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和对人类和森林造成危害的火灾)

自地球出现森林以来,森林火灾就伴随发生。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中国现在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8‰。其社会危害甚大。

基本介绍

概念

森林火灾广义上上讲: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都称为森林火灾。狭义讲: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民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简单的说,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组织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扑火设备及时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分类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n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n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n

(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需要条件

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8%。

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火源

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干枯杂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火源按性质可分为:①自然火源。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

②人为火源。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氧气(助燃物)

燃烧1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气(纯氧0.6~0.8立方米),因此,森林燃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近年灾情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今年半年中国共发生森林火灾518起,比历史同期明显下降。/n

14日,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出部署。/n

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共发生森林火灾518起、草原火灾12起,与前5年同期均值相比,火灾次数分别下降72%、66%。/n

会议提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要以坚决遏制火灾多发态势、有效防范重特大火灾、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防控水平,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高质量发展。/n

对于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具体措施,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将防火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地方配套法规和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能力水平,打造上下贯通的防火力量。

要持续推进科技应用,完善全国森林草原防火调度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先进技术和新型装备在防火工作的应用,加快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攻关。有序推进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全面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常态化开展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

防火措施

压实防火责任

2021年,面对严峻的森林火险形势,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把严防森林草原火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n

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召开后,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各级森林防火指挥员接受专业培训,全市提前进入森林防火临战状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在进入森林防火期前全面完成动员部署工作,下发《森林防火通告》《森林防火命令》《森林防火戒严令》16.5万份。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人员按时上岗,瞭望员、护林员、火源检查员、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员、义务扑火队员按时就位。/n

进入高火险期后,市政府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和查摆存在问题,超前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做好春节、清明、“五一”重点时节的森林防火工作。/n

增强防火意识

2021年,我市在全省领先开展防火码应用工作,在森林防火期间,全市共设置防火码卡口1089个,卡口启用率高达95%,对12万余次进山人员实行了扫码登记,充分发挥防火码在野外火源管理和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

同时,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法治意识。使用农村“大喇叭”宣传森林草原火灾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量刑标准等内容,落实群众森林防灭火责任。/n

据统计,本轮防火期全市共出动宣传车12.4万辆次,制作张贴宣传标语1.7万条,制作宣传牌3008块,发放悬挂五彩旗19311套,发放户主通知书63万份,广电宣传4.8万场次,举办文艺演出23场次,发送宣传短信5.8万条。/n

强化火源管控

2021年,我市严格按照“火源管理法制化、疏堵结合人性化、督导检查经常化”的原则,强化野外火源管控,着力执行好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全力以赴打好火源管控攻坚战。/n

在野外火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上,我市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人大立法,推行“六个严禁”;二是政府立规,完善禁火规范;三是部门严管,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四是结合实际,重点整治,压实野外火源管理“最后一公里”责任。

同时,坚持“见烟就管、见火就查”,加大林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通过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整治“小隐患”,查处“小案件”,解决“小困难”,将森林火灾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n

加大火案查处及追责处理力度,本轮防火期,全市共出动森林公安警力1200余人次,接处火警73起,受理案件40起,有效维护了林区治安稳定。/n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护工作,全市落实特殊人群监护管理责任5893人。/n

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2021年,我市以健全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强化各类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强化巡护检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应急处置水平。/n

在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森林扑火队抓实练兵备战,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机械操作培训,实施野外扑火模拟演练,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有效提升核心应急处置能力。/n

处置森林火情火灾时,严格要求各级扑火队伍坚定“小火当大火打”的思想,闻火而动、敢打必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情火灾损失,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扑火人员安全。本轮防火期内,我市未发生一起扑救安全事故。

该文章由作者:【故城旧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