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汉语汉字)

鸣(拼音:mí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鸟类鸣叫,后来引申为一般的鸣响,又用作人名或者地名。

鸣(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商代甲骨文已出现,从口、从鸟。口与鸟并象形字,合此二构件会鸣叫意。当时鸟或作鸡形,因为古人把鸡也看作鸟类,鸟或作隹形,因为鸟隹同物,形音(并为舌音)义俱近,为一字之分化。春秋时渐趋统一,从隹、从鸡的都不见,仅存从鸟者。战国时主流结构从口、从鸟,非主流结构则口上加-,或口下、口旁加=为饰,或又加心旁。《说文》是战国主流结构的继承。隶变后楷书作鸣,类推简化作鸣。本义是鸟鸣叫,后引申指一般的鸣响。又用作人名或者地名。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鸣míngㄇㄧㄥˊ

(繁体字鳴)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姓。

详细释义

鸣[míng]

〈动〉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唐·王维《老将行》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祁彪佳诗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又如:以文鸣江东

〈形〉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鸟声也。从鸟从口。武兵切

说文解字注

鸟声也。

引伸之凡出声皆曰鸣。

从鸟从口。

武兵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明。《说文》:鸟声也。《玉篇》:声相命也,嘷也。《诗·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又兽亦曰鸣。《易·说卦传》:其於马也为善鸣。

又《增韵》:凡出声皆曰鸣。《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庄子·德充符》:子以坚白鸣。

又鸟名。《山海经》:弇州山有五彩之鸟,仰天鸣,名曰鸣鸟。《书·召诰》:我则鸣鸟不闻。音义:马云鸣鸟,谓凤凰也。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音命。鸟相呼也。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注:鸣,命也。《曹植诗》鸣俦啸匹侣。

又叶谟郞切。音芒。《前汉·郊祀歌》:寒暑不忒况皇章,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淸,发梁扬羽申以商。张华《侠曲》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该文章由作者:【爱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