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汉语汉字)

甚,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shèn或者shén,会意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是特别安乐,此义在“甚”的后出分化字“湛”中有体现;由本义引申为过分、过度;又引申为厉害、严重、太、深、很、极、超过;由很、极等义又引申为的确、实在等副词义。

甚(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甚,会意字。初文从甘,从“匕”形。“匕”形其意未详。“甚”字在西周晚期已经增繁,“匕”形渐变成“七”形,中间又增添了“八”形短画,至秦汉时代混似“匹”字,所以《说文》误解作“从匹”。“甚”字上部本作“甘”,但从西周起就有省作“口”形的,战国楚系文字中还有把“匕”形上之“口”与“匕”形内之“八”形交换位置的。战国后期,秦系文字把“图3”右上部形顶横向左右延长穿透而写作“甘”形,虽然未被小篆接受,却被秦隶及汉隶承袭,因此“甚”字整体近似于“其”在“L”上之形,所以西汉及东汉隶书都常把此处的“甘”形写成“图10上部”(“其”之异体“图10上部”)。

东汉隶书开始把“甘”形左右两竖笔向下延长,触及“匹”之近似形的顶横上,就完全看不出从“甘”了,从而开启了后世“甚”字的楷书形式。

《说文》:“甚,尤安乐也。”本义是特别安乐,此义在“甚”的后出分化字“湛”中有体现。《诗·小雅·宾之初筵》:“锡(cì)尔纯嘏(gǔ),子孙其湛(dān)。”由本义引申为过分、过度,又引申为厉害、严重、太、深、很、极、超过,由很、极等义又引申为的确、实在等副词义。隋唐以后,“甚”字有疑问代词的用法,相当于何、什么,或怎、怎么之义,这是假借义。《敦煌曲子词·失调名八》:“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音shén,现代汉语写作“什”(五代时已经可以这样写),敦煌变文中的“甚没”,现代汉语写作“什么”。

现代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shèn

形容词

异常安乐;特别安乐。

过分。

厉害;严重。

盛,大。

很;极。

深厚。

多。

重要。

动词

超过;胜过。

责备。

引申为宠爱配偶。

副词

真是;的确。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连词

甚至。

shén

代词

亦作“什”;何,什么。

亦作“什”;怎么,为什么。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时鸩切。音任。《说文》:尤安乐也。《广韵》:剧过也。《韵会》:尤也,深也。《易·系辞》:其道甚大,百物不废。《诗·小雅》:彼谮人者,亦已大甚。《淮南子·修务训》: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

又《唐韵》常枕切。《集韵》《韵会》食荏切。《正韵》食枕切。?音忍。义同。潘岳《关中诗》:主忧臣劳,孰不祇懔。愧无献纳,尸素以甚。叶上寝稔。

说文解字

尤安乐也。从甘,从匹耦也。?,古文甚。常枕切文五,重二。

说文解字注

甚,尤安乐也。

尤甘也。引伸凡殊尤皆曰甚。

从甘匹。

句。匹各本误甘。依韵会正。常枕切。七部。

匹、

逗。

耦也。

说从匹之意。人情所尤安乐者、必在所溺爱也。

?,古文甚。

从口犹从甘也。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全浊

常枕切/时鸩切

ʑjem

去声

全浊

时鸩切/常枕切

ʑjem

集韵

上声

?

全浊

食荏切

ʑiem

去声

船/常

全浊

时鸩切

dʑiem

韵略

上声

食荏切

去声

时鸩切

增韵

上声

食枕切

去声

时鸩切

中原音韵

去声

侵寻

全清

ʂiəm

中州音韵

去声

寻侵

叶深去声

洪武正韵

上声

全浊

食枕切

ʒiəm

去声

全浊

时鸩切

ʒiəm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ȡ

i̯əm

王力系统

ʑ

ǐəm

董同龢系统

ʑ

jəm

周法高系统

d

jiəm

李方桂系统

d

jəmx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後期北齐

jəm

齐梁陈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ʑ

i̯əm

拟音/王力系统

ʑ

ǐěm

拟音/董同龢系统

ʑ

jem

拟音/周法高系统

iɪm

拟音/李方桂系统

ź

jəm

拟音/陈新雄系统

ʑ

ǐəm

该文章由作者:【朱玉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