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群团组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管辖;同时,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指导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开展工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全部工作;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贯彻党管青年原则,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维护和发展全国各族青年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青团(群团组织)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源头,主要是青年群体。即青年群体的形成是青年团产生的组织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青年团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青年团产生的理论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新的觉醒,由“五四”开始的青年运动的实践,是青年团体产生的重要条件;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青年运动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青年要求改造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为理论指导的青年政治团体,成为历史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青年运动相结合,是青年团产生的重要条件。十月革命及俄国共青团的影响是中国青年团产生的外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直接缔造了青年团,而且为青年团的建立提供了领导保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要求改造社会的呼声响彻祖国大地,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宣传新思潮、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一年时间,就出现400多种。其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倾向就有200多种。在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到民间去,在工人中开办学校,组织工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创建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同时,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很多青年对旧社会不满,要求思想解放。他们脱离家庭和学校,探索改造社会的新道路。从自发的革命意识到自觉的革命行为,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组织动员。因此,中共早期组织成立后,随即组建了青年团早期组织。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上海首先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党的早期组织的筹建过程中,共产党的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陈独秀便指派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派出了许多党员去加强对各地团的早期组织的领导工作。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开幕,中国共青团正式成立。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发表了《大会宣言》,并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继上海青年团早期组织成立之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别在李大钊、董必武、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即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且将它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派出了许多党员去加强对各地团的早期组织的领导工作。这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的张太雷从莫斯科归来。他带回了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指示。中共中央局随即决定由张太雷等人主持正式建立青年团的工作。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千多人。

正式成立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开幕。中共领导人陈独秀、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演说。大会举行了8次会议,于5月10日闭幕。会议完成了青年团的创建工作,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并且一致决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明确宣布,坚决拥护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青年团要努力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好推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工作。大会闭幕后,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团员和青年参加帮助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选派团员和青年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和农民讲习所学习。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施行,使二七罢工后处于低落状态的群众革命运动迅速走向高涨,青年团中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于1923年10月创办了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共四大闭幕后的第四天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决议案》为会议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中共四大精神,动员全团准备迎接中国革命的高潮。会议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确定了团的工作任务,依照新的《团章》选举产生了青年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发表了《大会宣言》,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5月10日至16日,中国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会后,以任弼时为核心的团中央为了维护党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坚持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斗争。8月12日,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共青团在汉口召开了驻汉口全体中央委员会议。会议决定全团要坚决贯彻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总方针,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协助党做好开展武装斗争的工作。

1928年7月12日至16日,中国共青团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共六大的有关决议和中国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团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通过了7项决议案和团在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大纲》以及新的《团章》。共青团五大召开后,团组织逐渐实现了工作方针的根本转变。

顽强奋斗

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共青团对自身组织实行根本性的改造,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

1937年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正式成立了由冯文彬担任主任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都普遍建立了青年救国会组织。

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会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的主持下,拟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并且在1946年12月5日向各个解放区发出。从1946年9月下旬开始,中共中央青委便根据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延安地区选点开展试验建团工作。1946年10月以后,在延安的冯庄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在延安丰足火柴厂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工厂团支部;在延安的行知中学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学校团支部,这也是人民解放军中的第一个团支部。于1946年12月24日正式建立的山东省莒南县金沟官庄团支部是山东省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团支部,同时也是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工作中产生较早的团支部。

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出现人民军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以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土地会议及与之相伴召开的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土改中把青年团下层组织形成起来”,要求各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扩大团的试建工作。

1948年9月,中央团校在河北省平山县两河村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488人在小山村的树林中,席地而坐,以膝盖当书桌,开始了从事青年团工作前的理论学习生活,从他们当中走出了新中国第一批经过专门培训的青年团干部。12月20日,复刊后的第一期《中国青年》出版发行。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时还公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2月18日,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为主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宣布成立,并且在当天立即召开了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议,开始了筹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团的工作纲领和章程,以及关于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选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

建国之后

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这时全国团员数量已经达到900万人。这次会议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修改了《团章》,会议最后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1955年9月20日至28日,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青年建设祖国的热情,表彰优秀青年,传播先进经验,青年团召开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7年,在全国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共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青年团为了召唤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于5月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4年6月11日至29日,在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好转和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全国青年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号召全国青年“一定要发扬我们革命前辈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贡献出一切力量,充当社会主义的突击队。”

