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
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与治的综合,实质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定义
所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例如,对于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颗粒物和SO2等污染的控制,除了应对工业企业的集中点源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外,还应同时对分散的居民生活用燃料结构、燃用方式、炉具等进行控制和改革,对机动车排气染、城市道路扬尘、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城市功能区规划等方面,一并纳入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才能取得综合防治的显著效果。
释文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实施,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目的
《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涵盖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工业锅炉及炉窑烟气 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居室及公共场所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无组织排放源控制、大气复合污染 监测模拟与决策支持、清洁生产等八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入选技术大多源于“十一五”以来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
技术目录
序号 | 技术名称 | 技术内容 | 适用范围 |
一、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 | |||
1 | 燃煤电站锅炉石 灰石/石灰-石膏 湿法烟气脱硫技 术 | 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 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 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 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 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5% , 可达 98% 以上 ; SO2 排放 浓度一 般小于 100mg/m3 ,可达 50mg/m3 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1.5 分/kWh。 | 燃煤电站锅炉 |
2 | 火电厂双相整流 湿法烟气脱硫技 术 | 利用在脱硫吸收塔入口与第一层喷淋层间安装 的多孔薄片状设备,使进入吸收塔的烟气经过该设备/n 后流场分布更均匀,同时烟气与在该设备上形成的浆 液液膜撞击,促进气、液两相介质发生反应,达到脱 除一部分 SO2 /n的目的。该技术将喷淋塔和鼓泡塔技术 相结合,对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浆液循环量有显著效 果,特别适用于脱硫达标改造项目。双相整流装置能 /n提高系统脱硫效率 20%~30%,整体脱硫效率可达 97% 以上;阻力为 600Pa~700Pa,单位投资大致为 3~6 元 /kWh,电耗降低约 250~850 kWh/h。 | 燃煤电站锅炉 |
3 | 燃煤锅炉电石渣 – 石膏湿法烟气 脱硫技术 | 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 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n 液中的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 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 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5%,可达 /n98%以上;SO2 排放浓度一般小于 100mg/Nm3,可达 50mg/Nm3 以下; 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n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1.35 分/kWh。 | 燃煤电站锅炉 |
4 | 循环流化床干法 / 半干 法烟气脱 硫除尘及多污染 物协同净化技术 | 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物料的循环利 用,在反应塔内吸收剂、吸附剂、循环灰形成浓相的 床态,并向反应塔中喷入水,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在反 应塔内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经反应塔净化后的 烟气进入下游的除尘器,进一步净化烟气。此时烟气 中的 SO2 和几乎全部的 SO3,HCl,HF 等酸性成分被 吸收而除去,生成 CaSO3·1/2 H2O、CaSO4·1/2 H2O 等副产物。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0%,可达 98%以上;SO2 排放浓度一般小于 100mg/m3,可达 50mg/m3 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元/kW;在 不添加任何吸附剂及脱硝剂的条件下运行成本一般 为 0.8~1.2 分/kWh。 | 燃煤电站锅炉 |
二、工业锅炉及炉窑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 | |||
21 | 石灰石- 石膏湿 法脱硫技术 | 采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 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 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 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 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5%,可达 98%以上;SO2 排放浓度一般小于 100mg/m3,可达 50mg/m3 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元/kW 或 15~25 万元/m2 烧结面积;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1.5 分 /kWh。 | 工业锅炉/钢铁 烧结烟气 |
22 | 电石渣- 石膏湿 法烟气脱硫技术 | 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 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n 液中的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 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 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5%,可达 /n98%以上;SO2 排放浓度一般小于 100mg/Nm3,可达 50mg/Nm3 以下; 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n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1.35 分/kWh。 | 工业锅炉 |
