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1939年4月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美国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之一。大学读于霍夫斯特拉大学戏剧艺术系,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获电影硕士学位。
早年经历
1939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他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在参加校内戏剧演出时,他几乎什么都能干。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州电影学院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科尔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个人生活
人物轶事
他能飞快地吃下一盘牡蛎或一大块金枪鱼生鱼片,以致同桌的人几乎都吃不上。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一位胃口极佳的美食家,无论什么他都能有滋有味地尽情享受。他就像喜欢电影和书籍那样,喜欢鲑鱼点心和古巴雪茄。
电影《教父》的这位大腹便便的导演骄傲地把客人领进他在加利福尼亚纳帕河谷新修好的城堡,先穿过清凉的酒窖,里面贮藏着他用橡树桶装着成熟待饮的意大利卢比孔红葡萄酒;再走进一间小小的电影博物馆,这里存放着他的影片拷贝,还有这位“教父”的一张硕大无比的写字台;别具一格的礼品陈列室摆放着价格昂贵的科波拉T恤衫、科波拉面条、科波拉橄榄油、科波拉雪茄,但却几乎没有科波拉葡萄酒,因为这种酒供不应求,每个年度每一位购买者只能买一瓶。
这位大师有点轻微气喘,嘴上叼着很粗大的雪茄,他终于打开了通往他的密室的门。这是一间有空调设备的房间,空气湿度为60%,温度始终保持在22℃的恒温上。这里保存着在美国禁止的古巴蒙特克里斯托雪茄。
科波拉经常有朋友来访,演员丹尼·德维托就是常客之一,他比科波拉矮两个头,但同样身体肥硕、脑子机敏。德维托嘴上叼着一支哈瓦那雪茄,左手端着一杯1989年产的法国香摈,右手拿着摄像机,笑着将他的朋友科波拉在走动中吃掉一条小墨斗鱼的情景拍了下来。这次拍摄很令科波拉高兴,因为几个月来科波拉一直在节食,每天只靠生菜度比这对他来说太可怕了。
他的城堡经过三年的修葺终于完工,举行了盛大庆祝。修缮这座有127年历史的小城堡究竟花了多少钱,别人不得而知。但正如他拍片那样,一切预算费用都可能大大超支了。仅为用热带木材装修楼梯间,他就用了四名工匠,精雕细刻了一年多时间。科波拉家族成员几乎全都参加了庆祝活动,甚至连科波拉84岁的母亲伊塔利亚也来了,她当年是一位演员。科波拉满怀爱心地喂她吃着虾。花园里演奏着音乐,父亲卡迈恩曾为法国大导演阿贝尔。冈斯的影片《拿破仑》作曲。科波拉也不甘示弱,他甚至空运请来一个65人的交响乐队参加伴奏。
科波拉是一位被拉入数字时代的拿破仑式的巴洛克侯爵。他说,我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让艺术家们集聚在我身边,为他们烹好,给他们斟酒,和他们一起享受生活和共同制定宏伟计划,这一直都是我的梦想。事情做得越伟大越好。他的朋友、亿万富翁、导演兼制片人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导演)也来了,他认为科波拉是个自大狂:“弗朗西斯是让人去建造梵蒂冈或金字塔的家伙。”
可是没有一个导演像他那样常常破产。他多少次把家里的细软拿出去抵押,多少次他把他十分有活力的家人带到破产的边缘。这些都不过是为了电影。“我们像一个马戏团家庭那样在生活中到处漫游”,与他结婚已35年的妻子埃莉诺这样说,“弗朗西斯是在钢丝绳上跳舞,我们则拉着钢索。”在一个没有限度的行业里,科波拉永远是最无限度的人之一。既然打算拍一部好电影,那就把它拍得好上加好:既然想到会破产,那就准备出一亿美元来,“如果有人借给我20亿美元”,他说,“那我就再借300亿,并且拍出一部真正伟大的影片来。”
第二天,他坐在公园里品尝着他1995年酿制的津芬葡萄酒。人们不禁会问,他是否还在是孩子的时候在纽约的皇后区就受到鼓励做出如此伟大的梦呢?
