿也一并交与。很快缅甸商界又不胫而走这位最小玉石商的消息。早年陈玉龙曾在缅甸越南等地做过食品与服装生意,1995年成立“龙腾食品加工厂”生产干果和椰子加工,经营过红木,餐饮连锁。妻子姚敏也是当地很有名的药材商人,拥有四分之一荷兰血统,母亲是中国广西人,姚从小在广西百色长大,19岁与陈玉龙结识,三年后在缅甸仰光步入婚礼的殿堂。次年生下女儿陈姚。

男子将14吨玉石挖空,造“东海龙宫”,成品后专家建议上交,结果怎样?

东海龙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龙王的宫殿。内有“珠宝库”、“龙殿”、“龙牢”、“龙寝宫”东海龙宫有虾兵蟹将不计数以万,有“金蟹将军”、“海夜叉”、“龟丞相”、“龙王”龙太子”珠宝之首是“东海龙珠”,其珠宝价值连城。

真正让东海龙宫家喻户晓的是老版《西游记》,其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童年回忆,寒暑假总是在各个电视台轮番播放。虽然因为年代限制,剧中场景都十分粗糙,但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现在很多神话剧的场景,或多或少都受到这版《西游记》的影响,比如充满迷幻色彩的海底龙宫。

寿山巨石

有一位从事雕刻工作的师傅,其名叫林镇,他在寿山山上发现了一块巨石,然而他并没有打算将这块石头卖掉,而是要用来帮自己圆梦。只不过因为这块寿山牛蛋石实在太大太重,为了搬运,他们最后还简单修了条公路,再用吊车将石头从山上运下来。

拉到家门口,又遇到问题了,这块翡翠原石太大了,根本没办法从家门口进去,后面林镇请来了搬家公司,让吊车吊住这块翡翠原石,并且用了一整天时间,才把这块翡翠原石,搬到自家的院子里。

这块翡翠原石本来是属于一位缅甸翡翠矿主的私人财产,这块原石从矿主的祖辈还在世以前就已经屹立在矿区,谁也不知道它存在了多少年,本来有打算过切开看看能不能值点钱,不过它粗糙皮壳和那低劣的质地每次都阻止了矿主要切开它的想法,所以这一块玉石就一直都屹立在寿山。

这一块巨石重达13.8吨,是一块牛蛋田,牛蛋田是我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这种石头主要产自于福建省的寿山乡,故而又称作“寿山石”,虽然没有田黄石那么昂贵,但是它本身产量不多且凝润沉着,如果处理得当那将会是个非常独特的一块石头。

玉雕师工匠精神

一直以来,总有人把工匠们看成是干体力活的工人,但实际上,在众多领域,有很多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级工艺的匠人,将工匠这两个字提升到精神这一高度,这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气息。

而在玉雕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不可思议的匠心独具和大智慧,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玉雕,就是在细节中取胜,将玉雕的艺术文化承载,从“艺”上强调符合时代精神的独创精神,进而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件作品相互融合,从何提高整个玉雕作品的文化与生命力。

林镇是一位本地小有名气的翡翠雕刻师,他是矿主的朋友,经常从矿主这进货,这次刚好矿主邀请林师傅到他的矿区做客参观,而他来到矿山的第一天就发现了这块原石,并且当场一眼就看中了它,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林镇从小就非常喜欢《西游记》这个故事,于是他决定用这块石头雕刻出西游记里面的场景,也是他最为喜欢的“龙宫借宝”这段情节,既然已经有了想法,林镇很快地就在石头表面画好了草图。

他一边设计一边修改,在炎炎夏日,一头钻进石头里,真是挺不容易的……这个用翡翠原石雕刻而成的鱼缸,长达2.2米,高1.8米,厚1.3米。林镇在雕刻的时候,把整块翡翠原石的表面都保留住了,神话中的人物场景,都是一刀一刀刻画出来的。

不管寒冬还是酷暑,刮风还是下雨,林镇都一如既往地坚持雕刻着自己的作品,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创作激情,尽管有时候会疲惫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经过两年的精心雕刻,大体的模样已经完成了,咱们也初步能看到作品的大体式样。

耗时5年东海龙宫终于完工了,委实不易,回了还原东海龙宫的景象,林师傅就把鱼儿放进去,游来游去,栩栩如生的东海龙宫,细节雕刻得令人惊叹。

也有一些富豪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让林师傅开个价出售,但是林师傅都摆摆手说这件作品不卖,因为这件作品不仅寄托了他儿时的梦想,在他的心中也是无价之宝。

在缅最后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逝世,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8月15日,居住在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光钿于当日凌晨3时去世,享年100岁。李光钿先生追悼仪式将于17日9时举行。

李光钿,云南宣威人,中国远征军老兵,1939年报名参军离开家乡。经过了一年的封闭训练,他随部队去了曲靖,又去了永平。1942年,他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在中国和缅甸的边境同日军作战。1943年,他已经是少尉炮兵排长,被调往怒江前线守江。随后参与滇西大反攻,那一年打得最惨的,就是松山战役。他后脑有个细长的伤疤,是战场上被弹片擦伤的。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的时候,他不幸负伤,后来留在了龙陵黄草坝军部。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李光钿要从腾冲回到宣威。走到一半想起,自己国民党兵的身份,怕是回不去了。又原路返回,无路可走,进了缅甸。

到了缅甸,李光钿认识了一位叫杨增芬的云南女子,她本是大家闺秀,逃难到了缅甸,两人成了家,生了一子三女。李光钿以他在战乱时的生存经验,对抗饥饿和贫穷。他开过杂货店,修过桥、补过路,六十岁还在矿山挖玉石,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九十年代,缅甸的暂住证分区域,他们一家拿的暂住证,只能在伊诺瓦底江北岸活动,而北岸政局动荡,民族地方武装割据,一家人东躲西藏,朝不保夕。

1990年,大陆走向开放,李光钿带着妻子、儿子第一次回国,妻子突发疾病意外去世,而后他开始吃斋。1997年,他带着儿子再次回国,他顺利拿到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回复说四个孩子生长于缅甸,没办法认定为中国人。他不愿一人在中国生活,只好回到密支那。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把勋章转交给他,他因此得到了安慰。他一心念着自己的故乡,但是活着的时候却没能回去。战争的残酷让人无法想象,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保卫我们的国家,并且还是远离家乡去往别国作战,那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缅甸挖玉石的人 缅甸捡玉石的人

该文章由作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