23 | 白泥- 石膏湿法 烟气脱硫技术 | 采用白泥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 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n 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钠)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 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 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 95%,可达/n 98% 以上;SO2 排放浓度小于 100mg/Nm3,可达 50mg/Nm3 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 150~250 元/kW;运行成本一 /n般低于 1.35 分/kWh。 | 工业锅炉 |
24 | 钢铁烧结烟气循 环流化床法脱硫 技术 | 将生石灰消化后引入脱硫塔内,在流化状态下与 通入的烟气进行脱硫反应,烟气脱硫后进入布袋除尘/n 器除尘,再由引风机经烟囱排出,布袋除尘器除下的 物料大部分经吸收剂循环输送槽返回流化床循环使 用。该技术脱硫率略低于湿法,吸收剂利用率高,结 /n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可靠,脱硫产物为固体,无 制浆系统,无二次污染,脱硫塔体积小,投资省,不 易堵塞。烟气中的 SO2 和几乎全部的 /nSO3,HCl,HF 等酸性成分被吸收而除去,生成 CaSO3·1/2H2O、 CaSO4·1/2 H2O 等副产物。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 于/n 95% ,可达 98% 以上;SO2 排放浓度一般小于 100mg/m3,可达 50mg/m3 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 15~20 万元/平方米;在不添加任何吸附剂及脱硝剂的条件下 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5~9 元/吨烧结矿。 | 钢铁烧结烟气 |
25 | 新型催化法烟气 脱硫技术 | 采用新型低温催化剂,在 80~200℃的烟气排放温 度条件下,将烟气中的 SO2、H2O、O2 选择性吸附在 催化剂的微孔中,通过活性组分催化作用反应生成 | 有色、石化化 工、工业锅炉/ 炉 窑(含 民 |
三、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 | |||
41 | 挥发性有机气体 (VOCs)循环脱 附分流回收吸附 净化技术 | 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采用惰性气体循环加热 脱附分流冷凝回收的工艺对有机气体进行净化和回/n 收。回收液通过后续的精制工艺可实现有机物的循环 利用。该技术对有机气体成分的净化回收效率一般大 /n于90%,也可达95%以上。单位投资大致为9~24万元/ 千(m3h-1),回收有机物的成本大致为700~3000元/吨。 | 石油化工、制 药、印刷、表 面涂装、涂布 等 |
42 | 高效吸附- 脱附 -(蓄热)催化燃烧 VOCs 治理技术 | 利用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碳纤维、颗粒炭、蜂窝炭 和耐高温高湿整体式分子筛等固体吸附材料对工业/n 废气中的VOCs进行富集,对吸附饱和的材料进行强 化脱附工艺处理,脱附出的VOCs进入高效催化材料 /n床层进行催化燃烧或蓄热催化燃烧工艺处理,进而降 解VOCs。该技术的VOCs去除效率一般大于95%,可 达98%以上。 | 石油、化工、 电子、机械、 涂装等行业 |
43 | 活性炭吸附回收 VOCs 技术 | 采用吸附、解析性能优异的活性炭(颗粒炭、活 性炭纤维和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企业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并将有机溶剂回收再利 用,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有机废气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废气风量:800~40000m3/h,废气浓度:3~150g/m3。 | 包装印刷、石 油、化工、化 学药品原药制 造、涂布、纺 织、集装箱喷 |
四、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 | |||
59 | 汽油车尾气催化 净化技术 | 采用优化配方的全Pd型三效催化剂,以及真空吸 附蜂窝状催化剂的定位涂覆技术,制备汽车尾气净化/n 器核心组件。真空涂覆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催化剂涂覆 量,有效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全Pd催化剂配方根据发 /n动机型号不同其Pd含量约在1~3g/L范围内,较同种发 动机上用的普通Pd-Pt-Rh三效催化剂成本可降低50% /n以上。利用该催化剂及涂覆技术生产的净化器对汽车 尾气中CO、HC和NOx的同时净化效果可大于95%, /n催化剂寿命超过10万公里,达到相当于国VI以上的尾 气排放标准要求。 | 汽车尾气污染 物处理 |
五、居室及公共场所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 | |||
64 | 中央空调空气净 化单元及室内空 气净化技术 | 针对不同场所,采用风盘或/和组空不同的中央空 调系统,设置过滤器和净化组件,集成过滤、吸附、 (光)催化、抗菌/杀菌等多种净化技术,实现室内温 度和空气品质的全面调节。 | 居室及公共场 所室内空气净 化 |
65 | 室内空气中有害 微生物净化技术 | 研制层状材料为载体负载银离子的抗菌剂,在保 持很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解决了银离子在高温使用 时变色的问题。研制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喷剂,对室内 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军团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对枯草芽孢 杆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 居室及公共场 所室内空气净 化 |
六、无组织排放源控制关键技术 | |||
69 | 综合抑尘技术 | 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生物纳膜是层间距达到纳米/n 级的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 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使其聚合成大颗粒状尘 /n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该技术的除尘率最高可达99% 以上,平均运行成本为0.05~0.5元/吨。云雾抑尘技术是/n 通过 高 压离 子 雾 化 和 超 声 波雾 化 , 可 产 生1μm~100μm的超细干雾;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充分增 /n加与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 并凝聚,形成团聚物,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 后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所产生的干雾颗 /n粒,30%~40%粒径在2.5μm以下,对大气细微颗粒污 染的防治效果明显。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压降来吸收附 着粉尘的空气,在离心力以及水与粉尘气体混合的双 重作用下除尘;独特的叶轮等关键设计可提供更高的 除尘效率。 | 适用于散料生 产、加工、运 输、装卸等环 节,如矿山、 建筑、采石场、 堆场、港口、 火电厂、钢铁 厂、垃圾回收 处理等场所 |
