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湖北省辖地级市)

荆州市,古称江陵、郢都,湖北省辖地级市。荆州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荆州高新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荆州市人民政府驻荆州市江津西路262号。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截至1996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市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荆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69.04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4元。2019年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荆州市等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荆州(湖北省辖地级市)

建制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

东西汉时,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

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

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宋至道三年(997年),为荆湖北路,治江陵府。

建炎四年(1130年),更名为荆南府,寄治枝江县。

绍兴五年(1135年),复名为江陵府,仍徙治江陵县。

淳熙元年(1174年),复更名为荆南府。

淳熙十年(1183年),仍更名为江陵府。

元,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荆南府。

元十三年(1276年),升江陵路。

天历二年(1329年),更名中兴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改置荆州府,改属湖广行省。

龙凤十一年(1365年),改属湖广分省。

吴元年(1367年),复改属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

光绪三十年(1904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

民国三年(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

民国十年(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和江汉军区部队解放荆州。

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

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

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

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

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直管县。

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将京山县、钟祥县划出归荆门市管辖。荆州市区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京山、钟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斗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沙市市改由省直辖。沙市区(原沙市市)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

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合并后为荆州市沙市区沔阳专区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7月,荆州专区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专署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县之沙市镇建沙市市,属省辖市。同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1951年驻沔阳县新堤镇),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农场成立。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同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区管辖。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5年,全地区“撤区并社”,撤销119个区(镇),将721个小公社合并为221个大公社。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

1983年3月,全区开展“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和县辖镇分别改为105个区,596个乡,5720个村和58个县辖镇;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东宝区、沙洋区)。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国函〔1986〕70号)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以原沔阳县的行政区域为仙桃市的行政区域。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以原石首县的行政区域为石首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7月31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130号)批准,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1994〕99号)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街、中山路、胜利街、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乡。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立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荆州市代管)

1995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5〕86号)批复同意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县级),以原松滋县的行政区域为松滋市的行政区域。

1996年12月2日,经国务院(国函〔1996〕111号)批准,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改由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8〕26号)批复同意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以原江陵区的行政区域为江陵县的行政区域。

2020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20〕64号)批复同意撤销监利县,设立县级监利市,以原监利县的行政区域为监利市的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荆州市共辖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分别是沙市区、荆州区、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监利市、公安县、江陵县。荆州市人民政府驻沙市区江津西路262号。

政区名称

驻地

街道

民族乡

面积(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代码

邮编

荆州市

沙市区

18

88

10

2

14104

421000

434000

沙市区

中山路街道

8

4

1

469

421002

434000

荆州区

西城街道

4

7

1046

421003

434020

石首市

绣林街道

2

11

1

1427

421081

434400

洪湖市

新堤街道

2

14

1

2519

421083

433200

松滋市

新江口街道

2

13

1

1

2235

421087

434200

监利市

容城镇

18

3

3118

421088

433300

公安县

斗湖堤镇

14

2

2258

421022

434300

江陵县

郝穴镇

7

2

1032

421024

434101

地理环境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

荆州长江中游重要交通节点,全国东西向最长国道318国道与南北向最长国道207国道交汇处,东西向沪汉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汉—重庆)与二广高速公路(内蒙古—广东)交汇处,蒙华铁路与长江两条货运大通道交汇处,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达海的门户,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承东启西、联接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伴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蒙华铁路于2019年全面建成和荆江航道的综合整治,荆州正在加快建成集“铁、公、水、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通道。

铁路:现有汉宜高速客运铁路、焦柳铁路,在建蒙华重载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规划武贵高速铁路、荆岳高速铁路、荆荆客专。

公路:高速公路:“二环三横六纵”市域快速通道(“二环”即沙公高速南延线、江北高速东延线、二广高速改线等,沙公高速、沪蓉高速和襄荆高速的中心城区内环,荆州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公铁两用桥的高速公路跨江外环;“三横”即沪渝高速、江南高速、江北高速+洪监高速;“六纵”即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荆州段、随岳高速、潜石高速、沙公高速、二广高速、枝江至石门高速荆州段)。

