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劳动法(法国最新劳动法)

法国最新劳动法规定,晚上6点后到早上9点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时间,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仅为35个小时,此外员工每年还必须配至少5个星期的带薪假期。

法国新劳动法(法国最新劳动法)

法律规定

法国最新劳动法规定,晚上6点后到早上9点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时间,公司将不允许向员工发送邮件,也不可以向员工打电话。在法国,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仅为35个小时,此外员工每年还必须配至少5个星期的带薪假期。实际上,在法国,新劳动法实施之前,晚间9点到次日凌晨6点加班,原则上便属于违法行为。法国知名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位于香榭丽舍大道的旗舰店夜间加时营业,被定为违法行为,勒令其在21点后关门歇业。

法国新劳动法并没有将公司的高管们纳入保护范围。就是说,公司高管们还得需要下班后处理繁杂的公司事务。依法保障职工权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让职工有说“不”的意识。只有多角度给职工话语权注入能量,才可避免因法律常缺位,而让职工吞下被老板“欺负”的苦果。

在羡慕法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同时,不得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莫说带薪休假,在一些私人企业甚至事业单位,加班加点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而加班加点不给加班费、节假日加班不按劳动法支付工资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

据报道,法国新劳动法并没有将公司的高管们纳入保护范围。就是说,公司高管们还得需要下班后处理繁杂的公司事务。“谁让高管们的工资是普通员工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呢?”这与我们身边的情况正好相反。

当然,只是羡慕法国员工的优越待遇还不行,还必须向人家看齐。依法保障职工权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让职工有说“不”的意识。只有多角度给职工话语权注入能量,才可避免因法律常缺位,而让职工吞下被老板“欺负”的苦果。

具体要求

外企也须遵守

法国这项新的劳动法规定,在晚上6点之后在IT或咨询等业务公司工作的人员回复工作邮件、工作电话和工作短信都是不合法的。

据报道,这项禁令不仅仅包括法国本土的公司,即便是Google、德勤和普华永道等外企在巴黎的办公室也必须遵守此规定。

科技拖长工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开始进入人们非工作时段的生活。此项新协议便是对“数字时代”新工作方式的一种约束。

法国的公司将不得强迫员工在下班后通过邮件或电话处理工作。

高管不受新法保护

这项新劳动法的保护下,法国员工们可以自由得在下班后关闭手机,公司必须确保他们的雇员在毫无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在办公桌前查阅与工作相关的邮件或文档。

避免总在工作

法国经理人联盟主席米歇尔·德拉·福斯表示:“我们必须测出数字时代的工作时间。我们承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加班,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工作时间和短暂休息,避免总是在工作。”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项新劳动法并没有将公司的高管们纳入保护范围。这也就是说,公司高管们还得需要下班后处理繁杂的公司事务。

历史沿革

延伸阅读:在法国加班为何惹麻烦

在法国人的理解中,加班有罪是因为对不加班的人构成了不平等。这一逻辑可从历史中寻根溯源: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平等的理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国逐渐建立起“均贫富”的高福利制度。值得肯定的是,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并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把强大的保护伞。

然而与此同时,这一制度对“平均”的过分强调,却对法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工时短、待遇高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僵化的用工制度令企业失去竞争力,并导致很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将工厂外迁,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又要多征税来发放失业救济,但高税收会加剧企业的生存压力,于是越发不敢雇佣工人。

“我们混淆了平等与平均主义”——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这句话算是找对了法国的“病灶”。而他的观点也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不谋而合,在后者看来,法国需要一位强力领导人来推动社会朝着“少一些平均主义”的方向发展。

法国晚上加班违法

法国是全球工作环境最为轻松的国家之一,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仅为35个小时,此外员工每年还必须配至少5个星期的带薪假期。为了保护劳工的权利,法国还有严格的劳动法。

据法国现行法律,如无必要原因,每天晚间9点到凌晨6点加班,原则上属违法行为。法国严格的劳动法在去年苹果被罚款一事中得以体现,苹果去年由于让员工在夜间工作遭罚款。

2013年巴黎上诉法院还曾裁定,法国知名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位于香榭丽舍大道的旗舰店夜间加时营业违法,勒令其必须在21点后关门歇业。尽管200名员工中有50余人自愿轮值夜班至午夜或凌晨1点,但是法院的判决意味着,他们不但不能领到补贴,连饭碗都受到了威胁。

实际上,德国大众公司早在2011年就曾有类似的规定。该公司宣布他们会在员工下班后30分钟后停止发送工作邮件,直到其上班前30分钟才会发工作邮件。他们的这项提议随后被德国劳工部采纳。

社会评价

在法国“晚上6点后到早上9点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时间,公司将不允许向员工发送邮件,也不可以向员工打电话。”这则报道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疯转,网友吐槽。

然而,法国《回声报》原文是这样写的,这是由一家雇主协会“Syntec”与两家法国工会“CFDT”和“CGC”在4月1日签订的“谅解备忘录”,该举措是为了保障公司管理人员法定的每天11小时休息时间,这既不是强制性法规,也不包含其他行业工作者。

不知道是语言障碍还是以讽刺法国人懒惰为目的,被英国一些媒体断章取义之后,这则来自愚人节当天的可疑协议便成为了惠及所有员工的“新劳动法制度”。英国人转发报道的初衷还包括指桑骂槐,说英国员工被老板和股东们压榨云云。但稍微多一些怀疑精神便可查证,法国若出台如上新劳动法,怎么可能不引起主流媒体连篇累牍的解读?

饶是如此,法国早就以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严格的劳工保护制度闻名于世,且不说每周35小时工作制,和每年5个星期的带薪假期,根据法国劳动法,如无必要原因,晚间9点到次日凌晨6点加班,还有商店如果在星期天开门,原则上都属违法行为。这些深深浸透着平等观念与人权理念的法律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以来历代抗争的结果,也让法国作为福利国家的鼻祖自豪于世。

然而,在连续40年的政府财政赤字背景下,面对经济疲弱不振,法国政府固守原有的劳动福利是否还有必要,早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这也大概是英国媒体的这次乌龙事件反被法国媒体关注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急切想通过更多劳动提高收入的底层劳动者,则是有苦难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知名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香榭丽舍大街旗舰店,去年就被巴黎上诉法院裁定夜间21点后加时营业违法,尽管为数不少的员工表示自愿值夜班也不被允许。

被称为社会党右翼的法国新总理瓦尔斯上台伊始,还未来得及改革,便面临左翼同盟反对压缩福利的压力,表明在法国这样左翼思想深厚的国家,想动任何既有的奶酪都要掂量万分,也要让政治家付出巨大勇气。这也许并不是法国一国的困扰。

法国修订劳工法引发炼油厂罢工潮,汽油产量和交货受影响,全国各地加油站闹油荒。

该文章由作者:【吴天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