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家书》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渡边谦、二宫和也、伊原刚志等人主演的历史战争片。该片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栗林忠道中将指挥日军坚守在硫磺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战役结束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由梦工厂出品,于2006年12月9日上映。该片荣获第64届金球奖年最佳外语片奖、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奖等。
剧情简介
2006年,在硫磺岛地下发现了数百封信件。那是61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作战的将士们留给家人最后的一点东西——写给家人最后的诀别信。这些没有寄出的信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宣告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走上彻底溃败的道路。当美军强大的攻势波及到看似渺小却被战火硝烟弥漫的硫磺岛时,以粟林忠道中将为首的日军,面对强大的美国军队的进攻,却采取了顽固的抵抗策略。狡猾的日军在硫黄岛上利用天然的山洞、矿穴以及人工挖制的地道,与美军周旋。但是,志在必得美军却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负隅顽抗的日军采取了愈发残酷的攻势。而粟林忠道明知日军无法抵抗住来势凶猛的美军,但他还是身先士卒和同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事实上,这位日本军官早在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中,就已经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认知以及担忧。就在日本彻底战败前夕,仍不愿缴械投降的粟林忠道,最终在硫磺岛自杀身亡。他的这封发自硫磺岛的信则成了后人审视这段历史的有力途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渡边谦 | 栗林忠道 中将 |
二宫和也 | 西乡 |
伊原刚志 | 西竹一 中佐 |
加濑亮 | 清水 |
中村狮童 | 伊藤 中尉 |
渡边广 | 藤田 中尉 |
坂东工 | 谷田 军曹 |
松崎悠希 | 野崎 |
山口贵史 | 柏原 |
尾崎英二郎 | 大久保 中尉 |
裕木奈江 | 花子 |
阪上伸正 | 大杉 准将 |
Lucas Elliot | Sam |
Sonny Seiichi Saito | Medic Endo |
Steve Santa Sekiyoshi | Kanda |
Hiro Abe | Lt. Colonel Oiso |
Toshiya Agata | Captain Iwasaki |
Yoshi Ishii | 山崎 |
Toshi Toda | 安达 中佐 |
Ken Kensei | 林 中将 |
Ikuma Ando | Ozawa |
Akiko Shima | Lead Woman |
Masashi Nagadoi | 市丸 准将 |
马克·摩斯 | American Officer |
Roxanne Hart | Officer's Wife |
Yoshio Iizuka | Tired Soldier |
Mitsu Kurokawa | Suicide Soldier |
Takuji Kuramoto | Ono |
Koji Wada | Hashimoto |
Akira Kaneda | Japanese Soldier#1 |
Shoji Hattori | Japanese Soldier#2 |
Mark Tadashi Takahashi | Japanese Soldier#3 |
Mitsuyuki Oishi | Japanese Soldier#4 |
Evan Ellingson | Kid Marine |
Kazuyuki Morosawa | Ito's Guard |
Masayuki Yonezawa | Ito's Soldier |
Hiroshi Tom Tanaka | Hopeless Soldier |
Mathew Botuchis | American Marine |
Yukari Black | Mother |
Daisuke Nagashima | Prisoner |
Kirk Enochs | Marine Officer |
Ryan Kelley | Marine#2 |
Jonathan Oliver Sessler | Marine#3 |
Michael Lawson | Marine#4 |
Taishi Mizuno | Cave Soldier#1 |
Daisuke Tsuji | Cave Soldier#2 |
Yoshi Ando | Excavator#1 |
Yutaka Takeuchi | Excavator#2 |
Tsuguo Mizuno | Lead Excavator |
Mark Ofuji | Kuribayashi's Guard |
莱安·卡勒斯 | Marine at Clearing |
Jeremy Glazer | Marine Lieutenant |
Ryoya Katsuyama | Boy |
Masashi Odate | Cook |
London Kim | Okubo's Soldier |
Skip Evans | Pilot#1 |
Wanliss E. Armstrong | Pilot#2 |
职员表
制作人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保罗·哈吉斯、罗伯特·洛伦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导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副导演(助理) | Katie Carroll、Peter Dress、Donald Murphy、Kent Tsurumaru |
编剧 | 山下爱丽丝、保罗·哈吉斯、Tadamichi Kuribayashi、Tsuyoko Yoshido |
摄影 | 汤姆·斯特恩 |
配乐 | 凯勒·伊斯特伍德、Michael Stevens |
剪辑 | Joel Cox、Gary Roach |
选角导演 | Phyllis Huffman |
艺术指导 | Henry Bumstead、James J. Murakami |
服装设计 | Deborah Hopper |
视觉特效 | 迈克尔·欧文斯 |
布景师 | 盖瑞·费蒂丝 |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幕后制作
故事背景
