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预防针(一种措施)

打预防针是预防传染病(而非慢性疾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措施。

打预防针(一种措施)

寓意

“打预防针”提前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一般指坏的情况)向某人说清楚,让他做好准备,不至于被吓倒或手足无措。

相关禁忌

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适宜接种疫苗的,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则不宜进行预防接种,或应暂缓进行预防接种:

1、小儿患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肺炎、急性传染病等引起发热时不宜预防接种,应待疾病痊愈后再接种;

2、正在腹泻的小儿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3、如果是有急性产染病接触史的而且也没有接受过疫苗的这样的人群,是不适合打疫苗的,胡这是家庭中有人正在患活动性结核病,孩子与其又无法隔离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

4、患有严重慢性疾病者,如肝病、肾炎、心脏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过敏性疾病,如严重湿疹、哮喘、过敏性体质者不宜接种;

6、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为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症;

7、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否则容易引起抽风等严重后果;

8、严重营养不良患儿不宜接种,但轻、中度营养不良如无并发症不应列为禁忌症;

9、最近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在6周内不应接种疫苗;

10、接种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后,有严重的接种后反应,出现高热、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下次不能再用"百白破",可改用白喉、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因为这种神经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引起;

11、患过麻疹、百日咳、结核等传染病的儿童,没有必要再接种相应疫苗。

其他含义

预防针实际上是一种灭活的病毒,它可以使你的体内产生对这种病毒的抗体,当这种病毒入侵你的体内时就能迅速的将它们杀灭,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预防针

就是注射用疫苗。打预防针是一种预防由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而感染的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人类利用各种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如牛痘疫苗出现后天花病毒便基本被消灭了。

根据不同的预防针,打的地方也就不同,常见的多数打在胳膊上,当然也有例外打在屁股上和头上的。

疫苗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意义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也更加坚信疫苗对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

该文章由作者:【收敛半径】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