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韩国2011年黄东赫执导的电影)

《熔炉》是由孔刘、郑裕美、金贤秀主演,黄东赫执导的剧情片。该片于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首映。

电影改编自孔枝泳作家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姜仁浩老师和人权运动者试图揭开某所聋哑学校中虐待儿童等种种黑幕的故事。

熔炉(韩国2011年黄东赫执导的电影)

剧情简介

2011年,大韩民国最震撼人心的真实一面被突然揭开。  

尽管难以置信,这一切还是发生了。某听觉障碍学校内一幕幕令人无法容忍的真相大白于众。自2000年起的5年间,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学生们实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种虐待。新来的美术教师发现学校里适中弥漫了难言的压抑气氛,并频频听到从洗手间内传出的女子尖叫声。学校的黑幕渐渐露出冰山一角,美术教师和人权主义者力图揭开这些隐藏在象牙塔内的暴力事件,终止校园悲剧的进一步蔓延。

主创团队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孔刘 

강인호(姜仁浩)

郑裕美

서유진(徐友真)

金贤秀

 김연두(金妍斗)

郑仁絮

진유리(陈琉璃)

白承焕

전민수(全民秀)

张光 

李江硕/李江福

金民相

朴宝贤

林贤圣

英勋

金周灵

润慈爱

严孝燮

警察

崔镇浩

 律师

全国焕

黄律师

金志映

 仁浩的母亲

金志昤

仁浩的女儿

南明烈

金教授

권유진

法官

朴惠珍 

校长夫人

严智星

영수

李尚熙 

张素妍 

手语翻译师

洪锡然

学校警卫

정형석(郑亨锡)

出版社员工

职员表

制作人

Yong-hoon Eom、Katharine Kim、Sang-moo Lee、Byung-jin Na

导演

黄东赫

编剧

孔枝泳、黄东赫

摄影

金志龙

配乐

莫克

剪辑

咸盛元

艺术指导

蔡京善

服装设计

Seung-Hee Im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资料来自

花絮彩蛋

  1. 演员孔刘为了演好片中的主角,认真地研究了手语技巧。
  2. 片中的高潮戏是在法庭上,旁听的都是聋哑人,为了体现这一群情激奋又哑口无言的复杂场面,黄东赫导演决定启用真正的聋哑人参演。尽管沟通上出现诸多疑难点,但黄东赫相信采用真实的残障人士更能突出剧情需要及震撼人心。
  3. 剧组预算有限,在片中学校方人员造访民秀家以金钱作和解的一场戏中,出演民秀祖母的是导演黄东赫的母亲。
  4. 片中的慈爱学校场景,拍摄于京畿商中,亦是演员孔刘拍摄电视剧《饼干老师星星糖》和《BIG》的外景地,同一个场景,演出氛围却差很多。
  5. 电影制作方在场景申请与采用上并未得到当地政府方面的鼓励与帮助,片末群众在水炮驱赶下的场面,拍摄于忠清南道大田市。
  6. 该片改编自真实案件,片中该事件虽然已经有了法律上的判决,但现实社会中的判决还没有结束。当2011年该片上映时,获得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的赞赏,更引发了570万次的观影成绩,还引发了上百万人联署旧案重提,案件调查被重新启动。同年9月,相关罪犯被判刑12年,学校被关闭。同年10月,韩国会208名出席会议的议员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制作公司

1.   Sangeori Pictures

2.   Fantagio

3.   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韩国

发行公司

1.   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韩国

2.   CJ Entertainment

3.   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4.   Lark Films Distribution 中国香港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时间

韩国

2011年9月22日

美国

2011年11月11日

中国香港

2012年6月21日

日本

2012年8月4日

中国台湾

2016年11月11日

影片评价

一部《熔炉》,让人看得心酸。当社会日益法治化,人们对暴力的反抗就转移到法治轨道,法律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的“救命稻草”,但在这场人权抗争中,电影把转型时期的权贵资本问题,法律面临的人性与制度的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正义网评) 