普通公路:207国道、318国道、351国道、荆松一级公路、荆当一级公路、荆监一级公路等。

航空:荆州民用机场将于2020年初建成通航,荆州中心城区1小时车程可达宜昌三峡机场,2小时左右车程可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水路:长江黄金水道穿越荆州境内483公里,荆州(盐卡)港是长江中上游仅次于武汉、重庆的第三大综合性港口,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集装箱运输能力60万标箱。

地形地貌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海拔500米左右。

气候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年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水文

荆州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荆州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水资源

荆州市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水库占5.4%。

土地资源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生物资源

荆州市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荆州常住人口为523118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691707人相比,减少460527人,下降8.09%,年平均增长率为-0.84%。

地区

常住人口数

全市

5231180

荆州区

563398

沙市区

504893

荆州开发区

190084

江陵县

278192

松滋市

654762

公安县

747134

石首市

473707

监利市

1120822

洪湖市

698188

荆州市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人口数/人

比重/%

总计

5231180

100

0-14岁

794616

15.19

15-59岁

3197297

61.12

60岁及以上

1239267

23.69

65岁及以上

866283

16.56

全市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有10225人。

荆州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呈小聚居、大分散特点。2019年末,全市有少数民族5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土家族、回族、蒙古族和满族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成立于1985年,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4700人,占总人口的28%,为全省重点插花贫困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成立于1997年,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8258人,占总人口的57%,为全省重点插花贫困乡。全市有5个少数民族村(社区)。荆州区新垸回民村,总人口971人,其中,回族人口498人;沙市区迎喜回族街,总人口5312人,其中,回族人口2555人;松滋市西斋回族社区,总人口1980人,其中,回族人口750人;公安县毛家港镇青羊岗土家族村,总人口2037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043人;石首市槐树堤回族社区,总人口6416人,其中,回族人口1580人。

经济

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69.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3.02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6.24亿元,下降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9.78亿元,下降4.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7.3∶37.1∶45.6调整为19.1∶34.0∶46.9。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3.3%、15.3%、26.6%、0.7%。

价格运行保持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9%,衣着价格下降3.4%,居住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2%。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截至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0.05万户,同比增长5.4%,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达7.21万户,同比增长6.3%。全市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8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22万户,个体工商户3.5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62户。

第一生产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4.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

粮食产能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449.82万吨,比上年下降0.3%;粮食种植面积707.08千公顷,增长0.7%。%。优势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全市油菜籽产量50.49万吨,比上年增长16.6%;棉花产量2.82万吨,减少25.8%;蔬菜产量313.80万吨,增长0.2%;园林水果产量49.11万吨,增长6.8%。

畜类生产有所下降,禽类养殖保持稳定。全市生猪出栏209.42万头,比上年下降29.7%;家禽出笼6241.47万只,下降2.3%。肉类产量24.84万吨,下降18.5%;禽蛋产量18.91万吨,增长11.3%。

水产品生产形势趋稳略增。全市水产品产量113.18万吨,比上年增长0.9%。

第二生产

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4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下降22.9%;集体经济增长1.3%;股份制经济下降8.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长1.6%。轻工业下降9.7%;重工业下降6.3%。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962.97亿元,比上年下降8.2%,产品销售率为96.3%。实现出口交货值81.47亿元,下降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9.87亿元,下降1.3%;税金总额52.54亿元,下降5.9%。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35亿元,比上年下降17.9%。房屋施工面积1156.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40.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53.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2.4%。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54.8%、27.4%、18.7%。分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27.4%,民间投资下降27.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7%。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31.5%。

商品房销售面积408.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42.77亿元,下降11.7%。

全市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14个,其中本年新增项目292个。

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4.49亿元,同比下降23.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57.45亿元,下降13.1%。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17.51亿元,下降22.9%;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66.98亿元,下降24.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15.86亿元,同比下降10.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86.11亿元,同比下降13.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0.99亿元,同比下降22.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4.82亿元,同比下降19.8%。

