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以“城建”命名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n学校始建于1983年,前身是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n截至2018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73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多元,教学实验室(中心)96个;纸质藏书155.5万多册,电子图书61.2万多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5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面积近11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职教职工1378人,全日制在校生207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5600余人。/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河南城建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
1993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已并入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分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升格本科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
200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
2012年4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
2018年3月,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土木工程(合作办学) | 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文理)、市场营销(文理)、旅游管理(文理)、财务管理(文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城市管理 | 建设工程管理(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合作办学) | —— |
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文理)、建筑设计(文理) | 建筑设计(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 | 工程测量技术(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文理)、环境设计(文理)、产品设计(文理)、动画(文理)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 —— |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
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园林 | —— |
河南城建学院数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金融数学 | —— |
河南城建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文)、翻译(文理) | —— |
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 | 法学(文) | —— |
河南城建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 | 建筑工程技术(文理)、建筑工程管理(文理)、建筑设计技术(文理) |
河南城建学院体育教学部 | —— | —— |
河南城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 |
参考资料: |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部,开设有5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n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76人,其中专任教师10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73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59人,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56名。/n
硬件设施
图书馆/n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是一个专业性的高校图书馆。始建于1985年,1992年建成4178平方米的图书馆楼,1999年建成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2000年建成电子阅览室,开始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2005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
教学建设
办学成果/n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精品课程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其他创新平台3个。近三年来,承担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83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7项;出版著作、教材192部;发表论文被SCI、EI、ISTP、CSSCI收录221篇;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68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共计458项。近年来,先后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四个专业评估,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为一本招生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开展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与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华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n
所获荣誉/n
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在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河南教育品牌大型调查中,被评为“河南最具公信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学校。2013年荣获年度“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6年荣获“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和“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称号。2016我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n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承担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3项;出版著作、教材320部;发表论文被SCI、EI、ISTP、CSSCI收录831篇;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0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136项。/n
科研设施
类别 | 名称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城镇先进环保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煤盐资源高效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土木减灾防灾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智能输配电与功率变换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煤盐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省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平顶山市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 | |
高分中心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平顶山分中心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煤盐高效利用及新能源材料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 | 平顶山市设计创新综合应用重点实验室 |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道路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建设行业数字建造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健康食品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尼龙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专用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物联网综合创新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智慧能源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平顶山市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学术资源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有馆藏纸质藏书150万多册,电子图书60万多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5个,纸质报刊1400余种,过刊合订本3.1万册。拥有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城市规划》、《博、硕士论文》、《银符考试系统》、《网上报告厅》、《外文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21个。重点收藏了建筑、计算机、环境、城市规划、数理化等学科的书刊资料,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具有城市建设特色的藏书体系。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不断扩展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2011年以来,先后与英国高地群岛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在校生1227人。/n
学校荣誉
2021年12月3日,河南城建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入选增补2021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拟立项名单,并予以公示。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不断扩展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2013年以来,先后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开展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1166人。
政学产研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建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河南省城镇综合设计研究院、百城建设技术研究院,搭建了坝道工程医院河南城建学院分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数据平顶山分中心,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监测中心、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尼龙产业技术学院、BIM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心、豫信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n
厚德、唯实、博学、慎思/n厚德——厚:优待、推崇、重视;德:道德、品行、政治品质/n《庄子》说,“厚德载物”;《春秋传》指出:“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世说新语》中讲“百行以德为首。”《大载理记》讲:“行德则兴,背则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n唯实——唯:是指独有;实:是指客观现实/n“唯实”“实事求是'的浓缩。“实事求是”一词原出自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道:“务得事实,每真是也。”韩非子认为:“巧诈不如拙诚。”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而魏源则痛声疾呼:“以实事程功实,以实功程实事。”/n博学——博:多,丰富;学:学问,知识/n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好仁不好说·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共蔽也贼,好不好学,其蔽也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中庸》指出“博学之,审问之。”/n慎思——慎:谨慎、细心,思:思考、研究/n《中庸》中指出“慎思之,明辨之。”孔子在《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n
校徽/n
徽标的设计立足办学特色,从校名汉语拼音字母提炼出两个基本造型元素“C”和“J”,经过重构形变,形成徽标的主体图案。配以中英文校名和一组3个同心圆,组成徽标的总体形象。/n“C”代表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J”代表城市建筑群,象征城市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突出反映我校的城建特色。/n“C”的造型有“沧海”之意,“J”的造型有“云帆”之蕴,寓意学校像扬帆远航的云帆,破浪前行。/n徽标内圆为海蓝色实心圆,象征校训“厚德,唯实”;实心圆向外分层扩展形成浅色同心圆环,蕴含“博学,慎思”。/n徽标外环上半部采用中国传统书法毛体字“河南城建学院”,表示建设现代大学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徽标外环下半部采用标准英文校名,表明办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理念,期望学校融入现代国际潮流并声名远扬。/n
校歌/n
河南城建校歌河南城建学院校歌/n作词:集体/n作曲:朱敬修/n尧山俊秀,班墨流芳,中原文化源远流长。/n厚德博学,理想在这里铸就;/n知行合一,事业从这里起航。/n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筑广厦,建桥梁,放飞梦想。/n啊,河南城建,志存高远写华章。/n尧山俊秀,班墨流芳,中原文化源远流长。/n厚德博学,理想在这里铸就;/n知行合一,事业从这里起航。/n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筑广厦,建桥梁,放飞梦想。/n啊,河南城建,志存高远写华章。/n啊,河南城建,志存高远写华章。
社团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挑战杯”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举办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生英语、测量技能等大赛,邀请校内外名家学者开设各类学术讲座,举办辩论赛、读书节、社团活动月、宿舍文化节、河南城建学院啦啦操大赛、河南城建学院校园厨艺大赛 等活动,增设科普知识、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与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有关的选修课。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11月。截至2012年,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共有31个学生社团,涵盖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体育类、文艺类等各方面。
志愿服务
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9年3月,接受共青团河南城建学院委员会及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组织多次爱心支教、帮扶孤寡,文明宣传、法律援助、义务维修等多次志愿者活动及历次在平顶山举办的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
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首届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省委领导孔玉芳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会员单位参加了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对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南城建学院光翼支教服务队荣获首届“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院团委书记米启超当选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李红亚老师、周峰明同学、郭文帅同学荣获首届“河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n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张惠贞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召东 |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 许朝民 |
党委副书记 | 王靖 |
纪委书记 | 刘守勇 |
副校长 | 贺国营、杨风岭、宿金勇、周颖杰、吴晓红、陈松涛 |
该文章由作者:【一轮明月照西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