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卖骏马者是出自《战国策·燕策二》中的句子。
释义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n
作品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以后马价高了十倍
注释
1、比:副词,接连地。
2、莫:没有谁。
3、知:了解。
4、见:拜见,谒见。
5、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6、旦:天。
7、立:站立。
8、于:在。
9、言:交谈。
10、愿:希望。
11、子:你
12、还:通“环”,环绕。
13、顾:回头看。
14、一朝之贾: 一天的费用;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之:的。
15、乃:就 ,于是 。
16、去:离开。
17、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18、一旦:一天。
句译
1、人莫知之:人们不知道那是(一匹好马)。
2、人莫与言:人们不跟他交谈。
3、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
4、愿子还而视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
5、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也不知道他卖的 是 好马
6、去而顾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马)
7、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
8、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9、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过后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问题
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答:原因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因为人们认为:伯乐善于识马,如果伯乐都“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那说明这是一匹好马。也说明了权威的重要。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蜂拥:形容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
霎时间:很短暂的一段时间 ,形容非常迅速。
买马的人为什么会蜂拥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
答:因为伯乐本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追崇权威,以为伯乐相中的就是好马,就立即蜂拥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1)不要迷信权威,要有自主精神。
(2)有的人的确有真才实学,但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 伯乐至而增价,说明了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的去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出处
《战国策》又名《策》,相传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
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西、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依次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着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寓意含义
1、就个人的影响力而言,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权威来发现和举荐,权威的赏识认可能很大地提高个人影响力。2、就对待权威而言,一方面权威往往精通某一领域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应该尊重他们,但另一方面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他们,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3、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总之,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真正的权威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故事人物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古代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汉朝韩婴所着《韩诗外传》卷7中有名句“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朝韩愈《马说》一文中也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名句。
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
,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着《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该文章由作者:【彼得大帝改革】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