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7.13亿元,同比下降7.9%;餐饮外卖营业额快速增长,限上餐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0.68亿元,同比增长72.4%。

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进口2.40亿美元,下降28.4%;出口14.96亿美元,增长9.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4.39亿美元,下降2.9%。实际利用外资8684万美元,同比增长75.1%。

全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达40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24亿元,下降32.0%。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0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72.92亿元,比上年下降2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41亿元,下降24.4%。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7.36亿元,下降2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7.10亿元,同比增长12.6%。分支出领域来看,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分别增长49.1%、25.9%和24.2%。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01.55亿元,同比增长9.0%,比年初增加306.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663.36亿元,比年初增加286.7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91.70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289.0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899.03亿元,比年初增加124.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构团体贷款1292.58亿元,比年初增加164.87亿元。

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6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22亿元,下降1.4%;人身险保费收入126.76亿元,增长3.8%。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53.3亿元,增长3.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2.31亿元,下降1.8%;人身险赔付支出30.99亿元,增长6.9%。

交通运输

2020年,全市完成货运量1.59亿吨,比上年下降18.9%,货物周转量601.9亿吨公里,下降14.8%。完成客运量2321.0万人,下降56.7%,旅客周转量15.2亿人公里,下降48.1%。(以上均不含铁路数据)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428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714公里,同比增长24.4%;港口货物吞吐量3520万吨,同比下降9.4%。

政治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吴锦

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志红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2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5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和高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5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1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6所,小学389所,特校8所,幼儿园604所。共有在校生71.1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06万人,普通高中8.48万人,普通初中14.74万人,小学30.80万人,特殊学校1236人,幼儿园13.92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5.33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209人,普通高中7688人,普通初中14457人,小学14728人,特殊学校165人,幼儿园14019人。

科学事业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包含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达到458家,同比净增25家。其中高新制造业企业422家,高新建筑业企业3家,高新服务业企业33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35.98亿元,占GDP比重14.2%。其中规模以上高新增加值335.56亿元,同比下降4.3%。

全年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7项(省级及以上),争取经费2945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5项,登记技术合同交易63.1亿元,同比增长29%。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5356件,同比增长45.8%;发明专利授权总量240件,同比增长15.9%。

医疗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012家,其中医院69家,卫生院1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家。卫生机构人员427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3326人,卫生防疫人员761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34208张,其中医院床位23215张,卫生院床位842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1118张。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4元,同比下降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7元,同比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77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食品烟酒类人均消费7168元,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86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食品烟酒类人均消费3788元,增长2.9%。

全市社会养老保险费收入98.53亿元,其中: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34万人,征缴66.26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7.95万人,征缴26.4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0.95万人,征缴5.82亿元。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0.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72.98万人。

历史文化

荆州精神

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成为华人崇拜的“武圣”“财神”。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荆州人民展示的“大义大爱”精神,都成为荆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

民风民俗

关帝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日,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

龙舟节荆州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

方言

荆州地区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散有湘语和赣语分布。

方言区

方言片

分布地区

西南官话

成渝片

松滋市北部,如新江口、八宝、沙道观、涴市等镇

公安县北端,如埠河等镇

荆州区西部,如川店、纪南、李埠等镇

武天片

沙市区,如沙市城区

洪湖市大部,如王家湾、瞿家湾、峰口、新堤等镇

常鹤片

公安、石首、监利、江陵四县市大部。

松滋市南部,如洈水、纸厂河等镇

赣语

大通片

洪湖市、监利市部分乡镇,如燕窝等镇

湘语

长益片

监利市、洪湖市部分乡镇,如柘木、白螺、螺山等镇

风景名胜

综述

荆州又称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屡毁屡建,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区的荆州古城历史风景旅游区,其中包含景点:荆州古城墙,东门风景区,金凤广场,图腾柱,九龙桥,九龙渊公园,关公义园,南门景区,关帝庙,关羽祠,荆州博物馆,荆州文博园,荆州古玩城,三义街,大北门景区,太晖观,九老仙都景区,江陵盆景园,明月公园,张居正故居,铁女寺。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500多件(套)。

