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子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基本信息

英文名:SEMENSINAPIS

别名:芥菜子(出自《孙天仁集效方》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简称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得。

(植物形态:详“芥菜”条,图示:)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

芥子(21张)

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采集: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植株连根拔起,或将果实摘下,晒干后,打下种子,簸净果壳、枝、叶等杂质。

药材:种子类圆球形,直径1——1.6毫米,种皮深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红棕色。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现微细网状纹理,种脐明显,呈点状。浸水中膨胀,除去种皮,可见子叶两片,沿主脉处相重对折,胚根位于2对折子叶之间。干燥品无臭,味初似油样,后辛辣。粉碎湿润后,发生特殊辛烈臭气。以子粒饱满、大小均匀、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

相关配伍

1、配苏子,二者皆能祛痰,然一偏温经散寒,一偏下气定喘,可用于寒痰壅肺之咳喘证。

2、配肉桂,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增,常用于肾虚作喘,寒痰壅肺,复感风寒者。

3、配没药,利气活血,通经止痛及消肿功力增强,凡寒凝血瘀,痹痛拘挛,跌打损伤及疮疡久溃不敛,均可应用。

禁忌

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1、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鉴别

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黄芥子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列菲薄的细胞。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该文章由作者:【快乐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