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颂(闻立鹏创作的布面油画)

《红烛颂》是闻立鹏于1979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闻立鹏,1931年生,河北浠水人。1947年入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1963年又于该院研究生班毕业。现为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多以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蕴涵耐人寻味的哲理。

艺术简介

人物传记

闻立鹏,1931年生,河北浠水人。1947年入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1963年又于该院研究生班毕业。现为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多以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蕴涵耐人寻味的哲理。

闻一多为我国现代诗人、学者、战士,曾著有序诗《红烛》,表达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对黑暗统治的憎恶与抗议,1946年因反内战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立鹏是闻一多之子。这幅作品刻画了一位集学者风度与战士宁死不屈精神为一身的人物形象。红与黑、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赋予此作超乎肖像画之外的感召力,暗夜里燃烧的红烛、烈火等象征性语言的运用烘托出革命者为祖国、为真理而战的崇高精神。

历史

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进程,一方面,在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变革的历史语境下它的社会性的功能得以重视和凸现,另一方面,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在中国文化精神、画家个人气质及时代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中国式油画的发展之路。闻立鹏先生的油画之路即是他的人生际遇与时代命运相互渗化与融合的心迹之路,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磨砺如同刻痕般映照在他的心中,这一切在他的画笔之下转化为悲壮的、崇高的美学追求,那画布中的凝重的肌理,壮阔的笔触,沉郁的主调成为中国现代油画独特而鲜明的语言,并升华为一种审美品格而载入美术史。

1979年连续完成《红烛颂》及《疾风》、《子夜》等风景组画,开始自觉追求艺术的主体意识和语言的个性化,追求艺术本体的完美与内涵的深化。1989年有机会赴欧洲作半年的艺术考察,仔细观摩了许多古典精品,也看到大批现代名作,俯览艺术历史的进程。风波动荡的5月下旬回到北京,更引发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无字碑》系列、《白石系列》、《生命篇》系列以及《致太行》、《秋之祭》、《望苍茫》、《岁月交响》《致高原》《晚秋》等,正是闻立鹏九十年代直至新世纪以来的心路历程。

艺术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在油画艺术领域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出国展出,早在1988年,巴黎国际艺术城为其举办个人画展。他的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福山博物馆、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等收藏,他的油画《红烛颂》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在创作、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出版了《闻立鹏文集》等近百万字的美术专著和论文。

该文章由作者:【异端审判】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