“我曾梦想过”,科波拉说,“但从不相信其中某件事会变成真的。我们所有的孩子都相当不自信,因为父亲总吓唬我们。有一天,我哥哥向他吐露心声:‘爸爸,我想当作家!’他抽着烟说:‘这是很难的。你知道吗?在这个家里只有一个天才,这就是我。’”还是在70年代初拍摄《教父》的时候,科波拉说,他曾怀疑自己是否有当导演的才能。朋友卢卡斯很中肯地描绘出了科波拉的双重性:“在我认识的所有导演中,科波拉是最大的自我中心论者和最大的不稳定者》。”这个艺术家族经常搬家,孩子们上过22所不同的学校。
九岁时,弗朗西斯。科波拉患了小儿麻痹症,在床上躺了差不多一年,他的左腿和左臂都麻痹了。当时,他在家寂寞难耐,便开始构思日后他要讲述的了不起的故事。
他兴致勃勃地编织着美国人十分喜欢的洗碗碟的故事:“这就是我的主人公,他们兴旺发达,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惊人的财富。难道这个国家不是建立在这些阅历上吗?谁有最美好的想法,他就不受任何限制!”有时候就受到了限制。这位导演天才自己十分痛苦地碰到这种限制,以致至今尚未完全从中恢复过来。科波拉的崛起、失败和再崛起己构成了电影史的一部分。
60年代,科波拉开始摄一些短小的影片,这些影片虽然受到高度赞扬,但是收入却很少。1971年,地方行政长官们一次次封了他办公室的门。因为有些帐多次没有付清。仅仅因为他急需款项,他才接受了派拉蒙电影公司给他的一份工作,拍摄了马里奥·普佐的黑手党史诗《教父》。
实际上,科波拉并不喜欢这本书,当公司老板拒绝让性情执拗的马龙。白兰度领衔主演时,他很痛恨制片人,原想最好是立即把这项差事扔掉。直到今天,这位导演仍把它描绘为“生活中最可怕的经历”,然而正是它变成了他最伟大的成就。这部阴森恐怖多层次描写一个黑手党家族的传奇影片耗资700万美元,迄今已赚回三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科波拉不喜欢这部影片。他说:“我对它不感兴趣。令我吃惊的是它竟那样成功,以致当我打算从事别的事情时,它又把我拉进了另一次辉煌。”他毫无兴致地又开始拍摄第二集,是电影公司慷慨的允诺将他拉上马的。1974年,《教父2》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科波拉因该片获得三项奥斯卡奖和更多的钱。此时,他首先是有了最有创造性和最强有力的电影创作者之一的声誉。70年代初,导演是好莱坞的秘密统治者。当时36岁的科波拉已得了五个金像奖。罗伯恃·阿尔特曼或者马丁·斯科塞斯,对于他们自己的影片如何拍,在当时是起决定作用的。
他们造就了一批明星。科波拉发现了艾尔·帕西诺。对于创造了导演们的传奇故事的这段短暂的黄金时代,科波拉讽刺道:这些情况使各电影公司觉得,好像住院病人接管了疯人院。”此时,愚人船再次牢牢控制在大康采恩手里。不过,当阿尔特曼、科波拉等人仍然能从大制片公司得到拍片订单时还是很高兴的。
在两集《教父》取得了国际性成功后,科波拉自己筹资拍摄了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现代启示录》。这个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笼罩在喧嚣一时的挫折和预算超支的阴影里。美国《娱乐周刊》称科波拉是一个“失去监督的疯子”。
影片表现了一个狂躁、沮丧并吸食大麻神经近于崩溃的暴君形象,他对自己和整个世界表现出失望。然而,《现代启示录》又变成了一部杰作。虽然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耗资达3600万美元被认为是天文数字的代价,但是他却真正赚了大钱,总计一亿八千万美元。
在先后拍了四部畅销片后,这位满脸大胡子、蓄着长发、令制片厂老板发怵的人已被人们看作是充满创造力的天才。大家等待着他的再一次恶作剧。由于他最终趾高气扬起来,他也就变得更为疯狂。他打算向好
莱坞显示,他如何能够完全独立拍片。然而,1981年他起用娜斯塔西姬。金斯基拍摄的《心上人》(OnefromtheHeart)给了他当头一棒,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遭到惨败。因为他不想去拉斯韦加斯拍摄,于是仅置景就耗资600万美元。
最后这部耗资3000万美元的影片仅收回成本100万。科波拉因此债台高筑,欠债差不多5000万美元。正如他自己承认的,他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朋友、商业伙伴卢卡斯又一次讥笑他:“弗朗西斯是一部意大利歌剧。他需要的是杂乱无章和闹哄哄的氛围。”
他个人的悲剧(如儿子吉安·卡洛因车祸死亡)、失败接踵而来。1988年,科波拉厌恶地离开了好莱坞,他对《纽约时报》说:“我不再与之合作了,我己年近50,我得聚精会神干点我真正想于的事。”
