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十二形(模仿动物形意传统套路)

形意十二形是以拳拟为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鸟台,鹰,熊。较五行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是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搞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十二形(模仿动物形意传统套路)

简介

形意十二形是形意拳主要组成部分,借寓十二种动物的特点及形像,融入武技中,如龙的飞腾纵横,虎的威猛气势,猴之灵,燕之巧,鸡敏好斗,鹰猛等。仿其形其意而入攻防拳技中,即是精妙的攻防,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十二形

龙形

龙形者, 有降龙之式, 有伏龙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龙者真阴物业 (龙本属阳,在拳则属阴), 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丹书云: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则谓龙形。此形式之劲,起手承浆之穴 (即唇下陷坑处, 又名任脉起处), 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其拳顺,则心火下降,其拳逆,则身必被阴火焚烧也,身体必无活泼之理,而心窍必不开也。故学者,深心格致,久则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也。

虎形

虎形者,有伏虎离穴之式,而又有扑食之勇,在腹内为肾水。丹书云:虎向水中升是也。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为虎扑,臀尾(名督脉,又名长强)。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是也。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足也。其拳逆,则浊气不降,而诸脉亦不贯通也。医书也: 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也。学者务格虎形之至理,而淂之身心,以通诸窍门。

猴形

猴形者,物之最精最巧者也。有缩力之法,又有纵山之灵。在腹内则为心源,在拳中谓之猴形。其拳顺,则心神定静,而形色亦能纯正;其拳逆,则心神摇乱,而形色亦即不和,手足亦必失宜也。孟子云: 根心生色现于面,盅于背,施于四体。亦此气之谓也。此形之技能,人固有所不能及, 然格致此技之理,而身体力行之不惟能收其放心,且能轻便身躯也。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焉。

马形

马形者,兽之最义者也。有疾蹄之功,又有垂缰之义。在腹内则为意,出于心源,在拳中而为马形。其拳顺,则意定理虚,其拳逆,则意妄气努,而手足亦不灵也,先哲云: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理直。理直则拳中之劲亦必无妄发也。学者于此马形,尤须加意。

鼍形

鼍形者,水族中身体最灵者也。此形有浮水之能,在腹内则为肾,而能消散心火,又能化积聚,消饮食。在拳中则为鼍形,其形能活泼周身之筋络,又能化身体之拙气拙力。其拳顺,则筋骨弱者能转而为强,柔者,能转而为刚,缩筋者,易之以长,筋驰者,易之以和,则为顺天者存也。其拳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也。拘束,则身体亦必不轻灵,不活泼也。不活泼即犹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浮于水面,难也。

鸡形

鸡形者,鸡于世最有益者也。能以司晨报晓,又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争斗之勇。则鸡形中之功夫,可谓甚大。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在天为风,在人为气,在拳中谓之鸡形,又能起足根之劲上升,又能收天顶之气下降,又能散其真气于四体之中。其拳顺,则上无脑筋不足之患,下无腿足疼痛之忧。其拳逆,则脑筋不足,耳目不灵,手足亦麻木不仁也。学者于此鸡形,最当注意。

鹰形

鹰形者,其性最狠最烈者也。有搜获之精,又目能视微物,其形外阳而内阴,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升于脑,即丹书穿夹脊,透三关,而生于泥丸之谓也,在拳中谓之鹰形。其拳顺,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睛光明也;其拳逆,则真劲不能贯通于四指,阳火上升,而头眩晕,眼亦必发赤也。学者练此形,便能复纯阳之气,其益非浅显。

熊形

熊形者,其性最迟钝,其形最威严,有竖项之力。其物外阴而内刚,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还于丹田,在拳中即为熊形,能直颈之力,又能复纯阴之气,能与鹰形之气相接,上升而为阳,下降之为阴也,二形相合演之,谓之鹰熊斗志,亦谓之阴阳相摩。虽然阴阳升降,其实亦不过一气之伸缩也。学者须知前式龙虎单习谓之开,此二形练谓之合。知此十二形开合之道,可与入德也。

蛇形

蛇形者,乃天地所赋之性,身体最玲珑,最活泼者也。身形有拔草只能,二蛇相斗,能泄漏天之灵机,能屈能伸,能绕能翻。在腹内则为甚中之阳,在易即为坎中之一也,在拳中谓之蛇形,能活动腰中之力,乃大易阴阳相摩之意也。又如易经方圆之中,十字当中求生活之谓也。其拳顺,则内中真阳透于外,如同九重天,玲珑相透,无有遮蔽,人之精神,如日月之光明也。其拳逆,则阴气所拘,拙劲所捆,身体不能活泼,心窍亦不能通也。学者于蛇形重勉力而行,久之自能有得,如蛇之精神,灵巧奥妙,言之不尽。

