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教材面向21世纪,力求体现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精神,体现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读者对象以高职高专为主,也可供各类职业大学、电视大学、高级工进修和广大社会爱好者使用,同时兼顾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使用。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相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多年来在高职院校从事视频与平面设计一线教学的专家、教授、副教授编写了这套视频与平面设计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面向21世纪,力求体现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精神,体现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读者对象以高职高专为主,也可供各类职业大学、电视大学、高级工进修和广大社会爱好者使用,同时兼顾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使用。
本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院校,相关部门和编审者的大力支持,一些专家、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殷切希望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以便于我们不断修改,使本系列教材更臻完善,更具生命力,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录
第1章素描概述
1.1素描的概念
1.2素描的作用与意义
l.3素描的工具材料与使用方法
1.4素描的基本技术
第2章素描的基础知识
2.1形体与透视
2.2明暗与色调
2.3空间与虚实
第3章几何形体的写生
3.1立方体的表现
3.2圆球体的表现
3.3圆柱、圆锥、多面体的表现
3.4何形体组合写生
第4章静物素描
4.1静物写生的要领与步骤
4.2静物色彩感的表现
4.3静物质感的表现
第5章石膏像素描
5.1石膏像素描的意义
5.2五官石膏模型写生
5.3石膏头像写生
第6章人头像素描
6.1人头部的结构特征
6.2五官结构的认识
6.3人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6.4人头像写生的要点与常见问题
第7章速写
7.1速写的作用与意义
7.2速写的形式与表现方法-
7.3人物速写技法
7.4景物速写
第8章色彩概述
8.1色彩的基本概念
8.2色彩的形式与种类
8.3色彩的观察方法
第9章色彩的基础知识
9.1原色、间色与补色
9.2色彩的三要素
9.3色彩的冷暖感觉
9.4色彩的联想与情感的表现
第10章水粉画写生技法
10.1水粉画的特点
10.2水粉画的工具材料
10.3水粉画的表现方法
第11章水粉画静物写生
11.1观察方法
11.2画面构图与起稿
11.3确定大体色彩关系
1l.4突出重点
11.5整理完成
第12章水粉画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2.1脏
12.2粉
12.3花
12.4生
12.5变色
第13章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美术基础(第2版)》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概述
1.1 美术基础知识
1.1.2 美术的发展简史
1.美术的起源
美术的起源众说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仿说:这是一个古老的学说,由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来,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原始人在生存的过程中,随着与环境的熟悉,对周围的一切形象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望,自然会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它们描绘下来。古代的岩画往往是原始人类模仿自然的最好见证,如我国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刻画了舞蹈、狩猎等画面;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描绘着野牛形象(图1-1)。由此可见,模仿行为是美术产生的重要因素。
劳动说:此学说认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使手的灵活性日趋完善,达到“心手合一”的状态。劳动的过程中人类也发现并认识了美。我国大多学者还是倾向于美术来源于劳动这一学说的。
游戏说:此学说认为,游戏是抛开功利目的束缚的一种快乐与享受。通过游戏各种艺术如舞蹈、音乐、绘画便产生了。游戏说强调人们在劳动之余心境上要寻找一种寄托,情感上得以宣泄的方式。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游戏是人的一种天性,美的萌动由此产生。
巫术说:此学说认为,原始人由于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而产生一种极强的神秘感,认为有神灵在控制着一切。原始人部落的网腾崇拜,巫师所描绘的形象或象征符号,便是美术产生的起源。
序言
本书自出版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认可。几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美术基础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高等教育出版社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对本教材进行改版,将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改进,使教材内容得以完善。本次改版着重加强了部分设计实例的赏析内容:增加了色彩部分和装饰图案部分的训练实例等。改版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强化学生对美术基本造型形态及色彩表现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内容上第一章涉及了美术的基本知识(本章建议理论学时为4课时)。第二章着重进行二维平面绘画训练,强调在平面造型中对形态变化规律的认识(建议理论学时为4课时,实训学时为8课时)第三章进行基本的透视学研究,为三维表现奠定基础(建议理论学时为4课时,实训学时为8课时)。第四章是三维空间训练与结构训练,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建议理论学时为8课时,实训学时为16课时)。第五章色彩的训练,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色彩训练实例(建议理论学时为8课时,实训学时为18课时)。第六章装饰图案训练,强化学生对装饰形态与色彩表现的认识(建议理论学时为4课时,实训学时为10课时)。第七章数字媒体平面设计基础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巧(建议理论学时为2课时,实训学时为6课时)。
改版后教材内容的编写情况说明:本教材由毕万新统稿,其中第二章中2.1.2由邓晓新编写;第三章由陈新宇编写;第五章中5.1~5.4由李琴编写;其余内容由吴忠正和祖秀霞共同编写。
感谢大连工业大学的廖刚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拔冗审稿。感谢王仁成教授、毕万新教授对改版教材的大力支持,另外,本书对配套助学课件光盘重新进行制作,使配套光盘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改版后纰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专家、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该文章由作者:【苏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