前不久,他的最新影片《造雨人》问世了。影片系根据约翰·格林沙姆的畅销小说改编,是多年来他最优秀的影片。它讲述一个大无畏的年轻律师的故事。此人为孟菲斯的穷人全心全意工作,与贪财而又道德沦丧的保阶公司进行斗争。片中饰演正义斗士的是当时尚未十分有名的年轻演员马特·达蒙,如今,28岁的达蒙已成为好莱坞的最有希望的年轻影星之一。科波拉头上顶着橡树树阴坐在他储藏葡萄酒的小屋前,做着他的梦。他说:“我已进入老年了,我想做点不同寻常的事。我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损失在对我并不重要的事情上了。我的下一部作品将是无以伦比的真正雄心勃勃的。”
那么,这一梦想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叫也目视远方,目光越过他那沐浴在落日余辉中的葡萄园,他说:“我正在为此工作着,我在反复改写。要有耐性!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还写了十次呢!”
家族成员
妻子:艾琳诺·科波拉
儿子:罗曼·科波拉
女儿:索菲亚·科波拉(SofiaCoppola)
侄子: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Cage)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 剧名 | 扮演角色 |
2013 | 帕罗奥图 | TheJudge |
2006 | HeardAnyGoodMoviesLately?:TheSound | —- |
2005 | AFITributetoGeorgeLucas | —- |
2004 | 科西嘉历险 | —- |
2001 | R2-D2:BeneaththeDome | —- |
1994 | TheWorldofJimHenson | —- |
1991 | 黑暗之心 | —- |
1982 | 反向角 | Himself |
1979 | 现代启示录 | —- |
1975 | TheGodfatherComestoSixthSt. | —- |
1963 | TheYoungRacers | —- |
1962 | 猎战 | —- |
导演作品
上映时间 | 剧名 | 主演 |
1962年2月12日 | 《TheBellboyandthePlaygirls》 | JuneWilkinson、DonKenney |
1963年6月17日 | 《恐惧》 | 波利斯·卡洛夫、杰克·尼科尔森 |
1963年9月25日 | 《Dementia13》 | 威廉·坎贝尔、LuanaAnders |
1966年12月9日 | 《艳侣迷春》 | ElizabethHartman、杰拉丹·佩姬 |
1968年10月9日 | 《彩虹仙子》 | 弗雷德·阿斯泰尔、佩图拉·克拉克 |
1969年8月27日 | 《雨人》 | 罗伯特·杜瓦尔、雪莉·奈特 |
1972年3月24日 | 《教父》 | 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 |
1974年4月7日 | 《对话》 | 吉恩·哈克曼、约翰·凯泽尔 |
1974年12月20日 | 《教父2》 | 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 |
1979年8月15日 | 《现代启示录》 | 马丁·辛、马龙·白兰度 |
1982年2月12日 | 《心上人》 |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特瑞·加尔 |
1983年3月25日 | 《局外人》 | 马特·狄龙、拉尔夫·马奇奥 |
1983年10月21日 | 《斗鱼》 | 马特·狄龙、米基·洛克 |
1984年12月10日 | 《棉花俱乐部》 | 黛安·莲恩、理查·基尔 |
1986年9月12日 | 《伊奥船长》 | 迈克尔·杰克逊、安杰丽卡·休斯顿 |
1986年10月10日 | 《佩姬苏要出嫁》 | 凯瑟琳·特纳、尼古拉斯·凯奇 |
1987年5月8日 | 《石花园》 | 詹姆斯·凯恩、安杰丽卡·休斯顿 |
1988年8月12日 | 《塔克:其人其梦》 | 杰夫·布里吉斯、琼·艾伦 |
1989年3月1日 | 《纽约故事》 | 伍迪·艾伦、米娅·法罗 |
1990年12月25日 | 《教父3》 | 阿尔·帕西诺、安迪·加西亚 |
1992 | 《教父传奇:1901-1980》 | 阿尔·帕西诺、罗伯特·杜瓦尔 |
1992年11月13日 | 《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加里·奥德曼、薇诺娜·瑞德 |
1996年8月9日 | 《家有杰克》 | 罗宾·威廉姆斯、黛安·莲恩 |
1997年11月21日 | 《造雨人》 | 马特·达蒙、丹尼·德维托 |
2000年1月14日 | 《超时空危机》 | 詹姆斯·斯派德、安吉拉·贝塞特 |
2008年4月21日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
2009年6月11日 | 《泰特罗》 | 文森特·加洛、阿尔登·埃伦瑞奇 |
