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是由何绍伟、朱波共同执导的六集政论专题片。该片通过访谈和故事,既勾勒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也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伟实践,反映了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于2017年8月28日至9月2日每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剧情简介
该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整部专题片详细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展现了中国如何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如何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与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专题片《大国外交》。
创作过程
《大国外交》项目从酝酿、启动到完成,历时8个月。按照中央部署,专题片由中宣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新华社负责框架设计和脚本创作,央视负责拍摄制作和播出,并确定新华社国际部主任严文斌牵头组建创意写作团队。
写作团队梳理了5年来习近平主席历次出访及重要演讲,查阅了大量论文和过往报道。在后续的采访调研阶段,新华社承担了外联和筹备工作。与央视团队一起,走访了中央外办、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等10多个部委,还深入中国交建、阿里巴巴、北京大学等企事业机构。
除了赴10多个省份采访,联合摄制组在2017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还兵分6路,分赴19国采访。回访了不少习主席曾经访问的地方,与当地民众聊他们眼中的习主席;采访了大量外国专家学者,请他们谈对中国外交的观感。此外,摄制组在东海首次升起了无人机,以全新视角拍摄钓鱼岛海域。
获奖记录
2019年8月 | 入选“壮丽七十年荧屏庆华诞”–“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主推片目 |
主创团队
总导演 | 何绍伟、朱波 |
摄像指导 | 李建明 |
音乐编辑 | 高宝喜、刘孟夏 |
制作主管 | 秦卫华、赵辛 |
制片主任 | 荣欣 |
责任编辑 | 王琦冰 |
总撰稿 | 韩墨 |
资料总监 | 倪代光 |
技术总监 | 智卫、李跃山 |
节目统筹 | 蔡建元 |
导演助理 | 王悦欢 |
播出主管 | 马璐璐、程勇 |
音乐原声
名称 | 作曲 | 音乐制作 |
《大国外交》纪录片原声配乐 | 孙沛、宋堃、刘畅 | 孙沛、宋堃、刘畅 |
发行信息
播出平台 | 播出日期 |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 2017年8月28日起每日20:00 |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 | 2017年8月29日起每日12:30 |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 | 2017年8月29日起每日18:12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 | 2017年8月29日起每日13:00 |
TVB明珠台 | 2018年4月26日起 |
播放量
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该片播出的4分钟速览各集的介绍片,浏览量均超过了30万。播出三天,《大国外交》在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两微一端等平台的播放阅读总量超过7800万。
作品评价
该片通过大量权威访谈和鲜活故事,既勾勒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也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宏伟实践,反映了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以气势磅礴的史诗性画卷,高屋建瓴般地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所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产生的世界影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永胜评)
该文章由作者:【哥斯拉不说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