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4号“纳沙(Neast)”于5月30日在关岛东南偏南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一个热带低压。2006年第4号台风纳沙(NESAT)的中心12月4日上午8点钟位于北纬25.0度,东经133.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45米/秒)。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
概述
第0504号“纳沙(Neast)”于5月30日在关岛东南偏南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一个热带低压。它向西北方向移动,5月31日晚加强为热带风暴,强度并迅速增强,24小时后强度增强为台风,方向继续向西北前进。
预计,“纳沙”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转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将于31日白天在福建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后,进入江西东部地区。6月4日“纳沙”强度达到极值为50米/秒,近中心气压为940百帕。
5日上午台风“纳沙”在17.3°N、130.4°E处转向,台风中心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9日台风中心强度在日本以南海域逐渐减弱。10日强度减弱为热带风暴,11日在日本以东海域洋面上消失。台风“纳沙”是2005年的热带气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从生成到消失历经约12.5天。
生成及影响
泉州气象部门发布消息,今年第4号台风“纳沙”于儿童节这一天的早上8点生成了。
其生成位置为北纬10.5度、东经143.2度,即菲律宾以东1900公里的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随后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2日8时加强为台风,14时位置为北纬11.3度、东经137.3度,近中心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未来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4日进入48小时警戒线,其后直接转向北上远离。
泉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张主任介绍,台风“纳沙”的原意为“渔夫”,估计他对泉州近海不会构成威胁,但在台湾以东的过往船只应予警惕避离。据了解,由于6月1日进入休渔期,规定需要休渔的渔船已全部船靠港、人上岸进行休整。
该文章由作者:【磁暴步兵杨永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