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拼音:bào、p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本义表示双手捧物在日下曝晒,后来引申出“仓促”“猛烈”“暴虐”“暴乱” “残暴”等义。
字源演变
暴,会意字。战国文字作“图2”,从日,从出,从廾。上面是一个日,表示太阳,中间两边是两只手,下面是一个“米”字,表示双手捧物在日下曝晒之意。小篆又从米,从日,从出,从廾,从米。表示太阳出来了,用双手拨米去晾晒它。‘图1’,古文暴。从日,麃声。”“暴”是“曝晒”的“曝”的本字。《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暴之。”就是用的本义。由此引申出“暴(曝)露”“干枯”等义。《说文·夲部》另有一个“曓”字,并云:“疾有所趣也。从日、出、夲,廾之。”亦音“薄报切”。实际上它们同“从”的字形并不是“出”字,而是像树枝一类的东西。有些学者以为二者本为一字;有些学者以为夲部的“曓”是从“暴”省声的,则又以为二字。《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毛传:“暴,疾也。”这里的“暴”就是“曓”的假借字。由此引申出“仓促”“猛烈”“暴虐”“暴乱” “残暴”等义。后来两字已经没有分别,都一律写作“暴”。也假借为“虣”。《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指“徒搏”。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 暴bào ㄅㄠˋ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
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
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
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7. 〔~露〕显露,如「~~无遗」。
8. 姓。
● 暴pù ㄆㄨˋ
◎ 同「曝1」。
详细释义
◎ 暴 bào
〈动〉
显露;暴露 [expose]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spoil]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词性变化
◎ 暴 bào
〈形〉
凶恶,残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 暴 bào
〈副〉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rapidly]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另见 pù
其它字义
◎ 暴 pù
〈动〉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expose to the sun]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暴,晒也。——《小尔雅》
书暴诸日。——《考工记》
一日暴之。——《孟子》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另见 bào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㬥,晞也。从日,从出,从?从米。?,古文㬥从日麃声。薄报切。
说文解字注
㬥,晞也。
《考工记》:“昼㬥诸日。”《孟子》:“一日㬥之。”引伸为表㬥、㬥露之义。与夲部曓义别。凡曓疾、曓虐、曓虎,皆夲部字也。而今隷一之,经典皆作暴,难于諟正。
从日、出、米。
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玉篇》步卜切。《五经文字》捕沃切。《广韵》蒲木切。大徐薄报切。非也。三部。
古文㬥,从日,麃声。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暴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晞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
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
又《诗·郑风》:䄠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
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
又《管子·乗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
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
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
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㡛氏》昼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
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
又《後汉·窦融传》:皆近事暴著。注:暴,露也。
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
又白各切。音泊。
又备沃切。音雹。义?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
又㿺或作暴,坟起也。
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bʰ | uk | |
王力系统 | 药 | b | əuk | |
董同龢系统 | 宵 | bʰ | ɔ̂k3 | |
周法高系统 | 药 | b | awk | |
方桂系统 | 宵 | b | akw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齐 | 屋 | uk | |
齐梁陈北周隋 | 屋 | uk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bʰ | uk | |
拟音/王力系统 | b | uk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bʰ | uk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b | uk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b | uk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bʰ | ok |
韵书集成
字头 | 韵书 | 摄韵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暴 | 广韵 | 效 | 去声 | 号 | 竝 | 开口呼 | 一等 | 全浊 | 薄报切/蒲木切 | bʰɑu | |
通 | 入声 | 屋 | 竝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浊 | 蒲木切/薄报切 | bʰuk | |||
集韵 | 效 | 去声 | 号 | 竝 | 开口呼 | 一等 | 全浊 | 薄报切 | bɑu | ||
通 | 入声 | 屋 | 竝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浊 | 步木切 | buk | |||
通 | 入声 | ? | 帮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蒲沃切 | pok | |||
江 | 入声 | 觉 | 帮 | 开口呼 | 二等 | 全清 | 北角切 | pɔk | |||
江 | 入声 | 觉 | 竝 | 开口呼 | 二等 | 全浊 | 弼角切 | bɔk | |||
宕 | 入声 | 铎 | 竝 | 开口呼 | 一等 | 全浊 | 白各切 | bɑk | |||
礼部韵略 | 入声 | 屋 | 步木切 |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 去声 | 号 | 蒲报切 | ||||||||
入声 | 屋 | 步木切 | |||||||||
入声 | 觉 | 弼角切 | |||||||||
中原音韵 | 入声作去声 | 鱼模 | 滂 | 次清 | pʼu | ||||||
去声 | 萧豪 | 帮 | 全清 | pɑu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平声 | 鱼模 | 邦模切 | ||||||||
去声 | 萧豪 | 旁貌切 | |||||||||
洪武正韵 | 去声 | 效 | 竝 | 蒲 | 全浊 | 蒲报切 | b‘du/b‘au | ||||
入声 | 屋 | 竝 | 蒲 | 全浊 | 步木切 | b‘uk | |||||
入声 | 药 | 竝 | 蒲 | 全浊 | 弼角切 | b‘uak | |||||
分韵撮要 | 阳入 | 第六东董冻笃 | 帮 | ||||||||
阳去 | 第十二孤古故 | 帮 |
该文章由作者:【唐能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