鹞形

鹞形者,有束翅之法,又能入林之能,又有翻身之巧,在腹内能收心藏气。在拳中既能束身缩体。其拳顺,则能收其先天之气,人于丹田之中,又能束身而起,藏身而落。先哲云: 如鸟之束翅频频而飞,亦此意也。其拳逆,则心努气乖,而身亦被捆拘也。学者若于此形勉力而之,则身能如鸟之束翅,行之如流水一律荡平也。

燕形

燕形者,燕之最灵巧者也,有取水之精。在腹内既能采取肾水上升,于心火相交。易云: 水火能济。儒云: 复其真元。在拳中既能活动腰气,又有跃身之灵。其拳顺,则心窍开,精神足,而脑筋亦因之而强。其拳逆,则腰发怠,身体重,而气亦随之不通也。学者于此尤当加谨焉。

[鸟台]形

——————————辩误

[鸟台]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从们又不知其物,武断臆测,才误为“骀”、“鸽”、“鲐”等错误。有人虽写出“鸟台”字,却不知是何物。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何来竖尾之能?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游和“鲐”鱼,有“护尾之能”。这些错误应该清除,道理应该弄个明白。其实“鸟台”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平时人称“兔鹘”,又叫“秃尾巴鹰”,猎户养其雏儿,磨去爪锋,专用来捕捉野兔。而野生的“鸟台”,多站高枝上,头常朝下,尾朝上倒竖着,便于俯窥狡兔野鸟,见之能疾扑捉(中国华东、华丽北一带农村能看到)。这就是“鸟台”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竖尾之能。我们学它是用两臂上分后下来象其尾,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以学它的竖尾之能。这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肋腹打这一特殊技法。形意拳经所谓“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十四处是头、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处,加上臀尾则十四处,而“俱不脱丹田之气”是就明“丹田”不仅是十四处打法的发劲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拳经曰:“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僵一显奇能”,既然拳经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须发挥肋腹打的作用,事实上也只有发挥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从上下、左右,身躯前后都能发劲头打人的技法特点。郭云深与尚云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们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纯都擅长腹打(人们称为丹田气打)而名贯大江南北,武林内外。故拳经“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应改成“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才对。

(鸟台) 形拳:

tai(发音为一声者),其性最直,并无其他灵巧之禽也。其本性有竖尾上升,超达云际之势,下落两掌有捣物之形。在腹内能辅佐肝肺之功,能舒肝固气。在拳中亦谓之骀形,能活肩活足,又胯臀之合力。其拳顺,则肝舒气固,人心虚灵,又能实其腹而道心生。其拳谬,则两肩不活,身体被拘,气必不畅通。《拳经》云, (鸟台)艺求精百信通,全凭收尾内彻灵,饶他兔走几处远,起落二字性命倾,这是对(鸟台)形的解说。习学者练此(鸟台)形,勉力行之,可以虚心实腹而得其道。

(一)预备式:与三体式相同。

(二) (鸟台)形左式:

由三体式开始,左脚向回撤移少许,脚掌着地,左手收回与右手触合在胸前分开向左右划一小圈,停于两肋外侧,手心向上,五指屈张,同时身体转向左前方,重心偏于右腿,眼看左前方。

右脚向左前方迈一大步,脚尖向里,左脚随之跟进半步,同时两手向左前方冲出,拇指撑开,其余四指屈开,掌心向里,高与腰平,眼看左前方。注:也可用拳,如用拳,则拳心向上。

要点:两手划圈要与转身动作协调一致;两手打出要与两脚前进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头顶项竖,舌顶上颚,沉肩坠肘,臀部极力前逼,前胯用力里裹,后胯用力前摧,周身气力合一,精神贯注。

(三) (鸟台)形右式:

接上式,右脚向前方横垫半步,脚尖外撇,左脚随即跟扣半步,脚尖向里,停于右脚跟后面,同时身体转向右前方,两手收回再胸前向上左右分开,划一小圆停于两肋外侧,手心向上,眼看有前方。

右脚向右前方迈一大步,脚尖向里,右脚随之跟进半步,同时两手由两肋外侧,向右前方冲出,掌心向里,拇指撑开,其余四指屈开,高与腰平,眼看右前方。如此左右交替向前打去。

要点:与左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四) (鸟台)形回身式:

向前打至适当位置,打出右式后,右脚向左正方弧线扣一步,同时以左脚为轴身体扭向后左拳方,两手在胸前向上左右分开,划一小圆,停于两肋外侧,手心向上,眼看后左前方。

(鸟台)形左式:右脚向后左前方进一步,两手随之打出。由此左右式交替往返操练,趟数不限。

(五) (鸟台)形收式:往返打至起式位置,打出右式后,按照回身式方法,向左前方打成左式后,右脚向后撤一步,两手打成挺腕俯掌的三体式,归气法收功。

该文章由作者:【眼底星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