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汉语汉字)

翔,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xiáng,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是旋转着飞;引申指翔游,又引申指行走时伸出两臂,像鸟飞一样;还可通“详”“恙”等。

字源演变

翔,形声字。从羽,羊声。形旁羽为鸟羽之象,表示翔的本义与鸟羽有关;声旁羊是羊牲之象,于翔表音,翔与羊并阳部。翔的源头、声首、初文是羊,后乃为造专字。《札迻·琴操·文王受命》“望来羊兮”,孙诒让按“羊当作翔”,《诗·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诗·齐风·载驱》“齐子翱翔”、阜阳汉简《诗》并作“羊”,是古羊今翔之明证。先秦文献已使用此字,但小篆以前的古文字资料迄今未见,《说文》始收录,隶变后楷书作翔,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

翔的本义是旋转着飞。《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引申指翔游。汉刘向《九叹·忧苦》:“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引申指行走时伸出两臂,像鸟飞一样。《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步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还可通“详”“恙”等。

详细解释

词性

释义

例句

动词

回旋而飞、高飞。

《文选·张衡〈西京赋〉》:“翔鹍仰而弗逮,况青鸟与黄雀。”薛综注:“翔,高飞也。”

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花月痕》第三三回:“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

特指鸟飞时翼直刺不动。

《淮南子·览冥训》:“翱翔四海之外。”高诱注:“翼一上一下曰翱,不摇曰翔。”

行步、游翱。

《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王逸注:“言己在山泽之中,思虑愤积,一哀一乐,故游江水之中洲,安意歌吟,自宽慰也。”

三国魏曹植《泰山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字。”黄节注:“翔,犹游也。”

行走时张开两臂。

《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郑玄注:“行而张拱曰翔。”

腾踊,多指物价上涨。

《新唐书·沙陀传》:“议者以灵武迫吐蕃,恐后反覆生变,又滨边益口则食翔价。”

形容词

通“详”,安详。

《吕氏春秋·去尤》:“《庄子》曰:‘以瓦殶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许维遹集释引孙锵鸣曰:“翔,《释名》:‘佯也,言仿佯也。’犹安详之意。”

通“详”,详尽。

《汉书·西域传》:“自宣元后,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翔实矣。”

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礼》:“视礼巧翔,其睘元吉。”

通“祥”,吉利。

《易·丰》:“丰其屋,天际翔也。”

《论衡·是应》:“翔风起,甘露降。”

汉孟郁修尧庙碑:“翔风膏雨,即时大降。”

动词

通“恙”,忧患。

《穆天子传》卷三:“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绕圈飞行。  【组词】:「飞翔」、「滑翔」。

翔,回飞也。从羽,羊声。似羊切

说文解字注

翔,回飞也。

丰其屋,天际翔也。——《易·丰》

《释鸟》:鸢乌丑,其飞也翔。郭云:布翅翱翔。《高注淮南》曰: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曲礼》:室中不翔。郑曰:行而张拱曰翔。此引伸假借也。按翱翔统言不别。析言则殊。高注析言之也。夏小正。黑鸟浴。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此所谓翼上下曰翱也。

从羽。羊声。

似羊切。十部。按古多读如羊。

康熙字典

《广韵》似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徐羊切。?音详。《说文》:回飞也。《尔雅·释鸟》:鸢乌丑,其飞也翔。注:布翅翱翔。《易·丰卦》:天际翔也。《诗·郑风》:河上乎翱翔。

又《礼·曲礼》:室中不翔。注:行而张拱曰翔。

又《礼·玉藻》:朝廷济济翔翔。注:庄敬貌。

又《礼·三年问》:过其故乡回翔焉。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前弱则俛,後弱则翔。注:翔,回顾也。《集韵》:通作鴹。

该文章由作者:【旺旺大礼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