2011年9月11日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艾丽·范宁、方·基默 |
(以上参考资料)
监制作品
时间 | 剧名 |
1963年 | 《恐惧》 |
1971年 | 《五百年后》 |
1973年 | 《美国风情画》 |
1974年 | 《对话》、《教父2》 |
1979年 | 《现代启示录》、《黑神驹》 |
1980年 | 《影武者》 |
1982年 | 《哈麦特》 |
1983年 | 《失衡生活》、《黑神驹2》、《斗鱼》 |
1985年 | 《三岛由纪夫传》 |
1987年 | 《石花园》、《男子汉不会跳舞》、《狮心王》 |
1988年 | 《变形生活》 |
1989年 | 《WaitUntilSpring,Bandini》 |
1990年 | 《教父3》 |
1992年 | 《教父传奇:1901-1980》、《风:超越极速》、《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1993年 | 《秘密花园》 |
1994年 |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
1995年 | 《天生爱情狂》、《玉米田的天空》、《穿梭阴阳恋》 |
1996年 | 《家有杰克》、《黑天使》 |
1997年 | 《山上的幸存者》、《奥德赛》、《巴迪》 |
1998年 | 《Outrage》、《白鲸》 |
1999年 | 《佛罗伦萨人》、《处女自杀》、《化身博士》、《第三个奇迹》、《断头谷》 |
2001年 | 《完美女人》、《惊心食人族》、《暹罗女王》、《终止不幸》 |
2002年 | 《Pumpkin》、《杀手探戈》 |
2003年 | 《惊心食人族2》、《迷失东京》 |
2004年 | 《金赛性学教授》 |
2006年 | 《绝代艳后》、《特务风云》 |
2007年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2009年 | 《泰特罗》 |
2010年 | 《在某处》 |
2011年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2012年 | 《在路上》 |
(以上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时间 | 剧名 |
1962年 | 《TheBellboyandthePlaygirls》 |
1863年 | 《闹鬼的宫殿》、《Dementia13》 |
1966年 | 《蓬门碧玉红颜泪》、《巴黎战火》、《艳侣迷春》 |
1969年 | 《雨人》 |
1970年 | 《巴顿将军》 |
1972年 | 《教父》 |
1974年 |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话》、《教父2》 |
1979年 | 《现代启示录》 |
1982年 | 《心上人》 |
1983年 | 《斗鱼》 |
1984年 | 《棉花俱乐部》 |
1986年 | 《伊奥船长》 |
1989年 | 《纽约故事》 |
1990年 | 《教父3》 |
1992年 | 《教父传奇:1901-1980》 |
1997年 | 《造雨人》 |
2007年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2009年 | 《泰特罗》 |
2011年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以上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
|
戛纳电影节 |
|
威尼斯电影节 |
|
美国金球奖 |
|
人物评价
科波拉是美国60、7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杰出导演之一。(腾讯娱乐评)
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电影人点亮了一盏明灯,是电影界的领路先锋。(乔治·卢卡斯评)
在艺术方面,科波拉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在商业上,他的作品获得了观众和票房的双重肯定。从《巴顿将军》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开始,科波拉为电影史创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成就了他“电影教父”的地位;《吸血惊情四百年》华丽得有如一出意大利歌剧,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敢把吸血鬼电影拍得如此奢华。(精品购物指南、新浪娱乐评评)
该文章由作者:【社会主义兄弟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