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海峡(Korea Strait)(国际用法)范围: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与日本九州岛、本州岛之间,连接日本海与东中国海(黄海、东海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0公里,宽约180公里,一般水深50~150米。韩国的济州岛、巨济岛,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岛和福江岛等,是控制海峡的要地。韩国又称大韩海峡。/n按亚洲国际化海域的命名规则,指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的水道,因为国际地理学用日本海、中国海、菲律宾海之名称呼附近三个广大海域,这个海峡就采用朝鲜之名。
概述
朝鲜海峡沟通日本海和东海、黄海的重要航道。位于北太平洋西缘,朝鲜半岛东南与日本-九州岛、本州岛之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0千米,宽约180千米。峡底地形缓倾,水深大多为50~150米,最大水深228米。海峡中对马岛把水域分为东西两大水道,西水道仍称朝鲜海峡,宽约67千米,平均水深95米。东水道宽约98千米,平均水深约50米,最深131米。
两水道最窄处各宽46公里。海峡两岸陡峭,岸线曲折,岬湾交错,近岸多岛屿。海峡中有巨济岛、对马岛、壹岐岛等,是控制海峡的要地。海底起伏平缓,为泥、沙、贝底质。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6~9月为台风季节。表层水温:夏季20~25℃,冬季10~15℃。海流以对马暖流为主,流向东北。多为半日潮,潮差1~2米,大潮流速1~1.5节,小潮流速0.5节。
海峡地当东亚海上交通要冲,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南下太平洋之咽喉要道,历来为日、朝、俄争战之地。1597年、1598年,中朝为抗击日军侵略朝鲜,在此进行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1905年,日、俄舰队在此进行对马海战(见日俄战争)。现两岸军港有佐世保、镇海、釜山等,对马岛驻有日本防守队。
对马暖流
海峡有对马暖流通过。按传统的说法,对马暖流是东海黑潮主干在屋久岛以西附近分出的一个北上分支。近来有人认为:它是黑潮水与中国大陆沿岸水在东海中部相遇的混合水,具有高温、高盐和流向稳定等特征。流幅70~150公里,夏宽冬窄。从济州岛东南起,对马暖流由南转向东北。流速25~50厘米/秒,最大为90厘米/秒,流量(3.3~4.9)×106米3/秒。流抵对马岛西南后,分别进入东、西水道。西支势力较强,流幅窄、厚度深、流速大(夏季表层最大流速75~90厘米/秒,冬季为25~30厘米/秒),流量占流入该海峡总流量的52~71%;东支势力较弱,流幅较宽、厚度浅、流速小(夏季表层最大流速50~65厘米/秒,冬季20~30厘米/秒),流量占总流量的29~48%。对马暖流靠朝鲜一侧,接纳了部分朝鲜西岸和南岸的沿岸流,故在济州岛至对马岛一带,出现锋面。受岛屿及地形影响,在对马岛北面、东面和济州岛东面及东水道出口处,还存在着涡旋或逆流。对马暖流除有夏强冬弱的季节变化外,还有7年及4年的变化周期。
历史事件
对马海峡海战(1905年5月27日—28日),日本称为“日本海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战役以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摧毁了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而自己仅损失三艘鱼雷艇,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一场海战。
背景
自日俄战争爆发后,随着陆上和海上一连串的失利,俄国太平洋舰队被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重创并封锁在旅顺港内,沙皇政府终于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决定从海上派遣舰队解救旅顺口的危机。
整个俄国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原本三倍于日本海军,但是却分散为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又因要对抗土耳其并且受条约限制不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而无法抽调,俄国不得不派遣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出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绕过大半个地球,途经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中国海,行程18000海里,前往远东作战。
虽然表面上俄国舰队实力可观,但舰队中的新旧战舰难以协调行动;新服役的战舰官兵尚不能熟练掌握;官兵素质低下,普遍士气低落。另外由于历时8个月的漫长航行,旅途疲劳使整个舰队的作战能力急剧下降。
该舰队原先得到的命令是驰援旅顺港,解除日军的封锁。但是在他们到达马达加斯加时,就已得到了旅顺失守的消息,不得不改投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俄国舰队向远东航行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严厉督促下,展开了严格训练,日本舰队频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几乎打掉了国内半数的炮弹储备。东乡更提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的名言。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结果
