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基,1953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苏扬州,药物代谢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基于1977年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1993年获得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广基一直致力于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教学工作。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3年4月26日,王广基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73年9月—1977年9月,就读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11月—1984年9月,赴英国剑桥及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学习药物代谢动力学,回国后任讲师。
1991年4月—1993年7月,就读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毕业并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8月—1995年10月,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2013年,担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广基为“863”重大专项“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全国牵头人,在中国中国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体系,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促进了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
创建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新理论及新模型,为靶点在细胞内药物及纳米制剂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中国中药新药研发现代化与中药国际化进程。
人才培养
2008年,王广基指导的博士生郝海平的博士论文《丹参酮IIA的体内外处置与作用靶点发现》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王广基作为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他也是教育部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唯一)。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2006年 | 第九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二等奖 |
2007年 | 第二届归侨侨眷“科技创新人才奖” |
2008年 | 第二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特等奖) |
2009年 | 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 |
2012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 |
2013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4年 | 江苏省医药科技奖医药科技突出贡献奖 |
社会任职
曾任职务
2008年3月—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3月—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8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现任职务
2021年1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长。
2021年5月,成渝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特聘顾问。
人物评价
王广基为学科发展、创新药物研发、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科大学人事处评)
王广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推动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单成分”向“多成分”、从“宏观”向“微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广基教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他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祖国药学事业,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勤奋躬耕,锐意进取。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提携后学。(何梁何利基金评)
人物影响
2008年,王广基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获奖金全部用于资助南京市一中春蕾班的20名女高中生,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之梦,被评为南京市“春蕾圆梦工程”先进个人。
该文章由作者:【太空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