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Hai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简称海南师大、海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海南师范大学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设有有24个学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378人,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历史沿革
国立海南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
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n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归入其他院校,部分教师和一年级学生留在原址成立海南师范专科学校。/n1953年,院系又进行调整,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同年9月,海南师范专科学院撤销,海南师范专科学校附中接收其校址和部分图书、仪器,改建为海南中学。/n1958年,在海南中学校园内重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在原有的校舍、部分图书设备基础上从海南中学、琼台师范学校抽调部分优秀教师充实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资力量,经过筹备,1958年秋季正式招生,复办后,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学校开设中文、政史、数学、物理、生化、俄语、体育7个专业,学制2年,该年招生280人。/n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n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办。
海南师范学院
1983年,学校重新招收本科,并与海南医学院等单位合并组建海南大学。/n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n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n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n2009年,海南省政府将学校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n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n2015年,被列为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3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4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人员460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省级各类专家150人。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多媒体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团队、动物学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文学概论教学团队、文艺学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23个学院,开办65个本科专业,并形成了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师范类)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
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 | |
特殊教育(师范类) | |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 |
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 |
初等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文史类(中文与社会方向、英语教育方向)(师范类) |
小学教育理科类(数学与科学方向)(师范类) | |
小学教育(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师范类)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类) |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 新闻学 |
广播电视学 | |
广播电视编导 | |
广播电视编导(中俄合作办学) | |
表演 | |
法学院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方向) |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 |
日语 | |
翻译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类) |
舞蹈学(师范类) | |
舞蹈表演 | |
音乐表演 |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类) |
书法学(师范类) | |
绘画 | |
视觉传达设计 | |
环境设计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
产品设计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税收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
会计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电子商务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统计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
软件工程(NIIT班) | |
物联网工程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师范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自动化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类) |
应用化学 | |
制药工程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类) |
生物技术 | |
生态学 | |
园林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 | |
运动训练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地理信息科学 |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 |
信息来源 |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培育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美术学、设计学、网络空间安全、心理学、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林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
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有机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数学
省级培育学科:体育学、中国史、美术学、地理学
教学建设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精品课程30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
省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中国古代史、色彩、有机化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代数、生态学、《资本论》选读、高等数学、动物学、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物理教学论、无机化学、政治经济学、学校体育学、自然地理学、数学分析、邓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汉语言学、高师公共教育类系列课程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级别 | 建设类别 | 获批时间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国家级 |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2012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国家级 | 特色专业 | 2007 |
小学教育 | 初等教育学院 | 国家级 | 特色专业 | 2009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国家级 | 特色专业 | 2010 |
小学教育 | 初等教育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7 |
思想政治教育 | 政法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7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7 |
英语 | 外语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7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8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9 |
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09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0 |
地理科学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0 |
音乐学 | 音乐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1 |
新闻学 | 文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1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2 |
教育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级 | 特色专业 | 2013 |
教学基地名称 | 类别 |
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基础实验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大学外语网络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海口市十一小 |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5月海南师范大学官网显示,海南师范大学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智库、协同创新中心41个
实验室名称 | 所属学科 | 所在学院 |
数据科学与智慧教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涉及数学、统计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等学科领域 | 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等共同建设 |
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热带动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态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海南省热带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 生态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 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 |
海南省计算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 – |
海南省电化学储能与能量转换重点实验室 | – | – |
基地名称 | 所属学科 | 所在学院 |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 | 教育学 | 教育科学研究院 |
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 | 历史学 | 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
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海南经济特区法治战略研究基地 | 法学 | 法学院 |
科研成果
2016年,该校荣获2015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5年,该校共有8项科研成果荣获2014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含参与单位2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2014年,该校27项成果获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项。
2004年-2013年,该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中国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馆藏图书327.85万册,其中中外文纸质图书199.83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8.02万册。报刊4578种,非书资料17850件;拥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SD、Wiley、美国化学文摘、PQDT、PBJ、NMR、CAMIO、Firstsearch、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国道、中经专网、北大法宝、库克音乐、人大复印资料、银符、方正教参共1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图书馆自创建以来以广泛搜集海南地方文献为已任,已收藏海南地方文献2万多册、地方报纸41种、地方期刊104种。为促进海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该馆与海南省作家协会共建海南现代文学馆,有藏书1700多册。我馆还拥有海南省唯一的古籍专藏库,收藏新、旧版古籍53000多册,其中1949年前出版的图书48000多册,明清古籍700多种13000多册,善本42种,1071册,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部12册。
- 学术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海南省社科优秀期刊”,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栏目于2004年第一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海南省首届优秀出版物政府奖”、海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多种荣誉。收录该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和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和中国化学化工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地理学文摘和中国地理学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和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等。
合作交流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成为中宣部首批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专业)高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儋州市、陵水县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海外交流方面,已经与五大洲58个国家、一百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与境外53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姐妹学校关系,与9所大学合作培养人才。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将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落户该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2015年,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顺利揭牌。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海南师范大学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 校歌
《海南师范大学校歌》
椰风阵阵吹天涯 我们相聚在师大
无论今日来自何方 这里就是温暖的家
啊 刻苦学习 为生命注入精华
用墨香书声装扮青春年华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
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
海南师大美丽如画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海风阵阵鼓天涯 我们成长在师大
无论今日走向何方 这里仍是心中的家
啊 辛勤耕耘 开出鲜艳的红花
把文明的种子洒遍海角天涯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
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
海南师大教育摇篮
我们建筑琼岛
现代化的教育大厦
- 校训
崇德尚学,求是创新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构思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着力突显海师办学特色、国际化视野与文化传承。
校徽采用图形与文字有机组合,汉字“海师”字体,采用同构共生的表现语言,既借鉴篆刻书体的特征,又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篆刻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代表海师的办学责任、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社会的承诺。
视觉中心部分是由古书卷和传统案等构成汉字“海师”的部分笔画,体现海南师范大学原院址曾在琼台书院内的办学历史渊源,也表达了学校书香学府的文化氛围。
汉字的背景图形,选用海师校园最富特色植被“大榕树”为图形元素,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突出海师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
校徽圆形外框中的波浪形态,形似从宇宙中视角远观地球,海水环绕球体的表面形成海平面。一方面代表水能够润泽万物,也暗喻海师这棵大树在水滋养下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表达海南师大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体现海南师范大学国际化的办学视野。
校徽以绿色为主色调,一方面表达海师地处海南,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也体现海师专业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相关联。同时绿色在视觉上具有无限的活力,体现海师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所获荣誉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黎锦。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湖 |
副校长 | 过建春、史海涛、李森 |
党委副书记 | 刁晓平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杨卫国 |
资料来源: |
该文章由作者:【荐股之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