“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中央于1978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并且在同时组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团十大筹委会的领导下,于7月恢复了停办12年的中央团校,并且在8月10日举行了复校后首批学员的开学典礼;接着,于9月11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复刊,于10月7日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复刊。

1978年10月16日,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的具体组织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大会听取、讨论和通过了团十大筹委会主任韩英所作的题为《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听取、讨论了胡启立所作的《关于修改团的章程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会议最后选出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大会于10月26日闭幕。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从1969年4月提出的全面恢复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次会议是一次动员全国各族青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长征的誓师大会,是共青团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即将开始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大会。

1979年2月19日至2日24日,为了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全面地贯彻和落实,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团省、市委书记会议。会议决定,共青团组织要以四化为中心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共青团组织要从以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移到以参加生产建设活动为主的方面来。会议要求要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统一全团的思想,要求广大团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做到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切实把共青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2年12月20日至30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共青团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动员全团和全国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好改革开放事业的排头兵。大会讨论修改了团的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委员会。

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为全国人民确定了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主要政策措施,提出了经济改革的设想和步骤,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共青团在当年11月召开了团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和带动全国各族青年在“七五”期间建功立业、做四有新人的决定》,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举改革旗帜,创四化大业,做四有新人,为全面完成“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而英勇奋斗。

1988年5月4日至8日,共青团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十三大的精神,召开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和《关于实行团员证的决议》,确定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青团代团歌,选举产生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1993年5月3日至10日,为了贯彻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6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团十三届中央委员会。5月10日大会闭幕前,共青团十三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新的团中央领导机构。12月5日至7日,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且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使全团有了具体落实共青团十三大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蓝图。

1994年11月23日至25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团十三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了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带领亿万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成才”的要求,确定了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推进共青团的建设的工作方针,同时审议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团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围绕青年的根本利益,把育人与建功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青年服务体系和巩固调整发展基层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年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团的建设。

1998年6月19日,为了动员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召唤,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国共青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最后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并选举产生了由177名中央委员和11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12月召开的共青团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团十四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纲要》提出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新的世纪

2003年7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主题,并在团章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12月,共青团十五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青团工作战略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还从青年思想教育、青年参与、青年发展、青年事务、青年组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2004年12月,共青团十五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问题。

2005年12月,团中央召开了团十五届四中全会,对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6年12月,团中央召开了共青团十五届五中全会。

2008年6月10日,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上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团章。

2013年6月17日至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团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共青团的行动指南;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领导机构。

2018年6月26日至3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共青团的行动指南。

业务资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新时代的基本任务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踊跃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资产管理

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团员交纳的团费、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关于青少年事业的经费和团的工作经费、正当的社会资助和团组织的其它合法收入。团费的交纳和管理使用办法由中央委员会统一规定。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党的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徽上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为金色。红为正红,金为大赤金。“中国共青团”字体为毛体。

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精神文化

宗旨

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职责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适应现代管理方式,诚实劳动,勇于创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

地位

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作词:胡宏伟,作曲:雷雨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社会评价

共青团组织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自觉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推动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沿着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方向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组织带领广大青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赤诚奉献,开创了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践充分表明,共青团不愧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不愧是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不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评)

自建团以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共青团组织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共青团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求,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奋发改革、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团的政治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政治站位切实提高,政治功能更加凸显,紧紧跟党走的行动更加自觉。思想政治主旋律更加高扬,团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严治团取得扎实进展,青年生力军作用更加彰显,共青团伙伴队伍日益壮大,青年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共青团在改革新征程中展现出新的时代面貌。(《人民日报》评)

中国共青团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共青团积极应对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努力增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党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光明日报》评)

中国共青团始终牢记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推动中国青年运动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舍生忘死、抛洒热血,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时间赛跑,冲到生产劳动最前线,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再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代青年用满腔热血、奋斗激情和聪明才智谱写出一首首壮美的青春史诗。(《求是》评)

中国共青团上下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根本方向,坚持刀刃向内,突出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有序有力推动团的改革全面落地。中国共青团一定会以“改革再出发”的精气神,勇于自我革命、奋发务实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新的更大的荣光。(《中国青年报》评)

该文章由作者:【罗雅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