市区内景点:中山公园,章华寺,文湖公园,玉桥游乐园,滨江公园,万寿宝塔,菩提寺等,周边景点包括:长湖湿地保护区,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郢城遗址,熊家冢遗址博物馆,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辽王墓,北闸风景区。

主要景点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已经联合中国七大古城墙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

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

章华寺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由古建筑开元观、陈列大楼、珍宝馆、考古修复大楼、文物保管大楼、楚乐宫和办公楼等组成。

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清时重修,现存山门、雷祖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建筑物,是一组基本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陈列大楼是一幢三层大屋顶琉璃瓦仿古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珍宝馆为前后三重庭院式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有工作人员10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研究所、文物勘探大队、陈列部、宣教部、文物保管部等业务机构。隶属于荆州市文化局。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地县级十佳优秀博物馆,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点。

关公义园

荆州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荆州市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规划用地面积228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义”为主题,以多种方式生动展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园内矗立着世界最大体量关公青铜雕像,是世界和平艺术家、当代艺术大师、“福娃之父”韩美林的收山之作。

雕像总高58米,寓意关公一生度过了58个春秋,重1200余吨,内部采用钢构固定,外贴4000多片青铜片。关公圣像双目微醺,不怒而威,侧身迎风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长大刀,整个身躯如山峦般屹立。

2020年10月8日,据住建部网站消息,近期,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发布通报。通报称,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结合职责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荆州市做好巨型关公雕像项目整改。

黄山头森林公园

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7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坐落于武陵山余脉延伸的黄山,北枕长江,南抚洞庭,地处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的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

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

荆州园博园

园博园占地1500亩,分为6个片区,展现“辉煌荆楚,水乡园博”主题,共设17个市州展园、10个县市区展园和16个园林作品展园。以“楚韵”为主题的市州展园,主要依据“音韵”“花韵”“文韵”“风韵”,分别表达楚国音律、楚辞艺术、楚国文字和楚国服饰文秀等内涵,展现湖北特色地景、荆楚特色文化。以“楚耕”为主题的县市区展园,以荆楚鱼米水乡文化为载体,充分尊重场地原有自然肌理,利用“渔情”水中游庭、“乡忆”水乡聚落、“耕技”水车栈道等景观节点。包含友城园、大师园在内的园林作品展园,以“楚艺”为主题,围绕荆楚文化中的青铜器、玉石、漆器、织绣等传统工艺打造特色文化节点,讲述楚文化作为“九州一脉”的文明演进故事。

地方特产

综述

荆州的美食很多,其中通常有荆州鱼糕、鱼丸、千张扣肉、皮条鳝鱼、冬瓜鳖裙羹、珍珠糯米丸子、江陵八宝饭、公安牛肉、松滋杜婆鸡、石首笔架鱼肚、洪湖莲藕藕带、洪湖野鸭。小吃:早堂面、公安锅盔、公安豆皮、米丸子、元豆泡糯米、黄家堂牛肉米粉、小胡鸭等。

荆州鱼糕

鱼糕,作为荆州/沙市地区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荆州鱼糕”是用白色鱼肉制作的,可用红色鱼肉炸鱼丸子,和鸡肉、猪腰子、猪肚烩菜,成为荆州宴席名肴。

千张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猪肉为原料,经煮炸,上红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数多,故名千张扣肉,又名梳子肉。

冬瓜鳖裙羹

冬瓜鳖裙羹是以鳖(又称甲鱼、团鱼、脚鱼)的裙边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种汤。其制法讲究,选料精细。先将裙边肥大的鳖宰杀后取下裙边切成块状,以旺火爆炒,再加鸡汤和调料煮,然后放入嫩冬瓜块清炖,直至鳖裙溶烂。

