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作du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会意字。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都是两个“夕”相重。其本义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引申为“超出”;又引申“过分的、不必要的”;还引申为“多余”。“多”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字源演变
“多”,六书属会意字。字形采用“重夕”会意。夕,表示相演绎,所以变成多。从甲骨文到楷书,都是两个“夕”相重,即“重夕为多”。清代王国维认为:“多从二肉,会意。”甲骨文从重“肉”之形,与“夕”有别。古代祭祀后要分胙肉,两块肉者为“多”。金文亦重二“肉”。金文中“肉”“夕”字形相近,故易混淆。所从字形已经讹变。其本义是重复、众多,数量多,与“少”相反。引申为“超出”;又引申过分的、不必要的;还引申为“多余”。又引申为深厚。也引申为重视。又引申为欣赏。也引申为军功。可以作副词用。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形容词 | 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 何多日也。——《诗经·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纪》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 ||
剩余 | 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 | |
重,与“轻”相对 |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 |
贤;好 |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 | |
大 | 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吕氏春秋·知度》 | |
名词 | 姓 | |
动词 | 赞许,推崇 |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列传》 |
重视,看重 | 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逸周书·程典》 | |
数词 | 表示多数 | 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齐、楚未足与也,鲁其惧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 但赘进门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 |
副词 | (相差)程度大 | |
多么 | ||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 | ||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 ||
虚指某种程度 | ||
只,仅仅 |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 |
大多 |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 |
通“祇”,仅,不过 |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多部】多
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凡多之属皆从多。,古文多。得何切。
说文解字注
緟也。緟者,增益也。故为多。多者胜少者。故引伸为胜之偁。战功曰多。言胜於人也。从緟夕。会意。得何切。十七部。夕者,相绎也。故为多。相绎者,相引於无穷也。抽丝曰绎。夕绎曡韵。说从重夕之意。緟夕为多。緟日为曡。凡多之属皆从多。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夕字部】多;康熙笔画:6;〔古文〕《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史记·高帝纪》臣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後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後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又姓。汉多军,多卯,宋多岳。
又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底栗多,华言畜生。
又树名。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冬不凋,见《酉阳杂俎》。又南印建那补罗国北有多罗树,株三十馀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采用之。见《西域记》。
又叶都牢切,音刀。《苏辙·巫山庙诗》归来无恙无以报,山下麦熟可作醪。神君尊贵岂待我,再拜长跪神所多。
又《诗·鲁颂》享以騂牺,是飨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传,牺,虚宜虚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当何二反。字汇专叶音趋,不知诗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虚宜切之牺,牛奇切之宜,则当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赀。若从下多字叶,则牺叶虚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韵止摄,一在歌韵果摄,《字汇》叶逡须切,音趋,错入虞韵遇摄,《正字通》讥《字汇》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错入虞韵,幷不知一反也。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考证:〔《礼·坊记》取数多者,仁也。〕谨照原书坊记改表记。〔《左传·僖七年》後之人必求多于汝。〕
音韵汇集
字形 | 韵书 | 小韵 | 韵摄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多 | 广韵 | 多 | 果 | 端 | 歌 | 平声 | 开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得何切 | tɑ | |
集韵 | 止 | 支 | 平声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章移切 | ʨiɛ | |||
果 | 戈歌 | 平声 | 端 | 开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当何切 | tuɑ | ||||
韵略 | 歌 | 平声 | 当何切 | |||||||||
增韵 | 歌 | 平声 | 得何切 | |||||||||
中原音韵 | 多 | 端 | 歌戈 | 阴平 | 开口呼 | 全清 | tuɔ | |||||
中州音韵 | 歌戈 | 平声 | 当罗切 | |||||||||
洪武正韵 | 多 | 端 | 歌 | 平声 | 都 | 全清 | 得何切 | to | ||||
分韵撮要 | 多 | 端 | 科 | 阴平 |
方言集汇
◎ 赣语:dɔe1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腔] do1
◎ 粤语:do1
该文章由作者:【查老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