七、大气复合污染监测、模拟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 | |||
71 | 大气挥发性有机 物快速在线监测 系统 | 环境大气通过采样系统采集后,进入浓缩系统, 在低温条件下,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空毛细/n 管捕集柱中被冷冻捕集;然后快速加热解吸,进入分 析系统,经色谱柱分离后被FID和MS检测器检测,系 /n统还配有自动反吹和自动标定程序,整个过程全部通 过软件控制自动完成。系统主要特点有:自然复叠电 子超低温制冷系统、自主研发的温度测量技术、双通 /n路惰性采样系统、去活空毛细管捕集、双色谱柱分离、 FID和MS双检测器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在线连续监 /n测,也可以用于应急检测(采样罐现场采样)。该系 统一次采样可以检测99种各类VOCs(碳氢化合物、 /n卤代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在较长时间内可以满 足我国环境空气中VOCs的监测要求。 | 大气环境监测 |
72 | 大气细粒子及其 气态前体物一体 化在线监测技术 | 利用多种快速接口组合,设计开发出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大气细粒子及其气态前体物一体化的在线 监测系统”,实现细粒子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气态前 体物的同步在线监测,包括:气态HCl、HONO、HNO3、 H2SO4,气溶胶中F-、Cl-、NO2 、NO3 、SO4 以及WSOC – – 2- 的分析,实现大气细粒子中多种元素快速在线检测。 设计开发出能够进行不同粒径段的细粒子样品成分 分析装置,用于解析大气细粒子的来源与转化过程, 为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大气 细粒子污染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和监测技 术。 | 大气环境监测 |
73 | 大气中NOx及其 光化产物一体化 在线监测仪器及 标定技术 | 利用光解技术和表面化学方法研发准确测量NO2 的技术,与常规化学发光技术结合开发能够准确测定NO、NO2、PAN和PPN的技术系统。集成所研制的动/n 态零点化学发光法测NO模块,光降解NO2模块和钼催 化转化模块,制造一体化样机,样机可同时在线精确 /n测量大气样品中的NO、NO2、NOy。为评估含氮大气 活性成分对O3产生贡献的准确测算和其产物的进一 /n步演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和适合国情的仪器设备 产品。 | 大气环境监测 |
74 | 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快速在 线监测技术 | 针对区域大气颗粒物立体在线监测的技术需求, 开展大气复合污染中细粒子及超细粒子物化特性的 原位快速测定技术研究,基于“称重法”的振荡天平 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完成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实 | 大气环境监测 |
八、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 |||
88 | 水煤浆代油洁净 燃烧技术 | 水煤浆代油洁净燃烧技术是把煤磨成细粉与水 和少量添加剂混合成悬浮状高浓度浆液,像油一样采 用全封闭方式输送和储存,用泵输送,并用喷嘴喷入 锅炉炉膛雾化悬浮燃烧,燃烧效率高,它是一种以煤 代油的新技术。在制浆过程中要对煤净化处理,处理 | 各 种电站 锅 炉、工业锅炉、 工业窑炉 |
方法与步骤
(1) 收集调查有关城市或地区各种大气污染源的位置,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种类、数量、时空分布及污染源高度、排气速度等参数。对大量分散的小污染源,如居民和商业饮食炉灶等,则应把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内的小污染源按面源处理。
(2) 监测区域内各有关监测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并计算出各点的日、月、年平均浓度。
(3) 研究确定适用于当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并计算出区域内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值,步确定使环境中大气污染物降低到允许值或目标值时,区域内各类污染源的削减量方案。确定这一方案时,需充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4) 调查了解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
(5) 研究各种可能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措施。如为减轻锅炉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可安装除尘器来消烟除尘,减少燃煤量以削减烟尘量。此外也可采用集中供热,使用无污染能源等。
治理措施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结构,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沼气、酒精)。②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燃料脱硫、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③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④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业生产工艺(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采用闭路循环工艺等)。⑤节约能源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⑥加强企业管理,减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⑦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燃烧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有一些污染物排入大气,应控制其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使之不超过该地区的环境容量。主要方法有:
①利用各种除尘器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②采用气体吸收塔处理有害气体(如用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用碱吸收法处理排烟中的氮氧化物)。③应用其他物理的(如冷凝)、化学的(如催化转化)、物理化学的(如分子筛、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方法回收利用废气中的有用物质,或使有害气体无害化。
发展植物净化