油炸藕丸

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经洪湖时,当地州官为敬奉天子,要厨师们拿出绝技,让天子吃藕不见藕。厨师们寻思各自的拿手好戏,其中一个厨师想起饥荒之年以藕充饥,把藕捣碎后做藕丸吃的事,于是五味调合,精烹细作。乾隆皇帝吃了,龙颜大开,回京后将油炸藕丸定为御膳。

荆州八宝饭

荆州八宝饭原是清代的一位御厨从宫廷出来后,到荆州城开设饭馆流传下来的。这种八宝饭用红枣、莲子、苡米仁、桂元内、蜜樱桃、蜜冬瓜条、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烩八宝”。吃到口里,觉得润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腻,甜而不厌。

早堂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传统早点,已有百年历史。关于早堂面的来历,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故得此名。

著名人物

楚庄王:熊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楚威王: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张居正:于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内阁首辅,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参加郡试时,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为居正。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

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他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欧阳山:(1908—2000),现代作家。原名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等。1908年12月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城市贫民家里。因家境贫寒,几个月时被卖给姓杨的人家。从小便随养父四处奔波,在外流浪,接触过很多下层社会的穷苦人。16岁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著有作品《玫瑰花残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锦》、《一代风流》、《三家巷》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傅自应:湖北省荆州市监利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现任江苏省副省长。

贺炳炎:湖北荆州市松滋人,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张风波: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家。1957年生于荆州。中国首位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专心钻研国际最新成果,致力于经济、尤其是金融的现代化管理。在国内外出版十多部著作。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Books LLC于2010年5月编辑出版了经济学家人物传记《经济学家指南》。这部1166页的巨著汇编了享誉国际的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张风波及6位欧美经济学大师名列书名。

唐良智:男,汉族,1960年6月出生,湖北荆州洪湖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现任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袁泉:1996年袁泉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与章子怡、梅婷、刘烨成为同班同学。上中戏时,袁泉就与第五、六代导演滕文翼、霍建起等合作了《春天狂想曲》、《蓝色爱情》、《上海纪事》等影片,其中《春天狂想曲》获得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上海纪事》获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蓝色爱情》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同时获得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2002年,电影《美丽的大脚》让这位只有25岁的女孩再次夺走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周莉: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中,湖北荆州女孩周莉饰演的名厨玉雏儿让观众眼前一亮。周莉199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3年,周莉凭借电影《风雨十二年》中“宋庆龄”一角获得了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中的郑奉仪,也是周莉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曾黎:湖北荆州沙市人,中国内地著名女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毕业,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静、张彤、李敏并称中戏“八大金钗”。中戏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烟雨红颜》、《东西奇遇结良缘》、《江山为重》、《男才女貌》、《归途如虹》、《理发师》、《妯娌的三国时代》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夏梓桐:原名陶蕊,湖北荆州沙市人,中国内地新生代女演员,200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2009年参加国际旅游小姐大赛荆州赛区并代表荆州赛区进入湖北赛区荣获国际旅游小姐湖北赛区亚军,同年代表湖北赛区荣获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慈善小姐荣誉,因此被香港星皓公司相中,2010年香港星皓投巨资邀请周润发、甄子丹等15位明星大腕打造《大闹天宫》夏梓桐作为星皓力推新人以女一号”九尾狐“闪亮登场,一时间在娱乐圈中瞬间引爆,并以22岁年纪进驻香港杜莎名人蜡像馆,超越阿sa(蔡卓妍)23岁进驻的记录,成为进驻该馆最年轻的女演员。

李乐成:湖北荆州市监利人,男,汉族,1965年3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曾经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现任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谌龙:湖北荆州人,中国羽毛球队主力队员。2000年进入厦门队,2006年6月9日进入国家队二队;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单冠军。他以优异的表现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2016年8月20日,谌龙获得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

城市荣誉

名称

获奖时间

颁发机构

长安杯

2017年9月

中央综治委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9年中国地级市百强第70名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8年

全国校足办、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森林城市

2019年11月15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第72

2019年11月25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0年10月20日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0年12月25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1年1月6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该文章由作者:【彩虹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