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2007年成为首批10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4年5月被确认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南京永利化工专科学校为永利铔厂的厂办校,历经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南京动力分校、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变迁,2015年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截至2015年12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占地面积49333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851.7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50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10万元;设6个教学系,48个高职专科专业;有教职工622人,全日制在校生9973人,其中留学生31人。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办学历史

1958年8月,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为了保障企业生产,承担培训和支援建设任务,建立了永利化工专科学校,由南化公司代管,当年学校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录取了一百名统招考生。

1959年5月,南化公司在磷肥厂教育科、永利宁厂教育科和所属工厂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学院列入国家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成立了相关专业的系部和教研组。

1962年秋,化工部决定撤销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并入山东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同年12月,技工学校迁入化工学院新校址。

1965年上半年,化工部决定南化技校并入南京动力学校,校名改为化工部南京动力分校。

1966年3月,南京动力分校从南京动力学校分立出来,改名为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同年6月6日,化校全面停课。

1968年,学校转化为南京化肥厂厂办校,更名为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学校在经调查研究,寻找到了一条为工厂培训新工人的办学思路。学校举办了省内的氮肥厂干部轮训班和全国性的冶金部烟气制酸训练班。

1973年,化校恢复招生和上课,学校重归南化公司领导,校名改为南化公司技工学校。

1974年7月,南化公司技工学校更名为南化公司化工学校。

1975年至1978年,南化公司工人大学与化校联署办公。

1976年秋,学校开设了石油化工专业。

1977年5月,江苏省委决定,在化工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学校设立了四年制本科化 机、有机、无机、仪表四个专业。

1983年5月,经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批准,南化公司化工学校更名为南京化工学校。

1987年11月,南化公司批准该校正式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8年11月,化工部教育司委派化工中专教育质量评估小组对该校进行评估检查。

1993年7月,学校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4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1998年3月26日,南化集团公司和省石化厅领导正式签署《交接协议》,学校由此划归省石化厅直接管理。

2000年5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化工学校升格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直管的一所普通高校。

2005年底,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并取得“优秀”成绩。

2006年6月,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

2006年10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化工职教集团。

2007年4月1日起,学院开始实施二级管理体制。

2010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

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15年2月16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及分工

职务

姓名

分工

党委书记

何学军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院长、党委副书记

张小军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

钱闻明

负责机关党总支、资产、资产经营、科创园、图书、档案、信息化、工会、离退休建设等方面工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黄华

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

杨青

负责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就业、安全保卫、团委、后勤服务、基建等方面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

赵旭升

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实训实习、国际合作、继续教育等方面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4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共建有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等3个教学部,一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高职专科专业。

学院

开设专业

化工与材料学院

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应用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精细化工技术、化妆品技术

生物与环境学院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药品生物技术、工业分析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商检技术

智能制造学院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类(中外合作办学)(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制冷与空调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装备技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

电气与控制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式培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

眼视光技术、会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航空与汽车学院

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工程造价、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647人,专任教师4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22人,占比达44.7%,具有硕博士学位385人,占比达77.6%,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达91%,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41%。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7人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9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4人,南京市“321人才”2人,业已建成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等五个层级的教师发展梯队,同时,聘请了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505人,形成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江苏省教学名师:许宁、丁志平  

全国化工职教名师(不全):许宁、张小军、潘传九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化工装备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徐建中,2010年获批)、精细化工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丁志平,2008年获批)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涵盖23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学校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309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4门,获国家和省级课件奖各1项;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主要参与完成3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6项、江苏省产教融合平台3项。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应用化工技术、工程造价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流管理(化工方向)  

江苏省品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  

江苏省特色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工装备技术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群、市场营销专业群、云运维与移动互联专业群  

国家级实训基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化工教学工厂

省级实训基地:化工生产技术实训中心、化工装备实训基地、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南京化工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单元操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工单元操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电工基础、化工原理、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制图、化工生产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化工单元操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学校荣誉

截至2015年12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共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2021年7月,该校“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拟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共建有校级“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2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6 家。2015年5月,与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机光电材料联合实验室”,南京市发改委批准学校“南京市有机光电材料合成技术工程实验室”为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5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知识产权转化、科技项目服务、发明专利授权较2014年增长15%以上,实现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1300万元以上,其中“四技”服务500万元以上;获得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23项,成果应用与转化142.501万元,申请专利120件,授权专利8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件,新增省部级奖项4项。学校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各2个。  

学术资源

据2016年3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6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中文现刊670多种,报纸近200种。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读秀图书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新东方英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等多种数据库。另外,图书馆拥有各类电子资源7298GB,其中有种类教育教学视频9000多种。馆藏文献以工科为主,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科等,形成了以化工、化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建筑、经济、艺术与设计为主的馆藏特色。 

 

文化传统

校徽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徽采用盾形徽章纹样,主色调定位于科技蓝。标志内元素由学校中英文名全称、1958以及水滴、书卷、腾飞的人的整合形态组成。  

校训

仁爱、求真、笃行、拓新  

校歌

追求卓越

陆志明等作词,张建华作曲  

古都北郊,江水滔滔,化工学府我为高。

永利历史传,旭东精神照。

团结互信又进取,争先把行业至高来创造。

言仁爱,传求真,身笃行,教拓新。

前驱英华卓荦,后起努力追踪,

念过去艰辛缔造,愿明朝校誉飘飘。

雨花芬芳,茉莉飘香,化工学府我为上,

业内人才送,域外美名扬。

严谨勤奋求真知,智慧把卓越人才来培养。

博学理,尚礼仪,重实践,振化工。

前驱英华卓荦,后起努力追踪,

念过去艰辛缔造,愿明朝校誉飘飘。

该文章由作者:【汤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