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学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明圆地区校园占地约10公顷,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化学工程、矿产资源勘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工商管理、民族预科教育等为主干学科,以培养各民族石油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高等院校。
学校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培训中心是在新疆石油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其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环境优雅宜人,是中国石油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培训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培训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如画、交通便利的明园地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勉争优,取得骄人的培训业绩。
培训项目涉及企业领导人员工商管理培训、健康安全环境(HSE)培训、计算机技术及石油工程技术培训等多种门类。其中中心的健康安全环境(HSE)咨询培训中心于2001 年经集团公司专家组审核,成为集团公司五大日SE 管理体系咨询培训基地之一,2003 年2 月该中心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专家组评估,正式成为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工商管理培训于2002 年通过了集团公司的合格评估成为集团公司的工商管理培训点之一。
中心同时还具备清华大学授权合作开办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研修班、自治区外语人才培训、集团公司俄语培训、美国微软授权技术培训、自治区外事侨务人员培训、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自治区公安系统网络安全员定点培训、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双语培训等培训资格以及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认可的电子商务师、建造师、营销师、劳动保障员等十几项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资格。“十一五”期间中心还将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要求,开展各项培训。
学校历史
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样一座神秘的边陲重镇——克拉玛依,40多年前,从这里涌出的第一股黑色油柱,为共和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呼唤着石油事业的振兴,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氛围下,西部石油人才的摇篮新疆石油学院应运而生了。
1955年,经原石油工业部批准,将原中苏合办的矿山技术学校中的石油地质、钻井和采油三个专业分离出来,成立了石油工业部乌鲁木齐石油学校。1958年8月,在乌鲁木齐石油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石油学院。学院分大专部和中技部,1961年5月,中技部迁往独山子,成为独山子石油学校。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已初具规模的新疆石油学院于1964年停止了办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浩荡春风,为新疆石油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83年元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成立新疆石油学院。
机构分布
党政办、资产管理处、培训部、教学部、科研信息中心。
院系设置
计科系、机电工程系、创新研究中心、化学工程系、社科系、经管系、基础科学系。
师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是学院于1998年10月成立的新系部,2008年有教师职工21人。其中,副教授、讲师、实验师14人,助教3人,具有硕研以上学历教师5人,占全系总数的23.8%。有本科在校生258人,在校函授生268人。机电工程系2008年有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留英攻读博士1人,留日回国一人。化学工程系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系部,2008年有19 名教职工,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 5 名,中级职称 11 人。
学科组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一流的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和校园网可快捷地浏览INTERNET。注重学生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训练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以及网络理论和应用能力培养。
该系在专业设置上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宽的计算机专业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深受社会欢迎。建系7年来,该系已有223名毕业生毕业(不包括函授生),在毕业生中,有5人考上了石油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和新疆财经学院的研究生,有39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大批学生已成为疆内外就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在抓好各类教学的前提下,注重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有5名教师送到内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有3名教师去内地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和考研的教师回校后,在工作中再进行传、帮、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群体,为该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建系以来,不断新建、改进、更新机房,基本做到每年新建一个新机房。7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其投资近250万元。新建5个机房,仅2005年就投资近100万元,新建学生机房,配置了75台联想开天4800型的学生多媒体网络机房,极大的改善了教师工作条件和学生的上机环境。
七年来,该系教师在完成各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努力钻研业务,克服教学任务重、科研难度大的困难,先后发表论文近50篇,完成科研项目5个。其中有2个是国家信息产业部创新基金项目,一项自治区基金项目。
机械电子工程系
新疆石油学院机电工程系组建于1983年,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好的师资队伍。
创新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研究的主导理念
既然机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那么它的发展和演化必然具有生命系统的一些特征,是类生命系统。
演化脉络的梳理是我们对机械发展的客观现实进行纵向的逻辑处理,脉络中的亲缘关系是指以机械基本的功能要求作为研究的主题,对那些在各种功能要求的激励下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机构和机械要求,在机械自身固有特性的框架里综合剖析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代一代的演化历程中“代”的排序也并不是时间序列、它们并不是“亲子辨认”那种严密确切的血统关系。核心的问题是“温故、知今、进而创新”。
化学工程系简介
该专业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石油和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在业务上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加工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方向生产及科研、设计等专业技术理论,并进行计算机技能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且有初步的专业外语口语能力。
