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拼音:ché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言、成声。“诚”的基本义是诚实、真实。虚化为副词,相当于真正、确实义。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果真、如果。
字源演变
“诚”战国文字写作图1,字形由“言”和“成”两部分组成。篆文(图2、3)、隶书(图4、5)、楷书同。简化字将“言”旁简化为“讠”。“诚”是形声字,“言”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义与言语有关,“诚”的本义为真实无妄,多半由言语表达,因此“诚”字从“言”表义;“成”作声旁表音。从“成”声有兼义的功能,依《说文》,“成”的本义为“成就”“完成”,真实无妄必须是完成、真实的东西,不能是未完、虚假的,因此“诚”字从“成”声可以看成有兼义的功能。
“诚”的基本义是诚实、真实。引申为凡事物之真实。如《管子·乘马》:“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诚”虚化为副词,相当于直正、确实义。如《孟子·公孙丑上》:“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果真、如果。如《战国策·赵策三》:“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诚(誠)chéng(ㄔㄥˊ)
⒈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⒉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详细解释
诚
誠 chéng
〈形〉
(1)(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同本义[sincere;honest]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真实[real]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词性变化
诚
誠chéng
〈副〉
(1)确实,的确[indeed]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果真;如果[actually]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常用词组
诚笃、诚服、诚惶诚恐、诚恳、诚朴、诚然、诚实、诚心、诚意、诚挚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氏征切(chéng)
信也。从言成声。
广韵
是征切,平清常‖成声耕部(chéng)
诚,审也。敬也。信也。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诚;康熙笔画:14;部外笔画:7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并音成。《说文》:信也。《广雅》:敬也。《增韵》:纯也,无伪也,真实也。《易·乾卦》:闲邪存其诚。疏: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书·太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传:言鬼神不系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真德秀曰:唐虞时未有诚字,《舜典》:允塞即诚之义。至伊尹告太甲始见诚字。《礼·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又《玉篇》:审也。《礼·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注:诚,犹审也。或作成。
又郡名。《唐书·地理志》:悉州归诚郡。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思诚州。又叶陈羊切,音尝。韩愈《欧阳生哀辞》:哭泣无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诚。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ȡ | i̯ĕŋ | |
王力系統 | 耕 | ʑ | ǐeŋ | |
董同龢系統 | 耕 | ʑ | jeŋ | |
周法高系統 | 耕 | d | jieŋ | |
李方桂系統 | 耕 | d | jing | |
西漢 | 耕 | |||
東漢 | 耕 | |||
魏 | 耕 | jieng | ||
晉 | 耕 | jie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庚耕清青 | jieŋ | |
北魏后期北齊 | 庚耕清青 | jieŋ | ||
齊梁陳北周隋 | 庚耕清青 | jie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ʑ | i̯ɛŋ | |
擬音/王力系統 | ʑ | ǐɛ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ʑ | jɛ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dʑ | iæ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ź | jä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ʑ | ǐɛŋ |
韵书集成
韻書 | 字头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声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廣韻 | 誠 | 成 | 梗 | 平聲 | 下平十四清 | 禪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濁 | 是征切 | ʑjɛŋ | |
集韻 | 成 | 梗 | 平聲 | 下平十四清 | 船/常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濁 | 時征切 | ʥiæŋ | ||
礼部韻略 | 平聲 | 清 | 時征切 | |||||||||
增韻 | 平聲 | 清 | 時征切 | |||||||||
中原音韵 | 澄 | 陽平 | 庚青 | 穿 | 次清 | ʈʂʼiəŋ | ||||||
中州音韵 | 平聲 | 庚青 | 池繩切 | |||||||||
洪武正韵 | 成 | 平聲 | 十八庚 | 禪 | 時 | 全濁 | 時征切 | ʒiəŋ | ||||
分韻撮要 | 成 | 陽平 | 第七英影應益 | 審 |
该文章由作者:【东光太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