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大气环境的自净有物理、化学作用(扩散、稀释、氧化、还原、降水洗涤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恒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同气象条件有关,认识和掌握气象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降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避免或减少大气污染危害。例如,以不同地区、不同高度的大气层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可以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的烟囱高度,使经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能在大气中迅速地扩散稀释。
防治工作
12月1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动员部署明年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会议中指出,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雾霾防治形势逼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对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同时也是节能减排工作协调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在加强节能减排、配合支持环保等部门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中要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各地发展改革(经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尽职履责,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解振华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推动出台防治大气污染的配套措施,在化解过剩产能、完善环保电价、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支持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实施新能源及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及天然气增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解振华强调,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一定要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认真抓好2014年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研究建立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手段,着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会同有关部门确保明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制订重大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
二是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切实解决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问题。控制煤炭消费量,制定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切实抓好天然气供应保障。做好油品品质提升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2014—2015年节能行动计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暂停未完成目标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能源消费增量超出控制目标的地区新上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和实施节能量交易制度。加强能效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节能监察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四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组织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改造。
五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尽快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议。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
六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组合拳。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加大节能减排和防治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挥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作用,落实脱硫、脱硝和除尘电价政策,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七是加强与地方和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做好节能减排的部署安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支持配合环保等部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协作。
八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参与节能减排、防治雾霾。办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绿色产品、节能省地型住宅。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践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
北京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交流了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做法。
大气治理写入30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截至2016年1月27日,已经启幕的30个省区市两会上,所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内容,多地对“天更蓝”作出承诺。河北、北京等地则明确提出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量化目标。
相关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
“十三五”期间,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超额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目前,“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深入推进治气攻坚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此予以关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该文章由作者:【旺达怀斯】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