1945年2月在太平洋战场的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拿下硫磺岛后,在岛上建立了离日本本土最近的基地,使B-29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和后来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成为可能。日本人在硫磺岛上的抵抗几乎都是自杀式的,被誉为“玉碎指挥官”的硫磺岛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可以说是人体炸弹的先驱,大批的日军潜伏在坑道里,子弹打完之后,就抱着炸药桶冲进美军阵地引爆,美国人在硫磺岛上每一寸的推进,都是用血肉换来的。硫磺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两万多名驻岛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美方也有六千多人战死沙场,一万九千余人负伤。是唯一一次美国伤亡人数大于日本人数的战役。
姊妹篇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连续推出了《父辈的旗帜》和《来自硫磺岛的信》两部作品,分别从美方和日方来描绘这场激战。分为上下两部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像这样从两个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事件的“联体电影”却是史无前例的大胆尝试。伊斯特伍德的此番尝试获得了成功。《父辈的旗帜》于10月上映后广受诟病,而紧接着于12月中旬上映的《来自硫磺岛的信》不仅很快博得一片褒扬,更是一举赢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电影的殊荣。
剧集改编
本片的灵感来自一本书信集。伊斯特伍德在筹备《父辈的旗帜》时,对硫磺岛之战的日方指挥官栗林忠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栗林下令在岛上挖掘了大量洞窟和地道,把军备力量埋伏其中。这种战术简直是“异端”。在当时,防御战中的日军往往会在登陆点摆开防线,集中炮火猛击海上的敌人。然而就是凭借着栗林的奇特策略,美军原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斗整整拖了36天。另外,这位日本陆军中将曾经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留学,有不少美国朋友,并一直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在硫磺岛之役中他却表现出了相当坚决的抗击态度。伊斯特伍德不断挖掘栗林的资料,一直找到了《“玉碎总指挥官”的信》这本书。书中收录了栗林驻美期间寄给家人的信件,信中随处可见有趣的图画,这位武官对妻子儿女的深情跃然纸上,令深伊斯特伍德大受触动,于是“信”就成了本片的关键词。
人气偶像组合“岚”的成员二宫和也在本片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所扮演的士兵西乡是贯穿整场战役的关键人物。年轻的二宫虽然主要活跃在歌坛,但也曾出演过不少电视剧和舞台剧,在表演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获奖记录
届数/年份 | 奖项名 | 获奖方 |
2006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 | 最佳影片奖 | 《硫磺岛家书》获奖 |
2007年第64届金球奖 | 最佳外语片 | 《硫磺岛家书》获奖 |
最佳导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提名 | |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音效 | 《硫磺岛家书》获奖 |
最佳影片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提名 | |
最佳导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提名 | |
最佳原著剧本 | 艾瑞丝·山下 提名 | |
2007年第33届土星奖 | 最佳国际电影 | 《硫磺岛家书》提名 |
2008第3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获奖 |
2007年第51届意大利大卫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硫磺岛家书》提名 |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1、安培林娱乐(美国) 2、美国梦工厂影片公司(美国) 3、Malpaso Productions(美国) 4、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
发行公司 | 1、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2、华纳兄弟公司(荷兰) 3、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4、华纳兄弟公司(日本) 5、Fox-Warner(瑞士) 6、Karo Premiere(俄罗斯) |
幕后花絮
2005年4月5日,伊斯特伍德特地拜访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石原非常支持两部电影,但要求不能将火药带上硫黄岛。
本片的大部分戏都是在冰岛和美国洛杉矶拍摄的。2006年4月27日,伊斯特伍德带着摄制组来到硫黄岛只拍了几个镜头,第二天就举行了影片杀青的记者招待会;
英语剧本完成后,制作方找了多名翻译将其译成日文,并从各个译本中挑选出色的部分整合成最终日语版剧本;
渡边谦对自己的角色栗林忠道非常感兴趣,特地访问了栗林的故乡,与其家属会面;
伊原刚志为了演好马术冠军“西男爵”连续三周每天骑马5小时,他还学习英语,查阅西男爵的资料,与西的儿子交谈,并前往西的墓地祭扫,做了一切能做的准备;
好莱坞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和白人导演克林·伊斯特伍德曾因此片爆发口水战。
影片评价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网易娱乐评)
可以说,二战中的日军将领,凡到过中国很少有人能够经得起道德的审查。这个电影中,导演忽略这些事情,无非是因为电影的题材已经与时俱进了。在这样的影片中,正义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伊斯特伍德想拍战争中的人情味。(凤凰网评)
对于这次在63年前发生的著名战斗,有700至900名美国黑人军人在战斗中登上了日本硫磺岛,可是他们并没有直接参加前线战斗,只是做了后勤,运输物资和弹药以及埋葬死亡人员等工作。所以在该岛制高点上竖起那面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国旗的人员中,没有黑人士兵在内,只有一名土著印第安战士参加。不过对于那些在海滩上拍摄的镜头,伊斯特伍德还是应该拍些有黑人军人的场面。(《时代》杂志评)
该文章由作者:【学然后知不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