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丝灯(照明电器)

钨丝灯,是以钨丝作为灯丝制成的白炽灯。钨丝灯能产生连续光谱,用于400~780nm可见光谱区。在分光光度计中作为可见光源。其光谱有效区域可延伸至3μm,故也用作近红外区的光源。

钨丝灯(照明电器)

特点

产生连续光谱,用于400~780nm可见光谱区。在分光光度计中作为可见光源。其光谱有效区域可延伸至3μm,故也用作近红外区的光源。

结构

为了增加灯泡的使用寿命,可以加长钨丝的长度。让热能分布在更长的空间内,但是会降低灯丝的温度,自然减低升华的情形,也就延长了灯泡的寿命。可是因为温度也降低了,因此产生可见光的发光效率也降低了。灯泡变得较暗,需要较高功率的灯泡才能产生相同的亮度。

虽然增加了灯泡的使用寿命省了点钱,但是所浪费的电能是否值得,就值得考量。因此长寿命灯泡通常使用在不易更换灯泡的场所较划算。若是使得灯丝的长度更长,其温度温度更低,甚至只发出暗红的微弱灯光,却仍然可明显的感受所发出的热(红外线)。

另外对于早期照相使用的闪光灯为了要能产生更接近于太阳光的频谱,于是缩短其灯丝长度,使其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因此其工作寿命也就缩短为数小时。(灯丝内加入的气体,使得所产生的频谱相当于约4500℃黑体的频谱–高于灯丝温度)

发明

1879年,美国爱迪生成功地把白炽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40h以上。1910年,美国库利厅用钨丝做灯丝,发明了钨丝灯泡。1913年,美国兰米尔在玻壳里充入气体,以防止灯丝蒸发,发明了充气钨丝灯泡。1925年,日本不破橘三发明了内壁磨砂灯泡。1932年,日本三浦顺一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熔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他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相关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美国人库里奇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规格

牌号特性及用途

WB001:绕制性能好,不下垂,适合于普通白炽灯、双螺旋或三螺旋荧光灯、节日灯、支架丝等。

WB150:耐高温性能好,加工性能优良,适用于卤素灯、又螺旋白炽灯等。

WB584:再结晶温度高,高温抗下垂性能好,适用于耐震灯丝、高色温灯丝等特种灯。

该文章由作者:【初音未来的男朋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