对马海峡海战是海战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场决定性海战之一。日本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赢得了压倒性胜利。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学说。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奠定了近代海战的基本作战形式(T字战术)。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无畏号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是世界第三的俄国海军沦为三流海军,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日本通过此战,为3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订立铺平了道路,从此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
水文气象
潮汐概况
朝鲜海峡有明显的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不等显著,为半日潮和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自东北向西南增大,在东北端,日本海潮差为0.2-0.5米,在它的西南端,木沛港潮差最大为3.1米,高潮间隙在朝鲜这一侧,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东北部8-8.5小时,西南部10-11小时,在日本一侧则相反.在对马岛西侧水道及济州岛北侧,涨潮流以西南或西为主,落潮流向东北。平均大潮流速:1~2.5小潮流速0.5节最大可达2.5节
风浪概况
春季(4、5、6月)以北向风浪为主,海峡内东北向浪最盛,春季风浪大于夏季而小于秋季,大于等于5级的风浪约占20%,夏季是全年风浪最小的季节,大于等于5级的风浪约占15%。
涌浪概况
4、5月份是冬夏的过渡期,涌浪方向分布与风向相近,这段时间内海峡内是以北向涌为主。
表层温度逐月提高,4月12°-16°5月14°-19°6月16°-22°
海水透明度
海峡中的透明度的海峡南口近东海地区透明度最大,北口近日本海区次之,两侧沿岸海区最小。其中朝鲜南岸,尤其是济州岛海峡附近的透明度最小。一般小于10米,海峡中部透明度约为15~25米。全年8月份透明度为最大,5月份为最小。
气候概况
该海峡位于亚洲东部的季风区内,属付热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其间有对马暖流经过,对海峡天气有较大影响。
春季
大陆冷高压显著减弱,暖空气活动加强。季风转换,风力较弱,风向不定,气旋和锋面活动比冬季增加,天气多变,本季多雾,能见度恶劣。尤其是朝鲜南岸,济州海峡,常因浓雾,能见度恶劣,加上急速的潮流造成船舶触礁的事件。
受大陆低压影响,南~西南风。风力在全年中最小,平均3~4级;6~7月份海雾较多。受梅雨天气影响,阴云密布,,微风细雨。持续数日,能见度很差。在太平洋高压边缘,经常有台风北上。在我国东海或球群岛转向后袭击东海区,台风来临时风速达45米/秒以上,大风可持续4天之久。8月是海风最暖月,平均气温26℃。
秋季
夏季风向冬季过渡,风力逐渐增大。风向由西一面转为北→东北风。多晴朗天气,浓度罕见,能见度良好,9月份有台风袭击。
风向信息
海面风
冬季(11.12.1.2.3月)本季为海峡大风最多的季节,1月份最多风力达27米/秒,最长可持续3天。春季(4-5月)随着冬季的减退,海区风力显著下降,出现静稳的相应增加。大风约占10-20%,朝鲜一侧大于20%,海区平均风速6-8米/秒(4-5级)鹿岛西侧海域大于8米/秒,大风最长维持2天。本季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的季节,风向比较乱。北纬35°以北的偏南风为主;北纬35°以南朝鲜一侧,多西风和东-东北风。日本一侧和南部海区多北-东北风;济州海峡5月份多北-西北风。夏季,秋季略。
台风
台风是影响东海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侵袭本海区的台风平均每年有2个,最多的一年可达4个,其中强台风每年1个或两年1个,台风最早东袭时间是6月7日(1953年),最晚斗袭时间在10月14日(1951年)。主要在6-9月间,海区以日本一侧受台风袭击最多,占60%以上,朝鲜一侧次之占22%,穿越海峡的最少占12%。
气旋
气旋(温带低气压)是影响本海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之一,其范围大小差别很大,一般在几百公里。大的可达数千公里,小的只有几十公里。它给海上带来大风和阴雨天气,一般风力6-7级,短时可达8级以上。而距中心越近,大风持续时间越长。由于阴雨,海上能见度很坏,气旋在中场可影响东海区,以春、夏两季略多。明显发展的强气旋最多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它引起的天气变化要比夏季气旋恶劣的多。
影响本海区的气旋主要起源于中国大陆,也有一些起源于中国东海南部海面上。生成后多向东-东北方向移动,其主要路径有:
1.在江浙地区生成的气旋,生成后一部分向东北方向移动。经黄海,穿朝鲜半岛中部或南部进入日本海;另一部分在长江口入海,经东海北部或黄海,然后沿朝鲜半岛南岸进入日本海,走后一条路径的气旋常在入海后迅速发展,对海区影响最大。
2.在中国黄河流域生成气旋,生成后穿越渤海,经过东半岛南端,在越过朝鲜半岛中部进入日本海。本海区主要受这类气旋南部和冷锋的影响。
3.在东海南部形成的气旋大多数球群岛,日本东南向东北方向移动,对东海区影响不大。
能见度
海区能见度具有南部比北部好,东部比西部好,海峡中部比沿岸好的特点。济州海峡,济州岛那不海区和北纬35°以北海区,能见度比其他海区差。能见度年变化规律明显,每年9-12月能见度良好。恶劣能见度主要出现在4-7月,小于0.5海里的频率较高。一般都在2%以上,小于2海浬的低能见度频率6月份最高,为10%。4-5月在5-10%之间,大于等于5海里的良好能见度。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占90%,4-7月在80-90%之间。
云量
海区云量分布比较有规律;总的趋势是朝鲜一侧的云量比日本一侧少,济州海峡、,济州岛西部、南部云量比较多。平均总云量一般各月都在6成左右。4月和7-10月偏少,只有5-6成,平均低云量各月均在4成以上。
气温
海区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东南高,北西北低。日本沿海的年平均温度比朝鲜沿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年平均温度为14-16°。8月份最高为26°,1月份最低为6°。
生态
生物资源丰富,鱼类区系为印度-西太平洋区中-日亚区。暖水性鱼种占优势。对马暖流、南朝鲜沿岸流与来自日本海的冷水交汇处及涡旋区附近,为良好的渔场。盛产鳁、鲹、鲐、柔鱼、鲷和秋刀鱼等。
该文章由作者:【优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