主干学科:物理化学、化学工程。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语言及应用技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自动化、基本有机合成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学、石油炼制工程等。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丰富各类实验内容,坚持三段实习制(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主要在新疆地区各大炼化企业、三大油田和各类地方化工企业就业,从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加工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的精细化工和石油加工等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在有关研究设计部门及院校从事有关设计、研究或教学工作。
预科教学
新疆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新疆石油学院从恢复建院起,就把民族教育视为学院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将它作为学院的三大教学任务之一来抓,把预科作为发展民族教育工程的基石。学院于1992年初组建了专门的预科教育机构预科部。认真制定了《新疆石油学院预科教学总体设计》,将民考民学生预科由一年改为两年,强化汉语教学,并在全疆最早实施把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过级与毕业证挂钩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这一重要工具语言的积极性,为迎接新技术挑战,学院起步了预科生英语零起点教学;学院实行预科生和本、专科两阶段学制,预科生经过严格的考核,在基础课和汉语成绩合格后,作为预科毕业生进入大学专业系部学习;经集团公司批准,每年将部分预科毕业生输送到内地石油高校培养;学院坚持实行大学期间民汉混班教学,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实际的民汉同学互帮互学,加速民族学生成才的道路.
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的特点给少数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大趋势,又使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紧迫和突出。学院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民族教学改革,从民族学生的思想、生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管理,引导他们不断挖掘学习潜力;教育他们彻底打破依赖心理,培养自强自立、增强勇气的信心;启发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正视现实,改变现实;同时增大帮助勤奋刻苦的学生的力度。
历经十余年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新疆石油学院积累了丰富预科教育经验,预科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夯实了基础。
校园文化
《新疆石油天然气》
《新疆石油天然气》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65—1253/TE (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67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培训中心(新疆石油学院)。
现已完成注册登记,于2005年6月底出版创刊号。
该刊是全面反映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集输、油田地面工程、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等的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是:在编委会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技为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方针;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坚持为石油、石化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使本刊成为反映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科研成果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
该刊的前身是《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89—2004年),发行交流的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相关的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千余家。不仅是对外学术交流的的窗口,已成为反映国内特别是新疆石油、石化行业科研成果的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刊物。被国家权威机构、重要数据库收录,获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奖励。深受本刊读者特别是新疆石油、石化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信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杰出校友
创办初期的学院历史是短暂的,但她的功绩却深深地镌刻在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丰碑上。她为祖国西部石油创业与发展输送了大批建设英才:
胡笑云,钻井59级学生,1964年分配到胜利油田工作,1988年调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中共13届候补中央委员;
李兆智,原克拉玛依市市长;
赵立春,新疆石油局副局长;
尼亚孜.阿不都拉,原新疆石油局副局长;
王连芳,原克拉玛依市政协副主席。
科学研究
作为一所单一型工科院校,新疆石油学院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面向三大油田,积极开展科研与科技服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学院陆续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所、石油机械研究所、CAD研究所等9个院属研究所,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71人。设立了院内科研基金,支持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了同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和校际往来,目前学院已与新疆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独山子炼油厂以及一批新疆地方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造就了新疆石油学院实力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数年来,学院共完成包括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新疆石油局及油田厂处单位委托项目近百项。“七五”以来,学院在国内外期刊及有关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数百篇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其中,由梁肇基教授、崔平正副教授研制的“半球摇摆转子泵”获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广州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由唐文初教授等承担的“沙漠公路除沙机的研制”作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中的子课题,一九九五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司十大科技成果和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一九九六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勘探系承担的总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柯克亚地区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地层分析新方法研究”,由于成果突出,受到总公司高度重视,总公司科技局长亲临学院主持评审验收。
梁肇基教授等承担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容积泵类机构型研究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委的鉴定验收。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文章由作者:【乌伊法鲁西】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