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科技学院(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由共青城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2001年贵州工业大学创建的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2004年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4年9月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新机制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21年5月教育部批准,8月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8亿元,图书馆藏书量146.85万册;设6个系、4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965人,在校生15000余人。
历史沿革
2001年,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创建。
2004年,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9月,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新机制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2014年4月,学校启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新校区建设。
2017年,学校全面入住花溪大学城校区。
2020年,学校入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项目。
2021年8月,教育部批准,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设6个系、4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有专任教师965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人数为446人,占比46.22%,其中正高级职称117人、副高级职称329人;研究生教师人数630人,占比65.28%,其中博士133人、硕士497人;“双师型”教师人数290人,占比30.05%。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设有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19年上半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2项。
2021年,学校经省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按期结项2021年贵州省理论创新(联合课题)课题12项,其中评定为“优秀”2项,“良好”4项,“合格”6项。
学术资源
截止2019年9月,学院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7929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5万册。
文化传统
校徽
u圆形取自传统圆形印章,代表完美,圆满,精益求精。象征承诺和信赖。
主设计元素为“明德”的拼音首字母“m D”,经艺术处理和加工,巧妙融合展翅翱翔的“鹏鸟”,舞动的“飘带”,奔腾的“水浪”,太阳,追逐梦想的“人”等元素构成。
翱翔的“鹏鸟””,代表梦想和希望,寄托了学院立足贵州,服务贵州大地,辐射周边,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为贵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优秀高等人才的美好愿望。奔腾的“水浪(水亦是上善若水思想的延伸)”突出学院所在地优美的城市风光和学院良好的校园学校环境。飘扬的“纽带”寓意“学校”与国家/政府,公司/企业,社会紧密相连。
追逐梦想的“人”突出学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喷射而出的“太阳”昭示学院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整个校徽简洁明快,庄重大气,蓝色寓意辽阔,发展。红黄色代表热情,开朗,美好等。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董事长 | 黄代放 |
校长 | 唐建荣 |
执行校长 | 王颖华 |
常务副校长 | 罗卫东 |
副校长 | 谢静、杨波 |
该文章由作者:【爱与生的苦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