片中孩子们的遭遇以及面对不公时的反抗与睿智,看得让人心酸,让人感动。小孩们被慈爱学堂收养,社会本以为这是对弱者的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但人们却是把他她们送进了火坑,是家庭和社会抛弃了他们。慈爱学堂就像一座地狱,阴森可怖,孩子们的脸色苍白的像吸血鬼一样,嘴角和眼角都是伤痕,不时还响起凄厉的尖叫。面对无法忍受的痛苦,他们表现得害怕、恐惧,对生活也没有希望,他们一面自我反抗,一面拒绝与外界接触,沉浸自我的世界之中。他们有着对爱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当姜老师和徐友真的出现,他们享受了被关心的温暖,希望姜老师做爸爸,徐友真做妈妈,有对家的渴望。(正义网评) 

小孩们的世界并不复杂,他们的正义观更原始,那就是“欺负我的人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更强烈,他们永远不懂大人的世界,电影里的大人们欠小孩一个公正,最后民秀只能选择另一种激进的方式去要回公正——“拉着朴宝贤同归于尽”,这是他唯一能做的复仇方式,以至于电影似乎也在反思“监护人制度是否也存在对未成年人的损害”以及“当法律无法惩治恶人之时,社会又会走向另一种暴力化”。虽然这场审判没能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但姜老师、徐友真以及社会人士的关注,拯救他们出了火坑,重燃希望,正如电影所说“这件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们如是说,我们明白了,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有人来珍惜”。(正义网评) 

电影里折射了任何社会都存在的“铁三角”怪圈,即“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的大联合。由此,在刑事和解背景下,观众们会觉得“法官判决不公”。这种“铁三角”的怪圈自古就有,权力的地位将资本和知识笼络其下,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障碍尤为突出。唯有这不沉默的抗争,这点滴的呐喊才能汇聚成力量,回归规范上的平等。再回到电影里的几个意象:“熔炉”、“雾津”、“打碎的玻璃”。或许,世界就像“玄天大雾”,迷茫重重,人就像生活于“熔人之炉”,焦灼不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了人的尊严,不沉默的人注定要与这个丑恶不断抗争。(正义网评) 

《熔炉》影片开始于明秀的弟弟迎着奔驰的火车自杀,这个羸弱的孩子目睹哥哥被强奸,既不能拯救哥哥也不能拯救自己,他唯一的选择是走向死亡。影片从此处于一种阴霾的色彩中。(《检察日报》评)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件被揭开并被公布于社会始于首尔电视台的曝光,媒体的监督能力在此得到了恰好的展现。不过,媒体完成监督之后,事实真相的进一步揭开必须依赖于法律的最终审判。案件交给了法官,交给了检察官,交给了律师,交给了社会的良心来完成。“没有前科”、“前官待遇”、私下的秘密交易就此成为另一条主线。(《检察日报》评)

该片会让人想起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封闭的宗教教育让少年们只学会遵从,敬畏着上帝,恐惧着地狱,战战兢兢地侍奉着每一位变态而诡异的神父。(《检察日报》评)

主人公仁浩的每一步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要养家糊口,要给有严重哮喘病的女儿提供基本的保障,这个教职几乎就是他唯一的机会。为了交足赞助费,他母亲已经把分期付款的房子抵押了出去。如果失去这个工作,他面临失业的噩运。案件审理过程中,他的恩师从首尔赶来周旋,辩护律师承诺可以给仁浩提供首尔的教职,并保证一年以后转为正式公务员。在现实中,仁浩有足够的理由放弃自己的坚守。他只需默默离开。但是他没有放弃。他被解除了教职,只能在人权中心栖身,他呵护着饱受欺辱的学生金妍斗,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帮学生,他回答,如果不帮她,他怎么能做好自己女儿的爸爸。什么是信仰?这就是,这才是。(《检察日报》评)

该文章由作者:【蜂鸟电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