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卡西酮(俗称“长治筋”、“丧尸药”)是苯丙胺的一种类似物,一般为粉末状态或与水混合液体,吸食饮用后有提神作用,与苯丙胺类效果类似,研究表明,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过量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脑部损伤甚至死亡。“丧尸药”在国外被称之为“浴盐”。一般认为是合成卡西酮类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毒品,是冰毒“的”亲戚“。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吸毒人员啃脸事件,都被认为是”浴盐“作祟,遂有”丧尸药“之名。
合成历史
甲卡西酮于1928年首次合成。甲卡西酮类策划药物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滥用趋势。1982年在列宁格勒市首次发现甲卡西酮。1989年,美国密歇根州出现滥用的现象。三年后的1992年,威斯康辛州也出现此类现象。2007年,法国警方也在毒品中发现甲卡西酮。
制备原料
甲卡西酮主要由氧化1-麻黄碱制得,还需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磷酸、乙醚、无水硫酸镁、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等作为原料。
吸食方式
置于锡箔,用火焰加热,变红后会形成气体,吸食者通常用吸管吸食气体。少数的人会将毒品溶水后静脉注射。但是,如果比例过高,吸食人员会发疯而死。
各国俗称
中国:浴盐、丧尸药、喵喵、象牙、光环、香草的天空。
澳大利亚:ketoneorbk。
新西兰:羊毛战士、毛织品。
南非:Cat,Ietsieskayo,gram等。
用后反应
甲卡西酮中毒症状主要为心动加速、高温、焦虑、抑郁等,国内外对其毒性机制的法医学研究甚少。初次吸食毒品甲卡西酮0.5g后,将两天两夜不睡觉,并伴有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且一直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吸食后有强烈的兴奋感,性欲增强,饥饿感减弱,且睡眠减少,只摄入少量液体。甲卡西酮的滥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妄想、焦虑、震动、失眠、营养不良、脱水、发汗、腹痛、流鼻血和周身疼痛等。静脉注射后1min~2min就会起效,而鼻吸后要5min~15min起效。甲卡西酮能够高度心理成瘾,在强度上弱于甲基安非他命。作用时间可达4~6小时。
各国态度
美国:任何使用甲卡西酮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甚至在没有禁毒署(DrugEnforcementAdministration)的批准研究也是严厉禁止的。
中国:2005年,中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将甲卡西酮规定为I类精神药品管理,2005版和2007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甲卡西酮均被列入其中,不论生产还是销售都受到严格管制的。
英国:甲卡西酮被列为B类药物,没有临床使用价值。
健康危害
甲卡西酮对使用者有较为明显的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可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伤害。
甲卡西酮可引起幻觉、鼻出血、鼻灼伤、恶心、呕吐和血液循环问题,出现皮疹、焦虑、偏执狂、痉挛和妄想。其他副作用还包括注意力差,短期记忆不足,心率增加,心跳异常,抑郁,出汗增加,瞳孔散大,无法正常的打开嘴巴和磨牙。
英国国家成瘾中心调查资料显示,在甲卡西酮使用者中,51%自述头疼,43%出现心悸,27%出现恶心,15%有寒冷或手指发绀症状。
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甚至造成死亡。2010年,该毒品在英国和爱尔兰已至少造成37人死亡。
但与可卡因等其他毒品不同,通过鼻吸方式服用这种毒品几天后,服用者仍会受到这些症状的困扰。吸毒者的胸口痛得要命,他们认为他们即将心脏病发作,可能就要死了。他们极端偏执,常产生幻觉,竟然看到妖魔鬼怪、外星人,会听到可怕的声音。
服用毒品甲卡西酮对心理的影响也长达数月。这种毒品甲卡西酮药剂架构实在简单。理论上一名理工科大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厨房里搞定它。
案件
2012年5月26日,美国迈阿密的鲁迪·尤金可能因为吸食甲卡西酮了而制造了令人震惊的“啃脸案”,造成受害者面部75%被毁。2007年5月,法国警方将一片药物当做“摇头丸”送去检验分析后,首次在毒品中发现甲卡西酮。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甲卡西酮被当做“摇头丸”出售。在欧洲及美国也出现类似情况。
自2009年夏季至2010年3月,英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甲卡西酮滥用问题,滥用者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2009年底,一项由英国国家成瘾中心指导的调查发现,Mixmag(英国一本音乐舞蹈杂志)三分之一的读者在之前一个月曾使用甲卡西酮。
2015年5月,哈尔滨市禁毒支队联合道里分局抓获吸贩毒嫌疑人17人,其中贩毒犯罪嫌疑人8人,缴获新型毒品甲卡西酮7000克、冰毒(甲基苯丙胺)300克,收缴作案车辆2台,彻底斩断了一个山西长治到黑龙江哈尔滨的运毒通道,成功破获一起公安部目标案件。
该文章由作者:【金色旋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